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教探索杂志 北大期刊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44-1109/G4 国内刊号
  • 1673-9760 国际刊号
  • 1.8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教探索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教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教管理、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高职教育、教育史研究、大学生成长、综述

高教探索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高校科研
开放科学时代大学科研范式转型5-11

摘要:高级知识经济社会对科学知识需求不断增强和现代高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闭合式科学向全方位开放科学范式的根本转型。开放科学发展战略和运行平台已在全球蓬勃兴起,科学域已进入开放科学新时代。开放科学范式推动了大学科研范式的根本转型,大学开始从传统的学术"象牙塔"向"知识经纪人"的组织角色转型;企业开始从传统"全自主研发"向将部分基础研究攻关项目外包给大学的模式转型;大学科研成果开始由闭合式期刊向开放获取出版物的传播方式转型;大学科研评价方式由封闭式同行评审走向开放式多元评价。

基于经济地理增长理论的高校创新投入时空效应研究12-17

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增长理论,构建了高校创新投入时空效应分析框架,探讨了高校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揭示出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增长促进和空间溢出作用。通过选取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在结构视角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检验了不同类型高校创新投入及其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48所研究生院的问卷调查18-22

摘要:近几年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但专家学者在科研领域的违法不端行为却屡屡出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48所研究生院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们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分析制度中存在的局限性。结合国外经验,从完善经费预算管理、提高劳务费比例、改进间接成本提取方式、及时下拨项目经费、加强科研成果评价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项目制的组织阐释与大学学术场域变迁23-29

摘要:在高等教育项目制行动框架中,相关行动主体不仅有国家,还涵括高等学校以及高校教师甚至学生等制度末端的行动者,由此构建了高等教育项目制实践的"基层场域"。借助于高等学校这个"基层场域"中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科研奖励制度、职称评定细则等政策实践,项目制逐渐建立起其与学术资格、薪资定价、收入分配、学术评价等高等教育事务间的某种必然性关联,高等教育项目制内涵获得生动演绎。被高等学校组织阐释与建构后的高等教育项目制,改造与重构了大学学术场域:新型"学术卡里斯玛"的诞生意味着对人才的重新定义、场域资本被重组与场域运作规则被重构等。于此改造与重构中,高等教育项目制被镌刻成作为"二元对立"、"边界"、"等级"、"尺度"等概念的制度印象,无论是场域中的学人还是学术,也都建立起了各自的项目属性,有关大学学术衡量与评价的价值观、认识论与方法论在高等学校组织的诠释中从整体上实现了根本迁变。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形象:英媒历时话语研究(2001-2017年)30-36

摘要:研究通过英国媒体的真实英文语料分析,基于得出的话语机制分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全球高等教育形象的认知与影响因素。语料选取英国《卫报》在 2001-2017年间的中国高等教育相关英文报道,结合自建语料库分析与内容分析呈现的高频词搭配的语义韵与语义趋向结果,建立四领域九方面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形象认知分析框架。话语体现的质性认知变化建立在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因素的转变基础上。显示建构积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形象,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和谐变奏37-40

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内涵式发展是发展方式,"双一流"建设是战略选择。内涵式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建成"双一流"大学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价值体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共同基点,落实在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其实践路径的应然指向为: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学科为基,特色发展,通过学科聚人才、育英才;创新驱动、产教融合,使人才具有创新潜质;深化改革,重心下移,强化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

高教探索杂志区域研究
先行一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广东模式41-45

摘要:广东先于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率先启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后发赶超的内在追求,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国家治理格局中地方政府的自主行动空间。广东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开放的大学竞争发展格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及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协同共治这四个方面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切中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难题,孕育着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经验。

高教探索杂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导师-同门支持、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关系研究46-53

摘要:综合考虑个体、团队和导师三个层面的因素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构建了一个框架模型,探讨了导师支持、同门支持、科研自我效能感三者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并以445名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实证检验了该理论模型,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导师支持对研究生的科研创造力有着显著的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过程是通过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来实现的;(2)同门支持在导师支持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发挥正向的调节效应,即在高同门支持的情况下,导师支持与科研自我效能感间的正向关系更强;(3)导师支持和同门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科研创造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同门支持能够调节导师支持与科研创造力的关系。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跨学科研究组织“自下而上”衍生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基于波士顿大学ECIBR的探析54-60

摘要: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大学提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解决国家科技难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大学对跨学科研究及其组织机构创建愈加重视,但跨学科研究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校级层面的跨学科研究组织面临需要投入大量启动资金、不可持续等困境。波士顿大学埃文斯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基层跨学科研究组织采取了自下而上驱动跨学科研究组织衍生的路径,其创新性的跨学科组织管理体制、衍生路径和保障机制为我国大学解决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新范式指引。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61-67

摘要: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性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纵观世界一流大学,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各层次均已开展不同类型跨学科人才培养。文章总结现有跨学科培养途径包括本科跨学科专业、研究生跨学科学位、校级跨学科研究中心、跨校跨学科项目这四种。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跨学科培养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和动力机制是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兴起的部分原因,跨学科将成为新兴学科出现的一种模式。针对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启示,我国高校需要从治理结构,学科、师资等制度,课程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加快改革发展建设。

创新生态系统下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走势68-73

摘要:创新生态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等教育机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加复杂。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案和报告来维持这一系统的良好运转,而这些法案和报告也大致呈现了 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走势。例如,继续夯实基础研究,致力于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大学与政府、产业界的联系,发展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强STEM教育改革,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发动一场教育技术革命,增加教育软件的投入。

美国高校筹款伦理规范体系构建及启示74-78

摘要:完善的伦理规范体系是美国高校筹款专业化的重要维度。在筹款专业组织、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三类主体协作下,构建了以行业道德、院校准则及政府政策为内涵的美国高校筹款伦理规范体系,为彰显学术共同体的道德性和规避院校治理风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基金会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同行经验,树立使命和风险意识,以构建组织、健全规范和专业技能提升为建设路径,促进基金会向时代要求的专业化方向转变。

荷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特点--以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为例79-85

摘要:荷兰创新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得益于以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卓越高等教育。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设计了以创新创业为指向的完善课程体系,拥有促进学生从创意到创造的创业孵化体系,开展了科研与全球市场对接的校企合作,营造并改善着持续跟进的创业服务环境,不仅为本国提供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RDI科研范式及其启示86-90

摘要:芬兰应用技术大学RDI科研范式突出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其项目申请、签订协议、项目计划、理论研究、项目落实、研发报告、项目研讨、项目评估、成果、成果应用RDI “十步法”与LbD教学项目“十步法”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又提高了创新驱动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工作的内涵、特点及启示91-95

摘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工作秉承"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凸显出独特的工作内涵,具体表现为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支持学生发展,并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形成了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为特点的学生工作体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生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国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教探索杂志学科与专业
地方高师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化创新的路径探析——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96-100

摘要:区域师资需求变化、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专业现有的不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构建是地方高师人才培养特色化创新的依据。地方高师应依据适用性、实践性、生态性和开放性等原则,对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及协同育人机制等进行特色化创新,以提升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新时代办学优势与特色。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史研究
论《学记》教育知识的隐喻表征101-106

摘要:《学记》作为《礼记》中重要的教育篇章,是记载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经典文本。中国古代学者主要从教育思想的整体特征、文本诠释和逻辑结构等三个方面,来诠释《学记》及其文本内容的教育思想。隐喻是《学记》文本表达其教育思想的重要言说方式和思维风格,同样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言说方式和思维风格。《学记》之中以隐喻的言说方式和思维风格所体现的教育知识,需要认识主体借助体验与反思的教育知识生成路径来确证。体验就是从喻体经验到本体认知的教育知识的体认和形成过程,反思就是从思维认知到本体认知的教育知识的修正和求真过程。《学记》所体现的隐喻式的教育言说,就是需要通过体验和反思的思维过程来体认,就是需要从教育思维层面来理解中国古代教育知识。

近代中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107-116

摘要: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文化根源及历史背景。重视教育、教化作用的儒家文化传统,近代国内外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刺激下的民族觉醒,近代西方国家重视教育实现强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国人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和反省等,共同促成了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教育救国思潮形成于洋务运动晚期,经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进入勃兴和高涨阶段,回落和转型于抗战爆发后,经历了萌发与形成、勃兴与高涨、回落与转型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教育救国有其认识的局限性,但其对国民的启蒙和促进社会近代化发展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救国”,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等发展战略,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全面考察教育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不仅有学术价值,也不无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