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述评
关注慢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指征的演变315-316

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证据符合Koch提出的确定病原体为疾病病因的4项基本要求(Koch'postulates),即该病原体存在于所有患该病的患者中,该病原体的分布与体内病变分布一致,清除病原体后疾病可好转,在动物模型中该病原体可诱发与人相似的疾病。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5%~20%的Hp阴性率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因的多样性,如胆汁反流、自身免疫、药物等;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oll样受体317-319

摘要:Toll样受体(TLR)是固有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及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识别受体之一,可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同时还是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因此,Toll样受体在免疫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LR信号通路和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和致病关系密切。此文主要介绍TLR的结构、信号通路及其在Hp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

Runx3基因与胃癌的关系320-322

摘要:哺乳动物Runt domain家族包括Runx1、Runx2和Runx3三个基因,均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Runx3基因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人类胃癌细胞系和胃癌组织中普遍存在Runx3基因表达的缺失或下调,45%~60%的胃癌细胞由于甲基化及杂合缺失而出现Runx3基因表达的缺失或下调。此文对Runx3基因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在胃癌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研究323-325

摘要:淋巴结转移是评价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然而,胃癌术前确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非常困难。为此,此文总结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综述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学水平的研究,即阐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子,以探索胃癌淋巴结转移新的诊断方法,为临床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胃肠道间质瘤与原癌基因c-kit的研究进展326-328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原癌基因c-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c-kit突变形式多样,其突变类型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相关。伊马替尼通过阻滞c-kit受体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消化内镜在胃肠间质瘤诊治中的应用329-331

摘要: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自从1983年Mazur等提出这一概念,人们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加深。此文主要对其内镜下的诊治研究进行综述。

共聚焦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32-333

摘要:共聚焦内镜是一种新的内镜成像技术,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即可通过点扫描激光分析获得消化道上皮高度放大的图像,不需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就可获得组织学诊断。此文主要通过介绍该内镜技术及其所能诊断的疾病谱,来说明其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和监测中的独特价值。

骨髓干细胞与消化系统肿瘤334-335

摘要:骨髓干细胞有强大的可塑性,且与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巨大的增殖潜能等,因此骨髓干细胞很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文就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和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APRIL及其受体在消化系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336-338

摘要:增殖诱导配体(APRIL)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新成员,在体内外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和免疫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APRIL存在三种受体,即BCMA、TACI和HSPG。APRIL/受体可能通过NF-κB途径完成信号转导。APRIL及其受体在消化系肿瘤中异常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它们有望成为消化系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更正启事338-338

食管内脏高敏感机制的研究339-341

摘要:食管高敏感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其引起的烧心、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这一普遍存在的状况,此文主要探讨食管高敏感的产生机制。

胃促生长素的胃肠动力学作用研究进展342-344

摘要: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ghrelin在外周作为饥饿信号分子可提高食欲、增加摄食,诱发移行性复合运动Ⅲ相提前出现,加速胃排空。最近研究表明,ghrelin基因还可编码合成另一胃肠动力作用相反的肽——obestatin;下丘脑、迷走神经、肠神经系统参与了ghrelin对胃肠动力的生理调节作用。

内吗啡肽与胃肠动力研究进展345-347

摘要:1997年发现的内吗啡肽(EM)是μ-阿片受体(MOR)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内源性配体。EM与MOR高亲和力结合后,通过激活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离子通道的变化,从而广泛参与痛觉调制、摄食行为、感知、心血管、消化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此文重点就内吗啡肽在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PSS医学统计实用教学光盘发行347-347

消化道Cajal间质细胞介导肠神经传递的研究进展348-349

摘要:消化道Cajal间质细胞(ICC)与胃肠运动功能关系密切。ICC根据形态和功能主要分成三种类型。ICC超微结构与肠神经联系紧密,形态学和功能学研究证实ICC介导肠神经的胃肠道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分析350-352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的理论能解释IBS的发病,也没有单一的药物能缓解IBS的所有症状。此文就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DLG5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353-354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为家族聚集倾向和单卵双生共患率显著增高。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和多基因疾病研究方法的进展,相继发现多个IBD的基因易感位点。其中DLG5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的易感基因,争议也颇多。

树突状细胞与炎症性肠病355-357

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既能启动免疫应答,又能诱导免疫耐受。炎症性肠病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黏膜对肠道正常茵群免疫反应失常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DC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对DC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IBD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