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述评
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219-220

摘要:在我国,由于近十几年来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对高脂血症认识的加强,高脂血症性(主要是高甘油三酯)胰腺炎已经成为急性胰腺炎(AP)的常见原因之一。据文献统计,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AP发病病因中的1.3%~3.8%。临床上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Ⅰ型、Ⅳ型和Ⅴ型(Fredrickson分型)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最为常见。而且,随着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也迅速上升。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机制研究进展221-223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因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菌与内毒素移位,导致严重感染发生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对疾病恶化起重要作用。肠道缺血缺氧、菌群失调、炎症因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肠道粘膜屏障破坏的机制。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机制研究进展223-225

摘要: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细胞外因子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参与了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控。survivin在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低或不表达,但是在活体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刺激下高表达,在炎症状态下的活体内也高表达,因此survivin可能在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的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226-228

摘要:胰腺炎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主要并发症,近年来人们致力于从各个方面预防ERCP后胰腺炎(PEP)。此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急性胰腺炎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228-230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导致临床早期诊断极为困难。近年来出现不少实验室诊断标记物,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严重度评估有极大的帮助。

胰腺星状细胞凋亡研究进展231-233

摘要:胰腺纤维化是各类慢性胰腺炎的共同特征,胰腺星状细胞(PSC)在胰腺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诱导胰腺星状细胞发生凋亡不仅可抑制纤维化的进展,而且还能为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可能的理想途径。但目前胰腺星状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

胰腺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233-236

摘要:目前,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胰腺干细胞的重要性。其中,对胰腺干细胞研究最多的是,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对于胰腺干细胞治疗各种胰腺损伤、胰腺炎、胰腺癌的研究仍在进行当中。对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物的掌握是胰腺干细胞治疗研究的基础和重点,但目前缺乏唯一的干细胞标志物和可信的评价指标。此文将介绍干细胞、目前已知的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物及其现状,如目前关注较多的PDX1、巢素蛋白、神经元素3、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Notch信号及其他的分子标志物及其现状。

胰腺假性囊肿内镜引流治疗研究进展236-238

摘要:胰腺假性囊肿内镜引流是一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包括ERCP经乳头引流术、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壁引流术及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文章就其临床应用及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239-240

摘要: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手术治疗仍然是胰腺癌唯一可治愈的方法,因此术前准确分期相当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CT是常规检查手段,而先进的多层螺旋CT的出现展示了新的前景。此文综述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进展。

血管重建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发病机制241-243

摘要:食管静脉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是造成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主要因素,高流量及流速促进静脉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包括内皮功能受损、平滑肌功能障碍及细胞外间质重分布,即为静脉血管重建,强度及顺应性的下降降低了血管壁所能承受的流体张力,间接地参与了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发展机制。

RANTES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43-246

摘要:慢性胃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感染时胃粘膜组织中T细胞的浸润增加,活化的T细胞释放各种炎症介质、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NO、溶蛋白酶等,造成胃粘膜的损害,目前对于胃粘膜组织中T细胞浸润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RANTES是一种T细胞特异的趋化因子,其在胃粘膜组织中产生增加可能是T细胞浸润的主要原因。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应用进展246-249

摘要: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内镜介入技术,主要用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此文就其方法、适应症、并发症及禁忌症等作一综述。

酒精性胃粘膜损伤的研究进展249-250

摘要:酒精性胃粘膜损伤是由于过量饮酒或长期饮酒后造成的胃粘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临床上常引起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此文就酒精的代谢过程、酒精性胃粘膜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与胃癌251-253

摘要: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一个候选抑癌基因,其抑癌作用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实现。在许多肿瘤特别是环境致癌物引起的肿瘤中常可发现FHIT基因的异常改变。胃癌是和环境致癌物密切相关的肿瘤,此文拟就FHIT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胃癌与相关胃肠激素的关系研究进展253-256

摘要: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相关胃肠激素如胃泌素等密切相关,有关激素及其改造试剂对胃癌等肿瘤做定位诊断以及生物学治疗已成为科研热点,在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上有较好的进展和前景。

粘膜功能恢复与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关系256-258

摘要:粘膜形态学、组织学以及功能学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文章就溃疡粘膜的成熟度即粘膜功能的恢复与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措施258-261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小肠疾病检出方法的不断完善,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比较各种用于小肠肿瘤检出的方法(包括消化道造影、腹部CT、DSA、内窥镜检查、腹部核素扫描、PET等),基本确立小肠间质瘤的诊断流程。再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最终确诊小肠间质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高度怀疑小肠间质瘤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探查;此外,对于不可切除的、复发的、已有转移的间质瘤患者可用伊马替尼治疗。

肝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261-263

摘要:肝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递呈细胞。由于肝树突状细胞数量少、分离困难,既往对它的特性认识不多。近年来认识到肝树突状细胞与其他部位的树突状细胞有不同的特性,并在肝炎、肝癌和肝移植免疫排异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现就肝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