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教探索杂志 北大期刊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44-1109/G4 国内刊号
  • 1673-9760 国际刊号
  • 1.8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教探索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教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教管理、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高职教育、教育史研究、大学生成长、综述

高教探索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学科与专业
大学跨学科合作的学科整合机制及其模式选择5-12

摘要:从动态演变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跨学科发展的学科整合机理,提出三种大学跨学科合作发展模式:新兴学科衍生网络模式、主导学科衍生网络模式和多学科联合网络模式。结合国内外大学跨学科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对每种模式的生成背景、特点、功能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空间要素、服务要素、网络要素和制度要素等六个学科整合关键要素,并对三种大学跨学科发展模式下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比较。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及组织优势分析13-16

摘要:高校创新团队是时展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国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系列支持计划的出台为高校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高校创新团队以其灵活的组织管理模式打破了学校传统组织模式的局限,可以灵活地根据创新任务需要,汇聚人才,整合资源,并以其内部独特的“传、帮、带”效应和学科汇聚作用,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从而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

我国高等院校绩效预算评价研究17-22

摘要:深入推进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改革,要求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评价,合理构建适合我国高等院校绩效预算评价新模式。文章系统探讨了高等院校绩效预算体系和绩效评价等内容,创新性地运用合项思维方法,围绕人才培养绩效、科学研究绩效、社会服务绩效、文化传承创新绩效构建了一个四维度的绩效评价模型。从深化推进绩效预算管理评价工作出发,提出了完善高等院校内部预算管理体制,构建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绩效预算评价标准,强化建立预算绩效的事后评价制度与绩效预算拨款模式等建议。

高教探索杂志课程与教学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23-28

摘要:基于519名学生的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大学生外部动机高于内部动机,同伴互动是最主要的互动类型,规则性学习投入表现好于自主性学习投入;人际互动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学习动机和人际互动对自主性学习投入的影响效应大于规则性学习投入。建议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搭建科学合理的人际互动中介平台、建立基于自主性学习投入的评价机制来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

一种新的学习评估:学习段评估述评29-35

摘要:缘于对传统总结性评估的不足、评估“用户”们的观点以及教师的评估的优势,学习段评估孕育而生。学习段评估的本质就是将教师的判断也用于报告学生的成就,并与学习性评估相结合,既实现其客观评定的目的,又达成其促进学习的愿景。在运用和开发的过程中,特定的评估方法和模式保证了教师的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评估强化学习的功能。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6-40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为评价目标,从实践教学过程、师资、环境以及质量监控四个方面,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PLS—SEM统计技术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对评价目标的显著作用,以潜变量路径系数与显变量载荷值为输入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赋权。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有利于提升其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

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探究——基于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通识课调研的分析41-44

摘要: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跟踪调研,结合主客观分析,发现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教师职称、教师外形、教师性别、课堂活跃度、点名频率、作业量、班级规模、考试方式这8个课堂因素有直接关系,并揭示了其间的关系特征,希望对提升高校人文通识课到课率有所启示。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德国创业型大学的改革发展及其启示——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45-50

摘要:在高等教育财政紧缩以及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是欧洲转型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已经超越克拉克的“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架构”。其成功之处在于:获得国家创新系统、“生存-学术创业计划(EXIST计划)的支持、良好的高校创业文化、高校管理体制的企业化改革、提供全方位与跨领域的创业协助、实施人才制度改革等。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基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考察51-55

摘要:社会创业被视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吸引着各界关注。本研究以社会创业者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为出发点,以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滥觞——哈佛大学商学院为考察核心,分析了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目标、课程架构等核心内容,为我国高校发展社会创业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

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及思考56-62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应用科学大学治理经历了由集权管制到自治赋权的根本转型,赋予了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的治理逻辑。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塞纳应用科学大学承栽着区域协同创新促进者的角色,萨塔昆达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技术开发者的角色,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多样化发展者的角色。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应用型大学应明确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增强内部治理能力,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发展的特殊性,从而有效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战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及其意义63-68

摘要:战后日本紧随美国之后,先于欧洲快速迈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在此过程中私立大学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在之后的高等教育的政策性摸索中,私立大学的发展又与文部科学省调整高校均衡布局的措施、国土交通省的国土均衡发展方针、经济产业省的振兴地域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通过扶持在地方城市创办私立大学来实现缩小地区之间教育、经济、文化的差距,增添地方城市的发展活力,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与社会的均衡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建立我国民办大学教育体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69-72

摘要: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可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借鉴,并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及其启示——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为例73-78

摘要:台湾高等教育在从精英走向普及的同时,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提升大学教学质量,台湾教育部推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本文从教育计划与评鉴的视角,分析教学卓越计划的出台背景及实施状况,以屏东科技大学为案例,提出对大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三点启示,即实施以教学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竞争性计划、完善评鉴机制、通过竞争性计划来引导高校分类定位。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79-83

摘要:为了提升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的认可度以及打破以往“各州之间标准的不一致”的限制,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在国内掀起了“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十余年来,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继承发展阶段和深化发展阶段,并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即层次性、统一性和协同性。这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制定多层次标准、标准应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多层次与多样化标准之间应协同合作。

高教探索杂志高校科研
关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思考——从中美公立大学比较的角度看84-89

摘要:鉴于科研经费领域腐败问题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比较中美公立大学科研经费在制度设计、管理机构设置、预算编制及项目监督与职责等方面的差异性,呈现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薄弱环节。借鉴美国的经验。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提高预算精准度、加强外部监督和高校履行监管责任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的一些思考。

高教探索杂志远程教育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90-93

摘要:学习型社会是许多国家、地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构想和追求目标。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点是“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目标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实现途径是“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三者有机统一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价值——提升公民素质之中。开放大学正是基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以提升公民素质为己任,并将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实现。

高教探索杂志教师与学生
论MOOC教师角色定位与重塑94-99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为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对于教师角色定位而言,MOOC的兴起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从事MOOC教学的教师只有以团体主导取代个人主导,通过加强教师共同体的团队建设,推进协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身份造成的危机,妥善应对教师角色转型挑战。对于MOOC教师角色定位的重塑,有赖于教师角色理念的更新、角色素养的提升及其对新型教学方法的强化。与此同时,也离不开相应的法治保障、制度激励以及对MOOC教师教育主权的尊重。

大学生精神性研究:概念及测量工具述评100-105

摘要:精神性发展是大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对大学生精神性及其发展的关注从缺失转为逐渐回温。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相关文献,发现:(1)目前学界对精神性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清晰的界定,已有研究主要从词源追溯、多维构成及动态建构等不同角度来尝试阐释。(2)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精神性测量工具在指标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主要测量大学生外显的精神性行为表现,以及内在的超然体验或个人特质,但不同测量工具各有其侧重。在诸多测量工具中,亚历山大·阿斯汀(Alexander W.Astin)等人设计并实施的“大学生信仰和价值观问卷”(College Students’Beliefsand ValuesSurvey,简称CS—BV)及其应用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