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高教探索杂志

《高教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管理研究、理论视角、教育创新、比较教育、职教研究、教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760
  • 国内刊号:44-1109/G4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2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2
  • 综合影响因子:1.0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教探索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为例

摘要: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与区域实现协同创新,成为规模最大的研究型产业园区.其协同创新主要基于以下路径:合力构建研究园区,实现政、校、企联合管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协同开展科研项目;完善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创建多元文化氛围,提升高校创业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创新动力支撑等.“研究三角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及“2011计划”具有启迪意义.
5-10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

摘要:21世纪伊始,实行书院制已开始陆续成为我国大陆继续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期间出现的争议和困难源于缺乏对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本质和实质的认识.书院制是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现代大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它可以弥补现代大学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缺陷;建构不同书院的文化特色和内核是书院制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彰显,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本质要求;弘扬和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精神是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实质所在和灵魂指向;构建高效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组织结构是实行书院制的关键之处.
11-16

以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为契机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摘要:大学章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点,学术委员会章程作为大学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教授治学具有约束性和规范性.文章梳理分析了延安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的背景、过程、框架、内容,并对进一步完善章程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7-19

大学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地位、方位和定位

摘要:“中国梦”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当总书记重新提起后,又一次成为一个被热议的话题.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与文化”中心的知识组织机构,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怎样的地位,如何审视自己所处的方位以及确定自己的工作定位,急切摆在了大学举办者、管理者的面前,需要进一步明晰和把握,并在追梦中切实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以不辜负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的厚望.
20-25

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是建立现代大学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大学文化在服务师生上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中山大学后勤改革管理实践,分析高校后勤的服务与育人功能,研究在大学文化视野下建立现代高校“大后勤”管理服务体制的相关问题,探索在社会主义办大学格局下的高校后勤的治理与建设工作.
26-28
高教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不论是研究目的、还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受到研究旨趣的深刻影响,经历了从政治本位旨趣、政府决策旨趣到学生发展旨趣的变迁历程.历史地分析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认为未来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既不能全盘否认政治本位旨趣、政府决策旨趣和学生发展旨趣,也不能独尊一隅,而是三者的互补与包容,否则就会削弱政策研究对政策实践的规范性矫正和批判性反思的作用.
29-33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概念探析

摘要:本文从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这一概念界定的几种具有代表性观点出发,认为明细其上位概念、学科立场以及历史文化语境在界析概念时至关重要.基于此,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教育属性、以学生习得直接经验与即时信息内容为主体,以形塑大学生价值观与综合素质养成为目的,并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的学习活动.
34-38

国内教授委员会制度设计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教授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内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缓解高校管理科层化的有效手段.各高等学校对教授委员会制度的设计综合体现了政策设计者对教授委员会制度理论的理解以及学校管理理念和水平,是对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探索和尝试.通过对国内较有代表性的7所高校的教授委员会规章的比较分析,展示教授委员会机构性质和组成、主要职责、议事规则等关键点的制度设计差异,分析现行体制机制下实践教授委员会制度的难点和阻力,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39-42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伦理困境

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根源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优秀教师拥有的有限性与其对优秀教师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理论预设、实施过程以及实施结果方面陷入了伦理困境.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的伦理困境进行理论层面的透视,可以在困境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发展走向.
43-46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全球化视域下日本留学生政策——以“留学生30”为核心的考察

摘要:全球化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各国在留学生教育方面都制定了一些政策.日本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目的,推行了“留学生30”.本文着重回顾“留学生30”制定之过程,反思政策的问题点,思考在全球化进程中留学政策的现实适切性.
47-51

美国超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社会生态学院为例

摘要:随着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出现,超学科取向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而美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超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超学科及有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选取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社会生态学院三个典型的不同层次的超学科人才培养的项目、课程,对其超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形式、成效等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其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52-57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美国的经验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曾在西方风靡一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等教育管理时尚.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为个案,认识和分析TQM在VCU运用的发展变化过程,管中窥豹,得出美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经验教训,即全面质量管理之全面并非指高校的方方面面,而是可以具体到高校不同的领域;TQM应用于高校需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同时加强高校全体员工关于TQM的指导和培训.
58-61

三维一体课堂教学评价: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提供反馈信息、监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荷兰构建了由校内评价、校外同行评价和政府督学评价构成的三维一体的应用科技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它要求不同评价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既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又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该国应用科技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对我国同类高校尤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不无借鉴意义.
62-66

澳大利亚高职教育投入现状及启示——基于10所TAFE学院的数据分析

摘要:澳大利亚高职教育投入来源结构包含四个方面,即政府、学校、学生和其他收入,其现行体制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学校自身承担部分教育成本,学生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不高,捐款和遗赠等其他教育收入极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可作为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体制之镜鉴.
67-70

美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特征、影响及争论

摘要: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在美国得到急剧发展,与传统远程教育相比,其具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知识传播与教学互动,满足“移动时代”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及通过课程免费、服务兑现的商业模式获取盈利等主要特征.MOOCs对推动美国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学术水平提升等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在大学参与形式、课程质量认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质疑与争论.
71-74

法治环境、法定组织与合法性监督——法治视野下的香港高等教育治理

摘要:在法律条文保障及法治精神指引之下,香港高等教育处于较为完善的法治环境之中.香港院校具有双重组织特性,既是一般的法定组织、管治架构,人事制度受到法律设定;又是拥有学术自由的特殊法定组织,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监督主体组成合作联盟,对院校进行合法性监督,以期在区域高等教育总体预设目标与院校自治权限之间寻找到一种治理平衡.
75-79

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之政策研究

摘要: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自2005年实行以来,经过了第一期的制度建制、第二期的成果检核,已进入特色展现的第三期.该计划通过政策引导高校分类竞争、特色发展,强化了台湾高校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识,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改善了课程内容并发展了学校的特色竞争力.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分享与辅助概念无法得到真正的彰显,较难发挥教学卓越典范影响和转移功能,硬件满意度高、软件满意度低等弱点.
80-84

欧美学术界关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欧美学术界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呈现如下趋势:职业能力的内涵边界不断拓展,影响因素正从劳动力市场供给方向多方扩展,内容正从现实“硬能力”向潜在“软能力”和“元能力”深入,框架也趋于系统和完整.但仍存在理论薄弱、研究框架内在矛盾难以协调、实证研究和微观研究不足等问题,还需从多学科中寻求理论支持和框架完善,加强评价与监控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实证与实验手段探索操作化路径和措施,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的范围.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