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教探索杂志 北大期刊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44-1109/G4 国内刊号
  • 1673-9760 国际刊号
  • 1.8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教探索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教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教管理、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高职教育、教育史研究、大学生成长、综述

高教探索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5-10

摘要:法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从法律工具走向目标、从改革催生走向法治保障、从二元背离走向二元融合是法治高校建设的应然价值。在法治高校建设的内容与标准方面,不可忽视良法之治、依法而为以及控权护权的统合。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法治高校建设要通过建立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健全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落实明确严密的法治监督问责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法治评估体系来促进其发展,进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法治进程。

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11-17

摘要:当前,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理论体系,已成为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研究新范式。现实情境中的地方高等教育供给问题在于人才培养结构性的“产能”问题,科学研究质量性的“库存”问题以及社会服务均衡性的“短板”问题。为此应做到:品质供给、长效供给和平衡供给,即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地方高等教育建立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供给体系;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地方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能力;打通地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通道,拓展高校服务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能力。进而从以上方面提出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策略。

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18-22

摘要:语境重构调控教育语境的重构过程,支配学术话语的移位与转化,主导教育话语的生成。它是权势阶层重塑话语操作空间、渗透意识形态的有效机制,也是调节知识形态分类强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合法化语码机制是语境重构的核心,也是教育话语产生、分布、建构与评价等合法性的控制与衡量机制。教育语境重构的理论深化有助于明晰教育话语的生成过程,唤起更深刻理性的教育政策协商,为我国教育发展研究及未来教育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高教探索杂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基于全国882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23-32

摘要: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执行至今已四年,研究生对该政策及其配套体系的满意度评价如何?本文对全国882位硕士研究生开展调研,实证分析研究生对全面收费政策及资助体系满意度及其差异情况。研究发现:研究生对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的满意度一般。其中,“985”高校研究生对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的满意度较高,“211”高校一般,普通高校较低。研究生从分项满意度上看,研究生满意度最高的前三项是资助价值理念、收费公平性、资助目标;满意度最低的后三项是收费政策的学业影响、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性别差异对满意度各维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高校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研究生对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就高校层次、年级、学科门类、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总体均值而言,“985”高校>“211”高校>普通高校,研三>研二>研一,理工>人文>其他,良好>中等收入>贫困。

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基于美国一流高校研究生教学证书项目研究33-40

摘要:哈佛大学等一流高校借助研究生教学证书项目成功地推动了大学教师“职前阶段”,即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生教学证书项目的核心在于以结构化的项目活动为载体,推动申请者主动积极地发展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关注申请者教学素养和能力的“养成”,凸显教学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性;侧重主题项目设计与实施,聚焦教学素养和能力发展的关键点;重视主体性激发,推动申请者在反思中发展;推崇实践浸润,推动申请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注重项目结构的科学设计,兼顾基础性与发展性。

高教探索杂志学科与专业
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41-45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媒体机构的内涵和外延在新媒体时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专业媒体机构之外,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化媒体机构。媒体机构的用人需求出现了结构性转变,在人才“需求侧”发生改变之后,作为人才“供给侧”的新闻学教学改革显得尤为紧迫。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学教学中的“变”与“不变”,以及在此基础上,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化”向“社会化”的转移。

高教探索杂志课程与教学
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46-51

摘要:引入一个概念并不意味着这一概念就能在理论发展和实践改进中发挥实质性作用,需要一个再研究、再发现,甚至是重新界定的过程。对教学学术这一概念的把握和运用需要基于内涵与相关概念辨析进而澄清,基于外延对其具体存在样态进行描述,同时还需基于特征展开核心本质的探究。经由多维度的探索,才能全面而深入地形成清晰的概念认知,为这一概念在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奠定认识前提。

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读《剑桥中国文学史》52-57

摘要:文学史教材的书写形态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从《剑桥中国文学史》出发,结合百年文学史的撰写情况,可见不同文学史,受特定情境的影响,在作品的选取、文学史叙述角度以及书写策略方面皆不同,它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文学史自身的种种制约,明确现行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可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孕育出新的文学史观,开拓丰富学术资源,促进文学史、文选、习作三位一体,提升文学史教学实效。

“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58-62

摘要: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儿童文学”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裨补一般文学史漠视儿童文学进程的缺漏,并对其予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它能引导师范生重建儿童诗性之“在”,对自我童年人格予以涵养和持存。与此同时,“儿童文学”课程还在拓展实践空间,为其他课程教学与校园活动提供资源、深化内涵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63-70

摘要: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是理解博士生培养的具有代表性的工具,其从专业社会化的角度展示了博士生学习与发展的图景,成为了支持美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基础。文章从研究的背景缘起入手,对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进行概述,进而从国家、院校以及学会三方面对促进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实践举措做出了总结与剖析。

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71-75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评估经历了由注重教育投入到教育产出的转变,学生学习结果评估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先行者,美国大学也经历了这一转变。本文通过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访谈资料和本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结果评估具有“问责”和“改进”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在回应外部问责和证明大学效用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实现大学内部质量改进上起推动作用,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76-80

摘要:20世纪末,在欧盟陆续实施里斯本进程、地平线2020等战略的社会背景之下,欧洲应用科学大学获得了拓展研究职能的机遇和动力,以“巴斯德象限”理论定位研究职能,及时制定研究规划与计划,深入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等应用研究实践活动,完善研究绩效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欧洲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高质量技术转移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智慧伙伴。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史研究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81-88

摘要: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顶层设计是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向引领;人的发展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本质旨归;社会发展是通识教育变革的必要依据;借鉴与创新是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89-93

摘要: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际遇中,文化自觉是中国学人科学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根基血脉。志在教育救国的梁启超就对西方科学教育在中国的导入、普及和本土化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基于对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实现了自身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继而到人本理性的强化,还以此论证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内涵和未来走向,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本土化开拓了新天地。

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94-100

摘要:以“亚里士多德”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对古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和中世纪西欧影响深远。大学出现在中世纪西欧而不是古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是由西欧中世纪所特有的二元权威社会所决定。罗马教皇和世俗君主必须证明其自身的合法性,这是古希腊留下的理性传统。中世纪大学是西欧社会理性思维发展的结果。

高教探索杂志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101-104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类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能否顺利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信息化发展是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十所高职院校的203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发现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高教探索杂志教师与学生
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105-111

摘要: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状况是移动学习成功融入教学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上海、广东、吉林、北京等地区的222名高校教师为研究采样对象,测量了移动学习量表中的28个题目,并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五个公因子,分别为移动学习融入高校教学的可能性、益处、偏好、外部影响和忧虑,分析了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情况,并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高校教师技术整合水平、教学方式倾向、年龄和性别等与移动学习准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状况不够充分;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未来教学方式倾向和年龄均与移动学习准备情况呈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性别与其移动学习准备情况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高校教师为何累?——跨层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过劳成因研究112-119

摘要:通过对全国范围内711名高校教师的调研大抵摸清我国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现状,并运用跨层次分析视角对高校教师过劳成因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系统剖析,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高校教师过劳成因的研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过度劳动现象,平均处于“中度过劳”程度(M=5.21,七分制);高校教师自觉健康状况一般(M=65.5,百分制);高校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间46.96小时(其中深夜工作时间为6.97小时),超时工作17.4%。高校教师过度劳动成因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效果大小情况分别为:宏观层面因素:社会环境(10.65%);中观层面的因素:组织管理制度(10.95%)、时间保护(10.00%)、时间紧迫感(10.71%)、工作模式(11.97%);微观层面的因素:行为追求偏好(15.92%)、工作/家庭(24.73%)、职业生涯(5.07%)。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缓解高校教师过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