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高教探索杂志

《高教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管理研究、理论视角、教育创新、比较教育、职教研究、教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760
  • 国内刊号:44-1109/G4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2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2
  • 综合影响因子:1.0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教探索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大学生发展”两题

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实证研究

摘要:高校成为大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预备阶段,学生除需要储备知识、培养学术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得到良好的社会化发展。而校园的人际互动成为影响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5-9

学生组织工作经历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35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考察学生组织工作经历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总体存在性别、生源地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非农村地区得分高于农村地区,年级呈递增趋势;学生组织工作经历对拓展认知能力、社会技能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对基本认知能力影响微弱;学生组织工作经历对三项能力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从发生、运行、管理、激励四个层面探讨学生组织促进大学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组织所存在的弊端可能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推动学生成才的路径设计。
10-15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摘要:对大学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化研究是完善治理结构的前提,以往的研究多强调理想化治理结构的设计而缺乏治理结构的实证性分析。文章从治理结构的核心——权力结构入手,将大学的权力结构分为6个子权力结构,以某公立大学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组织治理中的权力网络结构,借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概念,将权力网络结构进行简化,进而梳理出在组织治理中大学的校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各个专业学院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为对大学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16-21

知识生产模式变迁与研究型大学改革之道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研究商业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迁。以知识生产的应用语境、超学科性、异质性、反思性等为特征的新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崛起,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大量新型知识生产组织的不断涌现。知识生产新模式对研究型大学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原有封闭办学模式在“模式2”时代将面临终结。研究型大学要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社会中继续成就辉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2-26

“智慧校园”浪潮下的高教变革展望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等概念带来的观念变革和科技进步将使教育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即传统划分的教育学段将相对模糊,高等教育将可能前伸到个体教育的初始阶段并贯穿始终;高校校园边界将走向消融,网络在线、虚拟现实、智能交互将使优质高校的影响力遍布全球,从而引发非优质高校的生存危机;专业相对组合,专业可能呈现完全的个性化和订制化,课程内容亦将呈碎片化和组合化。
27-30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摘要:国家奖助学金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然而,道德风险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作用发挥。因此,深入分析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成因、影响,进而探寻其规避和防范策略,对保证国家奖助学金有效运行,彰显正能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31-35

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人才培养转型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主要特征,研究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大学教育知识转向的表现,提出了后现代知识观下人才培养转型的内涵。
36-39

从“创新强校”看大学德性的缺失与重构

摘要:大学德性作为大学文化的价值内核,合理地安排着文化秩序,引导着文化的价值追求,规范着文化的生成方向。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很难独善其身,其德性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冲突激化而缺失。要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重构大学的德性。
40-42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美国州立大学的治理:新自由主义模式——基于对密歇根州州立大学外部治理的调查研究

摘要:密歇根州政府对州立大学除了预算拨款和组织选举或任命大学董事会之外,完全放权。州教育委员会作为州级高等教育规划协调机构对州立大学的治理名存实亡。州宪法赋予了大学董事会对州立大学完全的治理权。各个州立大学各自为政,根据市场需求以“理性经济人”的角色运作。在与州政府、社区学院、其他州立大学等外部环境的互动与协调出现困难时,通过行业组织“州立大学校长理事会”和“商界领袖组织”按自由市场的运行规律自动调节,引领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典型的新自由主义治理模式。
43-47

人力资本理论视域的德国现代学徒制研究

摘要:“双元制”的本质是学徒制,“双元制”是“劳资合作”模式,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校企合作”模式。学徒与企业之间是准雇佣关系,是雇佣关系的预置。学徒培训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而人力资本产权保护是维系学徒市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制。德国政府、工会和产业界通过集体工资谈判、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方式等建立了一种合作型劳资关系,为人力资本产权保护提供了制度支持。
48-52

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与营利性大学的发展

摘要:美国营利大学从出现到崛起经历了漫长的沉寂期。1972年联邦政府将学生资助范围扩大,把营利大学的学生纳入到资助范围内后,营利大学开始进入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营利大学的学生不履行贷款偿还责任以及营利大学为获得联邦政府学生资助而进行的欺诈行为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判。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措施,逐渐将营利大学的学生排除在政府资助范围之外,遏制了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发展势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营利大学的学生参与联邦政府资助项目的限制被全面放宽或废除,营利大学由此在美国快速崛起。对营利大学全面放开的联邦政府学生资助政策成为推动美国营利大学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53-57

美国教师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服务学习”

摘要:美国教师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服务学习是适应现实的需要和应对未来挑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教育中多元文化服务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服务学习融入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教师教育中多元文化服务学习的特征是: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多元文化服务学习;重视多元文化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多元文化服务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8-62
高教探索杂志学科与专业

论语言测试中的反拨效应及研究方向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考试会对课堂教学、教育系统和社会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考试的“反拨效应”。从范围上说,反拨效应有微观和宏观两种。从性质来分,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效应。此外,研究者们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反拨效应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多维的描述。目前在对反拨效应的研究上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1)如何较好地收集基准数据和测后数据;(2)对环境因素在反拨效应中的作用研究不足;(3)仍然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明那些受考试影响的因素也会对考试产生影响。
63-68

交际文化角色扮演对提升二语学习者跨文化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年的跟踪实验,验证交际文化角色扮演活动对提升二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学习者对其认同度为96%;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超越知识性、常识性了解,涉及反映不同价值取向的更深层交际文化体验;如何将反映深层次文化内涵的交际文化项目提炼成交际文化主题并使之情境化,是今后提升后续实施效果的关键。
69-74

网络式PBL教学模式(W—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W.PBL(Web—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广州医科大学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根据PBL的教学理念,将PBL教学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教学模式。构建W—PBL教学模式,是探索多途径混合式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导学作用,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个有益尝试。
75-78

艺术想象思维的特征在艺术教育实践上的体现

摘要: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思考方式,有想象性和逻辑性的根本区别。艺术教育实践必须充分调动艺术思维的想象性特征,其中想象性思维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的特征。“形象性”是以“美”为前提,在审美反映过程中,由感知形成一系列的表象,通过具体的、物质化的美感形式传达给读者;“情感性”重在将创作者的情感渗透在知觉的表象中,使人得到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独创性”则是创作家认识到和体验到的人类种种情感在作品中得以实现和升华的动力。
79-82
高教探索杂志课程与教学

大学教与学学术研究:意涵取向、核心观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外对大学教与学学术研究(SOTL)这一问题的关注已经有20余年历史,而在我国,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时间非常短暂,要比较详细了解大学教与学学术研究未来的发展,就很有必要全面梳理和反思其意涵取向、核心观点和未来趋势。从意涵取向看,应关注教师在本身专业学科领域的教学与学习的双重过程;从核心观点看,聚焦影响多维因素、代表性研究模式、学习和标准;从发展趋势看,应注意教学典范到学习典范转移、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和学生角色拓展、提高教学地位和发展研究的互补性、发展学科本位和跨越教室疆界研究。
83-91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正确理解学风的概念,准确界定学风建设的主体与特性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科学定位十分关键。高校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从客观上决定了其主体的多重性,同时高校学风建设具有群体性、历史性、稳定性、系统性、目标性、层次性等特征。厘清学风的概念,确定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认清高校学风建设的特性,可以为后期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