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专论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新解323-325

摘要: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克罗恩病(CD)和溃汤性结肠炎(UC)青年患者比例远多于二十年前.据研究,这两种病与遗传、环境(食物、肠菌)及免疫因素有关,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的相互作用可导致肠粘膜免疫反应过度活跃,造成肠道组织炎症和损伤.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肠道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326-329

摘要:急性胃肠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发生持久性肠功能紊乱症状,同时,部分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粘膜内炎症细胞增多.因此,炎症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文章就近年来肠道感染和炎症与IBS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白介素-10与炎症性肠病329-331

摘要:白介素(IL)-10是一种重要的抑炎性细胞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它在炎症性肠病(IBD)中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性细胞因子.此文对IL-10特性及在IBD中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化因子IL-10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332-334

摘要:CD4+ T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h1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病理改变类似于克罗恩病;Th2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病理改变类似于溃疡性结肠炎.在分化因子IL-10的作用下,调节性T细胞(Tr1)又可分泌高水平的IL-10,通过旁观者抑制机制,抑制肠道粘膜免疫病理性损伤,达到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目的.

敬告读者、作者334-334

Rel/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与溃疡性结肠炎生物治疗策略的关系335-337

摘要: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C)是特定免疫功能障碍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治疗药物是类固醇激素和抗炎药。但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治愈UC,并有副作用。NF-KB是一种与许多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的核因子。它是Rel/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成员。通过靶基因的表达产物,NF-kB参与免疫反应、感染、炎症以及细胞调亡、细胞周期和分化的调控,故与人类多种疾病,如炎症、肿瘤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如何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控制相关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Rel/NF-kB信号传导通路与UC的生物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中性内肽酶与肠道神经源性炎症338-340

摘要:中性内肽酶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可以降解P物质等肽类物质,阻断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近年来发现中性内肽酶与肠道神经源性炎症关系密切,现阐述中性内肽酶及其与肠道神经源性炎症关系的最新研究情况.

应激对小肠细菌影响的研究进展340-342

摘要:应激状态下,小肠微生态失衡、小肠运动紊乱、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可造成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从而可发生细菌移位.深入研究应激对小肠细菌的影响必将有助于防治与应激相关的肠道疾病.

肠嗜铬样细胞研究进展343-345

摘要:组胺是壁细胞分泌胃酸最重要的刺激因子.胃内组胺主要来自肠嗜铬样(ECL)细胞,因此ECL细胞在胃酸分泌调控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现就ECL细胞的分布、形态特征、组胺的合成分泌过程、组胺分泌的调控、ECL细胞增殖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胃酸分泌胃壁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346-348

摘要: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各种显微研究技术的不断完善,对胃壁细胞泌酸机制的了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文章对胃酸分泌胃壁细胞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褪黑素与急性胃粘膜病变348-351

摘要:褪黑素是机体正常情况下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并且能参与机体许多疾病或损伤的保护反应.近年来,在胃肠道中的作用逐步受到重视,尤其在急性胃粘膜的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胃癌的分子机制351-354

摘要: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认为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改善肿瘤预后的作用.此文从环氧合酶途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和凋亡途径来阐述非甾体抗炎药的抗胃癌作用,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抗胃癌分子机制,以及它与幽门螺杆菌在胃癌中的相互作用.

5-羟色胺3、4受体与胃肠运动及临床意义354-357

摘要:5-羟色胺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5-羟色胺3、4受体对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的调控有重要作用.与胃肠道5-羟色胺3、4受体有关的特异性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深入开展对5-羟色胺3、4受体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

消化系肿瘤发生中COX-2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357-360

摘要:环氧合酶-2(COX-2)是COX的同工酶之一,呈诱导性表达,即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不表达,而当受到相应刺激后,其表达迅速上调.COX-2的过度生成在消化系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现已在一些肿瘤中发现COX-2的低生成.现就近年来COX-2基因在消化系肿瘤中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作一综述.

p27基因及其与大肠肿瘤的关系360-363

摘要:p27基因主要功能是作为CDK抑制因子,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1期,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研究表明,p27基因能够阻止细胞周期中G1/S期转化,一般认为p27是一种抑癌基因,有研究证实细胞核p27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故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及肿瘤预后指标.

蛋白质组技术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363-365

摘要:除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外,最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电泳、靶蛋白芯片等新技术被应用于大肠癌蛋白质组的研究.继初期建立蛋白质组数据库后,大肠癌蛋白质组研究更加深入:在大肠粘膜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在转化过程中和转化后有多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变化,不同的基因如p53基因和APC基因突变引起不同的细胞内变化;在放化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初步表明肿瘤化放疗后的改变涉及凋亡、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在标志物的的研究方面发现了3个较特异的标志物--S100A8、S100A9、S100A11.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理研究进展366-369

摘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主要表现为结肠传输减慢,病因不明,治疗困难.文章对近年来STC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如NO、VIP、阿片肽;胃肠激素如SS、CCK等的变化及Cajal间质细胞、肠神经元病变、精神心理等因素与STC的关系作一综述.

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基因多态性与肝病369-371

摘要: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多种肝病的过程中,IL-10与TNF-a的基因多态性不同,使得细胞因子的产量发生变化,并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现就IL-10和TNF-a基因多态性与一些肝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