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述评
代谢性核受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的新靶点91-9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升,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慢性肝病的常见病因。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之一,而胰岛素抵抗是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系统性(脂肪组织和肌肉等)胰岛素抵抗通过以下机制诱发NAFLD: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自然史和危险因素94-96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有的研究提示大多数NAFLD是一个良性病变,但一些患者仍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肥胖、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HCV等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NAFLD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97-99

摘要: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此文就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肝细胞脂肪变与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进展100-102

摘要:肝细胞脂肪变是慢性丙型肝炎(CHC)常见的病理表现,肝脂肪变的存在不仅影响CHC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且与CHC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但有关慢性乙肝(CHB)与肝细胞脂肪变相关研究不多。此文就肝细胞脂肪变在CHB流行现状、对肝细胞脂肪变发生机制及对CHB疾病进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Th1/Th2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03-105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一类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CD4^+T辅助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优先向Th1亚群分化参与NASH的发病,Th1/Th2比值下降,炎症细胞因子IFN-γ、TNF-α分泌增多,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或者肝内免疫功能异促常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泌TGF-β、IL-10抑制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Th1和Th2的增殖和分化,控制疾病的进程。此文主要就Th1/Th2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肝硬化乳糜性腹水治疗进展106-108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乳糜性腹水诊断率正逐年提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之一,肝硬化是我国乳糜性腹水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此文对肝硬化乳糜性腹水的发生机理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特异性靶向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109-111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过程必经的一种病理组织学改变,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进展的中心环节。目前研究通过基因调控治疗及受体介导药物靶向肝星状细胞,可提高肝纤维化治疗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α-半乳糖酰基鞘氨醇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112-113

摘要:α-半乳糖酰基鞘氨醇(α-GalCer)是一种从海绵体中提取由CD1d递呈的糖酯,由亲水性的碳酸化合物部分与疏水性的酰基鞘氨醇部分通过α连接形成。α-GalCer是NKT细胞的配体,在体内外均舷有效激活NKT细胞,活化的NKT细胞在机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移植排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114-116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的一种,其基因组至少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编码外膜蛋白的S基因区、编码核衣壳蛋白的C基因区、编码P蛋白的P基因区及编码X蛋白的X基因区。此外,还发现了两个新的区域,前-前-S区和前-X区。各结构区在病毒的复制、感染、致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研究117-119

摘要: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新型的改良的人工肝支持治疗技术,能同时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毒性物质和水溶性毒性物质,与传统的血液净化技术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近来,MARs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的治疗方面取得的成果正逐渐受到关注。此文就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肝功能衰竭治疗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PI3K/AKt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120-122

摘要:P13K/AKt信号通路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细胞癌(HCC)中存在P13K/AKt信号通路异常。此文就P13K/AKt信号通路的构成、转导途径及其在HC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的表达及其意义123-124

摘要:PTEN基因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PTEN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文就PTEN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Barrett食管基础研究现状125-126

摘要: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对于Barrett食管的发生及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开展了诸多研究,此文就BE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障碍127-129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生夜间烧心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中会导致睡眠障碍和工作效率的下降,近年的研究已开始注重探索这二者的联系并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案。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及防治策略130-131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绝大多数患者短期治愈已不成问题,但极易复发。此文就近年来对溃疡病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作一综述。

口服耐受与炎症性肠病132-135

摘要:口服耐受是机体对口服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低剂量口服抗原主要通过调节性T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介导免疫抑制,高剂量口服抗原主要引起T细胞清除或T细胞失能。多次低剂量口服结肠炎提取蛋白或正常结肠提取蛋白均能缓解实验性结肠炎。目前,多次低剂量口服自体结肠提取蛋白已初步应用于临床试验,并证明是安全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口服耐受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炎症性肠病基因工程动物模型概述136-138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具有遗传异质性,许多免疫调制分子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炎症发生。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带动了自发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发展。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利于建立新的假说并可能为IB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趋化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139-141

摘要:趋化因子是控制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其功能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许多趋化因子及部分受体表达增加,并在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针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能减轻炎症损伤,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