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述评
趋化因子与急性胰腺炎395-397

摘要:急性胰腺炎(AP)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过程凶险,常伴有脏器功能障碍和/或胰腺局部并发症,总的死亡率仍然高达15%~20%。A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腹水与胰外脏器损伤的关系398-401

摘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是一个始于局部而累及全身的炎症性疾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产生大量的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其中的弹性蛋白酶和腹膜巨噬细胞产生多种毒性细胞因子,可经腹膜吸收入血,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参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外多脏器的损害。

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药物预防临床研究现状402-404

摘要: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PEP)是逆行胰胆管造影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40%。药物预防PEP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生长抑素、加贝酯等有一定临床疗效,但许多药物临床效果不令人满意。

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405-407

摘要: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的表达、翻译后修饰、在细胞内定位以及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传统的研究手段主要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前者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后者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目前新兴的研究技术主要有相差凝胶电泳技术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疾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正常个体与患病个体的血清、胰液或组织等进行蛋白质比较,发现差异蛋白质,从而对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408-410

摘要: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实体性肿瘤,1996年WHO将其正式命名并重新归类为交界性肿瘤,通过综述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和重视该病种,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胰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411-413

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个在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核转录因子,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促进胰腺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缺氧状态下,问质细胞和胰腺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

黏蛋白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414-417

摘要:目前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是医学上一大难题,找出能早期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是提高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黏蛋白是一类高度糖基化、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家族,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胰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本文就黏蛋白在胰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可能的作用机制等做一介绍,探讨黏蛋白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

RNAi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418-419

摘要: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过程,是一种高效、高特异性的抑制基因表达的新途径。现将RNAi技术的作用机制及RNAi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胰胆系恶性肿瘤的内镜治疗进展420-422

摘要:胰胆系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近年来,内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镜下支架引流术、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断术、细针注射术、光动力学疗法、射频消融术等均在胰胆系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ravo食管pH测定临床应用现状423-425

摘要:食管酸反流是困扰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主要原因,随着GERD发病率的逐年增高,食管pH值的测定方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文主要介绍Bravo食管pH测定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概况及其与传统pH测定方法相比较的优、缺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观念426-427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感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和胃肠激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瘦素与胃排空428-430

摘要: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类激素。在调节摄食、体重、能量消耗和神经内分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瘦素可以改变胃肠神经肌肉的反应性,调节胃排空。除了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等作用,还有抑制摄食、抑制胃排空和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作用。提示,瘦素是与胃肠的生理功能及胃肠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新的胃肠激素。

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现状431-432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是原发于胃肠道和腹部的间叶源性肿瘤,绝大多数存在c-Kit基因突变。内镜检查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困难,而CT和超声内镜结合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进展期胃癌转移与复发的治疗进展433-435

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进展期,胃癌的转移与复发不可避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实体瘤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新化学药物的出现使胃癌的化疗策略有了新的发展,此文从分子生物靶向治疗和化疗方面概述抗进展期胃癌转移与复发的新进展。

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436-437

摘要:肠屏障功能障碍正日益受到关注,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促使细菌移位,加重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此文就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和治疗措施进展作一综述。

克罗恩病与冷链假说438-439

摘要: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主要认为与环境、遗传、免疫有关。研究显示冰箱为CD的危险因素。最新的发病机制假说-冷链假说认为是嗜冷细菌感染导致CD。此文主要对冷链假说的提出及CD与嗜冷细菌感染间的关系作一概述。

炎症性肠病与感染440-442

摘要: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环境、遗传、免疫失调等因素。长期以来,多种方法证实许多病原微生物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有关,且对其致病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此文就此作一综述。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443-445

摘要: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在炎症性肠病中,许多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并在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能减轻炎症损伤,可望成为一种新的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