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高教探索杂志

《高教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管理研究、理论视角、教育创新、比较教育、职教研究、教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760
  • 国内刊号:44-1109/G4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2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2
  • 综合影响因子:1.0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教探索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利益、责任、信仰:世界一流大学治理结构的梳理与检讨

摘要:在世界一流大学治理结构中,始终离不开利益、责任、信仰这三个关键词。权力的宗旨是平衡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行使权利与承担责任是不能分开的,只强调权利而忽视责任意识,是产生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要取得教职工的信任,离开了信任,任何权利都不会长久。无论古今中外,大学校长的治理战略受到阻碍除了上级决策机构不信任外,就是教职工不认同。因此,仅仅就治理结构本身来划分各自的权力并没有从治理的根本上解决权利的问题,只有把握住利益、责任、信仰,才能够实现大学治理的宏图大业。
5-10

大学战略管理实质的再认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思考

摘要:从生态有机观出发,大学不再是消极地根植于某一孤立的系统之中,而是共时地或历时地参与到时空交叠的多个系统当中;大学战略管理不再是一个"按图索骥"的静态行为,而是大学根据自身客观条件以及对所处生态位的认识与把握,通过战略运用协调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选择、扩展和跃迁自身基础生态位,实现持续成长的动态过程。
11-13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校董事会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摘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实际的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是世界各国高校借鉴的典范,具有明晰的法律地位,清晰的治理结构,明确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界定。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会制度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运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借鉴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会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董事会,是当前我国政府和高校面临的重要命题。
14-16

广东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发展

摘要:广东中心城市本科院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受后发效应的影响,此类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依附地方政府办学、依附重点高校发展的弊端。要实现广东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型再造,围绕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地方性、专业性、应用型、行业性、通识性等五个基本特征进行建设。
17-22

研究型理工科高校文科科研人员激励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研究型理工大学文科科研人员发展现状与特点,分别从与外部综合性高校、学校内部理工科对比两个视角,探讨了造成理工科高校文科科研人才薄弱局面的原因,并基于双因素理论提出了理工科高校文科科研人员激励体系的构想,最后以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实践作为激励体系构建的个案。
23-27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来自不同方面理论的根据和指导。本文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出发分析了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基础、制度特征和运行机理,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的方向和途径提供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借鉴和启示。
28-32

特色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本科院校中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载主体。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系统与高教系统及社会系统不协调,需确立特色发展战略,重塑自身系统要素。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特色要素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协调与环境的物能交换,为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重视持续创新、质量提升及品牌创建,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特色化高质量人才,使系统向平衡态演进。
33-37
高教探索杂志学术争鸣

论大学生的实习权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大学生实习权的概念并对其属性进行系统分析。实习权既是一项受教育权也是一项劳动就业权,它有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劳动法学等多重特征,对大学生具有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功能;实习权包括教育实践权、自由实习选择权、劳动报酬权、安全权、休息权、人格权、停止实习权等权利内容;确立实习权的属性特征对政府、学校、企业、司法机关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生实习权的侵权主体有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其侵权客体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实习权的落实与保障必须依赖法律路径、财税路径、人力资源路径和管理路径四个路径来实现。
38-42

不该出现的概念——“学位教育”——谈对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摘要:理论体系的构建,概念是基础。我国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处于初始阶段,厘清概念,是建立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最基本工作。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学位教育"的错误使用既对学位制度、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也会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43-48
高教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高等教育价值观、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从潘懋元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王伟廉的课程理念想到的

摘要:本文借鉴了高等教育学家提出的价值观、课程理念,提出由三个系统课程来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一是"学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有专业能力的人";二是"教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有道德的人";三是"生养系统课程",即生命养护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身心健康的人"。与这个课程结构体系相对应,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归纳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10种能力。
49-51

基于SECI模型的创新教育反思

摘要:文章从SECI理论模型的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了SECI理论和创新的演化机制,探析了科学创造过程中意会知识与明晰知识的转化。接着文章反思了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探讨了对创新教育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一些努力。
52-54

关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人生"德学"修养的教育思想。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现实背景,也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德学修养,促进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还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因此要在实践中积极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做到知行并举,自我反思;重视学习,勇于创新;持之以恒,广为传播。
55-60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牛津大学治理改革的行为过程透视——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的分析

摘要:大学治理是指对大学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做决策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牛津大学经历了三次治理改革。其中,2004—2006年的大学治理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据支持联盟框架,在政策子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治理改革行为过程是支持者与反对者围绕"由谁治校"这一核心信仰不断博弈的过程。子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影响大学治理改革的关键因素。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是促成大学治理改革成败的关键,外部力量的缺失是此次治理改革失败的关键因素。
61-67

国外高校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探析与启示——以玛格丽特皇后大学、华盛顿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为例

摘要:从人力资源规划的历史看,它经历了职能规划、系统规划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三个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着各种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和模式,高校这种重要的社会组织也不例外。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越来越被看做是影响高校发展与工作绩效的积极因素。国外三所高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在理念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规划的流程却具有一致性。它们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1)高校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适应型的;(2)高校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在于通过战略和规划促进高校组织和教师个人的发展;(3)一种理想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把适应型理念和发展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技术建构高校人力资源规划,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执行、控制、评价和反馈等系统性过程。
68-72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困境:平等与优异之争

摘要:平等与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坚实根基,优异与卓越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美国通过高等教育资助政策促进平等,也通过政策法规凸显优异。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追求平等与鼓励优秀之间的政策选择极大地影响政策结果。在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历程中,特定历史时期由于政策理念和政策倾向的差异,政策对不同高校和学生群体的影响不同,造成资助中的一些不均衡现象。平等与优异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联邦政府在资助高等教育过程中,应该立足平等,增进优异。公众应该摒弃和消除争议,共同推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73-77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之社会保障监督体系的审视

摘要:美国大规模、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有赖于其内外因素构建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监督体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基于行业自治而发展起来的社会认证和评估机制,对我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监督体系极有借鉴意义。
78-83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事务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解析——以美国伊利诺伊州帕克兰学院为例

摘要: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事务工作形成了成熟的学生事务工作理念,学生事务工作机构按服务职能来设置,制度设计体现法制化、精细化,工作人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这些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内涵和品质具有借鉴意义。
84-86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经济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职能透视——基于政策演变的视角

摘要:基于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演变的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开始重视财政手段,但力度依然较弱;立法手段始终缺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运作实践。据此,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干预: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立法,实现贷款业务的"有法可依";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财政干预,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公平与效率;通过实施行政规制,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整体运作进行宏观调节。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