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高教探索杂志

《高教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管理研究、理论视角、教育创新、比较教育、职教研究、教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760
  • 国内刊号:44-1109/G4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2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2
  • 综合影响因子:1.0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教探索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关系、结构与惯习: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

摘要: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可以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全景化和动态性的实践体系,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机制。学术失范首先反映了学术场域与社会世界的错位关系,学术场域中的各种结构性压力是造成学术失范的重要力量,学术行动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的斗争中形成了失衡的学术实践的惯习,进而促成了学术失范的实现。为防范学术失范,就要缓和社会世界对于学术场域的冲击,营造有利于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而学术行动者则要担负起促进学术健康发展的重任。
5-10

他者伦理哲学及其教育意蕴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中西方主要伦理哲学体系,如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以及我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对他者伦理的阐释。经过对比发现,这三种伦理体系均认为我者具有非独立性和关系性,我者不再是独立的、能动的我者,而是处于各种关系中、与他者紧密相连,并对他者负有伦理责任和义务。因此,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当代伦理学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处,还处于更源头、更初始的地位,这对我国开展中西方哲学交流与对话,对建构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道德伦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1-14

中国书院的空间文化——当前大学文化建构与大学校园建设的反思

摘要:中国书院的建筑空间不仅是“静态”的附属角色,更是“动态”的文化主体,建构书院空间和建构书院文化交互发生并相互作用。历经唐至宋的萌芽期、宋明的发展期、清朝的繁荣期,中国书院的空间形态由无至有,直至与其组织制度、办学思想、价值追求交互作用,于宋代建立起“模式化的空间体系”。中国书院虽然遵循基本一致的选址和总体规律,但举办性质的差异、地域差异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书院的空间文化形态。这些皆可资当今的大学校园建设和大学文化建构借鉴。
15-19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论自媒体对提升大学治理效果的作用

摘要:提高大学治理的效果,是我国大学治理的落脚点与重点所在。当前我国大学内外部权力主体缺乏应有的活力,信息传播与权力博弈缺乏应有的效率,大学治理效果有待提高。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当今的舆论生态,将对大学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其支持作用主要包括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将拓展大学治理的公共领域、传播方式的自主性将彰显大学治理的话语权力以及信息传播快捷透明将促进大学治理的合作协商等三个方面;其启示相应地包括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方利益相关者、实现大学治理的民主化以及善用自媒体为大学治理的有效工具等。
20-22

高校柔性师资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与策略研究

摘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大逻辑。积极探索新常态下高校师资管理的出路对高校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阐释了柔性管理基本内涵,剖析了新常态下高校柔性师资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常态下高校柔性师资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与策略,即强化“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扁平式网络型的柔性组织结构、完善柔性管理行为方式、加强柔性大学文化建设等。
23-27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它们的共同性表现在:1)通识课程内容的多元性;2)通识课程类型的划分,并要求在大学一年级进行;3)体现了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其差异性表现在:1)哈佛大学较好地兼顾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门类,而在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社会科学类课程比重偏低;2)哈佛大学在涉及外国文化的课程中兼顾了地域上的广泛性,而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欧美中心主义特点;3)哈佛大学有相当一部分的专题性课程或研讨性课程,而复旦大学则以概论性课程和原著导读性课程为主。两所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两个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下,开展通识教育的不同探索。
28-33

美国“CF”参与大学治理:现状、问题与走向

摘要:教师与行政人员等共同参与被认为是美国大学治理的特点,但实质上,美国教师参与共治主要是教授的参与,长期以来在教师总人数中占绝大比例的CF却处于参与的边缘地位。CF参与大学治理既有诸多现实意义同时也面临诸多麻烦,近年来美国AAUP等组织为推进教师参与从“教授参与”到包含CF在内的“全员参与”的转型提出了若干思路及努力方向:提升CF工作安全感、为其参与治理提供补贴或补偿,预留适当参与席位及健全相关制度法规保障等。美国AAUP这一动向也启示我们,在借鉴国外终身轨制时,要明晰“非升即走”的双刃剑作用,关注教师的工作安全感;在积极推动教授治学的同时,要重视教师参与的“全纳”;鼓励并促进教师组织联合参与治理,为教师有效参与提供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
34-39

两岸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以屏东大学和广州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以屏东大学和广州大学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课程特色等方面比较研究了两岸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在思考通识教育理念的本质和功能之基础上,对通识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互相借鉴,对两岸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40-46

哈佛大学校友捐赠管理及启示

摘要:美国高校募捐实践显示,校友捐赠占据着高校募捐的绝对优势。校友捐赠也逐渐成为哈佛大学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重要策略之一。文章首先介绍美国哈佛大学校友捐赠的发展历史。其次梳理出哈佛大学校友捐赠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后,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的迅速发展,得出以下启示,即,重视校友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校友会;树立良好形象,加大对学校募捐的宣传力度;合理、透明地对校友捐赠资金进行管理;完善捐赠的法律法规,从税收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47-50
高教探索杂志学科与专业

比较教育学学科形态分析——以科学学的分析框架论比较教育学身份危机

摘要:本文以科学学的分析框架对比较教育学进行了分析,回应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危机。认为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身份不容置疑,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蓬勃的生机。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尽管其知识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不能动摇其学科身份。而且,其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趋势。作者分析比较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时指出,比较教育学会产生一场科学革命,迎来当采学科时代,并占领教育学的学科高地。
51-56

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刍议

摘要: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师范教育从三级层次向二级层次转型。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教育的提高,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其素质也关系到培养一代代新人的重任。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专业学科学生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师范性”不够;另一方面教育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比较弱,难以胜任基础教育所开设的学科课程,造成就业难问题。这些矛盾亟需加强双方的沟通,特别是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根据基础教育实际需要量身定做。
57-63
高教探索杂志课程与教学

教师核心技能临床课程研发与实施

摘要:针对教师核心技能形成需要,从临床实习角度,将高师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研发出从知识结构到技能结构形成对应的教师核心技能临床课程,为突破高师实践教学瓶颈找到了有效路径。根据中小学教师核心技能构成,将临床课程分为五个领域,以教改项目形式,划分为课程资源包对每个领域进行开发。在高师临床课程实施中,先进行“标准化中小学生”扮演技能训练,再组建起中小学仿真班级,由“双师”教师团队实施“步步高”技能训练。最后,从师生反馈、技能测试等多个维度,对课程实施效果做出评价,以此不断增强高师生教育实践技能。
64-68

论体验式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既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课题。体验式教学切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能够整合大学生的身、心、灵,能够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满足他们各层次心理需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69-71
高教探索杂志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的顺德模式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顺德模式具有明显的特点:政府统筹,一校多能;特色办学,一校一品;校企合作,产学联盟;政策推动,标准导向;多元培养,模式创新。顺德模式有四点启示:设立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机构,构建区域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国家资格制度,创建教育支持型企业。
72-75

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基于湖南九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研究

摘要:湖南九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十二五”期间专业结构调整,受到就业环境、政府宏观调控、产业转型升级、院校发展重点调整、生源因素和培养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专业集中度提高、专业聚集度同步提高、地方院校调整力度大和调整科学性有待提高等特点。建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主性。
76-80

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课程是实现人才目标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课程设置及课程模式的建设与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实现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观,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系统法为原则,课程目标必须具有定向性,强调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性,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性与过程观,实现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过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及生源条件,结合高职的人才定位,提出了构建适合高职服装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案例实施的认知教学——产品研发的体验教学——项目导入的实践教学”三层渐进式课程模式的教学方案,以供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参考。
81-85
高教探索杂志教师与学生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七成大学生创业意愿得分很低,只有2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意愿偏弱;性别、创业经历、社会实践、亲朋创业、家庭支持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专业、学校层次与创业政策的影响不显著。为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推动“大众创业”,大学生本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家庭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政府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
86-90

组织公正促进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路径研究——基于双因子中介分析模型的检验

摘要:通过探讨组织公正、高校教师薪酬和环境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构建相应的双因子中介分析模型,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和617个有效样本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公正对教师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程序公正和人际公正的影响力略高于分配公正和信息公正;教师薪酬和环境满意度的确是体现组织公正对教师工作绩效作用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且环境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更强。研究结果打开了组织公正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黑箱,扩展了公平理论在工作绩效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还解释了传统政策的实施困境,为进一步制定和设计高校教师激励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