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International Studies

  • 11-1504/D 国内刊号
  • 0452-8832 国际刊号
  • 3.3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问题研究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问题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外交思想研究、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球治理、区域合作

国际问题研究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特稿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1-9

摘要:近年来,“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为何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与内涵是什么?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改组、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演进、国际关系各领域发生深层次变化的今天,应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有何异同?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出路何在,前景怎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和思考,也成为中国对外事务主管部门及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中美关系
美国经济政治生态特点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10-22

摘要:美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势头虽有所增强,但仍处于结构调整转型的中间阶段,中长期发展取决于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政策的成效。这也决定了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将继续其“内政为主”的执政理念,聚焦增加就业和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等发展议题。美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态一方面使得美国社会继续看重中国发展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美方也日益关注中国竞争能力升级及其对美国的多重挑战。中国应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对双边关系议程的塑造能力,加快中美经贸关系的升级版建设,并推动美国社会形成更加客观理性的“中国观”。

台湾问题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23-32

摘要: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最敏感、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但其影响呈递减趋势。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表明双方选择了不对抗的立场。同时,中美之间正在形成新的重大共同利益,虽然美国仍将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施加影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也将继续存在,但总体来看其影响将逐渐减弱,其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干扰是有限的、可控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基础。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地区与国别问题
周边环境变动对中国崛起的挑战33-45

摘要:中国部分周边环境发生变化,面临多种挑战:一方面,部分国家借助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寻求改变现状,以致中国周边政治对抗性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在周边“以经促政”的战略效果明显下降,中国倡议的东亚经济合作进程很难迅速发展。中国周边环境变迁背后的动因主要源于地区的结构性矛盾,而非各方缺少互信和对于对方战略动机误判所致。美国与其部分盟国试图选择预防性战略应对中国崛起,而对于中国战略底线的错误认知则加强了其战略信心。美国预防性战略东移大背景下,中国“以经促政”的战略空间缩小,导致地区合作机制的功能性被工具性所取代。中国需要在战略视角上直面和区分与区域外大国及周边国家的矛盾,同时在策略层面降低周边环境变动给自身崛起带来的阻力。

RCEP倡议与东盟“中心地位”46-59

摘要:RCEP是东盟在亚太地区合作格局变动的背景下,为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而构造的合作框架。到目前为止,RCEP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支持。作为一个新的合作进程已经展开,这意味着它作为维护东盟“中心地位”的平台这一功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RCEP所提出的通过整合以东盟为中心的五个双边FTA来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深化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东盟似乎并不打算通过认真实现RCEP设定的目标来改变留给外界的东盟“重进程、轻进展”印象。RCEP作为地区合作的全新进程已经展开,并一定会对亚太合作格局的演进产生了影响,亚太地区将出现一种新的以TPP和RCEP并存的双框架合作模式。

欧美TTIP:由来、目标与影响60-72

摘要:为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欧美启动了“雄心勃勃”的“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关系”谈判,这既是近十年来建设“欧美共同市场”构想的延续和升级,又是传统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做出的主动战略协调,有着提振欧美经济、打造新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深化欧美地缘关系的战略意图。“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关系”的提出、谈判进程及最终结果,不仅将对当前国际经贸格局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而且也将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经贸格局中的发展势头形成抑制。进而影响中国未来经贸结构、政策和发展模式。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问题与对策73-82

摘要:中国对中东欧政策追求“务实性”,双方在合作机制上具有不对称性,中国对中东欧政策采取“欧洲视角”与“中东欧地区方式”结合的办法,双方合作面临“窗口期”。中国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中东欧是非同质化区域而难以形成战略整体中东欧诸国对华诉求多元化;欧盟因中国和中东欧合作而不断对我施压等。在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时,中国应局部修正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机制的不对称性问题,细致挖掘同中东欧某些国家的合作潜力,注意欧盟的核心关切,并重视软实力的推广。

阿拉伯世界教俗之争新态势83-92

摘要:埃及军方罢黜穆尔西总统后,阿拉伯世界结束了“阿拉伯之春”以来宗教与世俗力量共处的状态,进入了教俗力量激烈博弈的阶段。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世俗力量也效仿埃及,要求本国伊斯兰政权下台。埃及教俗力量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是世俗力量担心执政的伊斯兰温和力量,坐稳江山后原形毕露,实行政教合一,建立神权统治,因而利用经济形势未有好转的机会和民众的不满,采取非常手段推翻了宗教力量政权。但是,这难以解决埃及和阿拉伯世界面临的问题,况且极端势力会利用混乱局面扩大影响,从而威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为了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长远利益,教俗力量间需要做出明智的妥协。以军方为核心的世俗力量要尊重选举结果,改变以武力推翻民选政府的过时做法。宗教力量执政后则应该严格按照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即政教分离的原则来制定宪法,放弃任何通过伊斯兰法来治理社会的意图,摒弃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对外政策。唯有如此,阿拉伯世界才能再创辉煌。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发展问题
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93-102

摘要: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在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绿色发展代表了未来全球发展方向,也成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焦点。中国需要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方面积极应对,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

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103-115

摘要: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着现实的环境风险,这给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带来了困境。中国政府及其海外投资者有保护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的法律义务。在国际投资法律政策正在发生转型和趋同的情况下,片面强调国家规制主权或片面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价值取向都将难以维系。在此情况下,客观上要求通过国际投资协定以及各种主体在各个层面加强对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的保护,这最终将有利于中国海外投资和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经济、外交和政治利益的实现。

金砖国家能源合作的问题与路径116-126

摘要:金砖国家在供应和需求两方面都是影响全球能源市场重要力量,具有大致相同的能源利益与诉求,面临共同的压力与挑战,迫切需要提升多边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金砖国家加强多边能源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作为一个整体推动国际能源新秩序的构建。金砖国家在能源问题上也面临许多矛盾。甚至存在冲突。其能源合作应该坚持制度化与包容性原则,建立能源协调机制,强化在能源金融、能源技术交流、能源安全机制等方面的合作,并提高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学术动态
中国周边环境变化与外交应对——第一期“国研沙龙”综述127-129

摘要:2013年7月22日,《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举办主题为“中国周边环境变化与外交新思路”第一期“国研沙龙”,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应邀出席演讲。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外交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的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将与会嘉宾发言要点综述如下。

叙利亚形势及美国军事干预前景研讨会观点综述130-132

摘要:9月10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研究》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叙利亚形势及美国军事干预前景”研讨会。阮宗泽副所长主持会议,外交部亚非司肖军正参赞作了形势报告。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和新华社等单位的专家与会。研讨会就叙利亚近期局势、美国军事干预的前景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将会议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投稿注意事项133-133

摘要:《国际问题研究》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之一。本干U以服务中国外交为宗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与政策性相结合,提倡从国际战略的高层次、宏观性、多角度来研究国际问题,在学术分析中体现中国外交战略思维,为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主要栏目有:国际关系专论、国际政治专论、国际安全与战略综析、热点问题聚焦等。本刊追求严肃扎实的学风,对理论探讨提倡宽容求进和学术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