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文摘、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男性生殖调节、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道感染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63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7
  • 综合影响因子:0.9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论著

前列腺素E_2促进RL95-2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前列腺素E_2(PGE_2)通过影响整合素αv、β3对胚胎黏附率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源性给予PGE_2后,RL95-2细胞的整合素αv、β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Be Wo滋养层细胞和RL95-2上皮细胞株建立子宫内膜-滋养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观察Be Wo细胞球在经过不同浓度PGE_2预处理的RL95-2上皮细胞单层的黏附效率。结果:200 nmol/L PGE_2预处理RL95-2细胞单层后促使整合素αv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比0 nmol/L组增加(均P〈0.05);100 nmol/L PGE_2预处理RL95-2细胞单层后促使整合素β3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比0 nmol/L组增加(均P〈0.05)。200 nmol/L PGE_2预处理后Be Wo细胞球黏附到RL95-2细胞单层的效率明显提高。结论:适当浓度的PGE_2可上调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促进胚胎黏附效率。提供了在植入期间促进整合素αv、β3表达的进一步证据,这将有助于阐明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黏附的分子机制。
5-8

PCNA、Survivin蛋白在人绒癌细胞株BeWo合体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9-12

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直径≥14mm卵泡数比值与IVF-ET结局的关系

摘要:目的: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 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B型超声(B超)下直径≥14 mm的卵泡数比值(progesterone-to-follicle index,PFI)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8月于我院行IVF助孕的384个IVF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分组比较组间h CG日孕酮、PFI等资料,再根据h CG日PFI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PFI〈0.05为A组,0.05-0.10为B组,PFI≥0.10为C组,比较组间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妊娠组h CG日孕酮水平以及PF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h CG日雌二醇(E_2)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 CG日孕酮水平低于B、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种植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CG日高PFI可能预测不良IVF-ET种植结局。
13-16

极性蛋白Par3在小鼠胚胎着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极性蛋白Par3在不同小鼠模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造妊娠1-8 d(早孕组)、假孕1-5 d(假孕组)、卵巢切除后类固醇激素注射(类固醇激素处理组)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种模型中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中Par3的表达情况,并使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孕组妊娠1-4 d小鼠内膜腔上皮中持续表达Par3并于妊娠4 d达高峰,于妊娠5 d明显减弱,妊娠6-8 d围绕胚胎初级蜕膜区域阴性表达并于次级蜕膜区域阳性表达;假孕组Par3表达趋势与早孕组类似,趋势变化幅度较早孕组小;类固醇激素处理组中,注射雌二醇(E_2)组、孕酮(P_4)组以及同时注射E_2+P_4组的Par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注射芝麻油对照组。结论:雌、孕激素可下调Par3表达,Par3表达水平下降引起子宫内膜腔上皮极性短暂下调有利于胚胎着床。
17-20

复发性流产患者种植窗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端粒酶的表达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种植窗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端粒酶的表达,探讨RSA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RSA患者32例及正常妊娠女性2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宫腔镜检查、化学发光法、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种植窗期宫腔及子宫内膜形态、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以及子宫内膜中端粒酶含量。结果:1RSA患者中,宫腔镜下表现为差型子宫内膜者(腺体开口小或内膜血管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严重者内膜呈鸡蛋壳状,未见明显血管及腺体)占56.3%,腺体与间质反应不同步者占40.6%;在正常妊娠组中,表现为佳型子宫内膜者(腺体开口大,极度扩张呈指环状,且内膜血管丰富呈网状分布)占84%,腺体与间质反应同步者占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植窗期端粒酶活性与E_2/P比值呈线性相关(r=0.947 5),RSA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增强(P〈0.05)。32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端粒酶在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有表达,在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间质细胞中RSA组较正常妊娠组增强(P〈0.05)。结论:1种植窗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有助于了解及初步判定RS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为查找病因提供依据。2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端粒酶活性失调可能与RSA有关。3种植窗期检测血清雌、孕激素及子宫内膜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评价RSA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为改善及治疗RSA提供依据。
21-24

盆腔粘连对输卵管复通术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粘连对输卵管近端阻塞和远端闭锁复通术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 038例因输卵管性不孕接受宫-腹腔镜联合复通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探查是否有盆腔粘连分为盆腔粘连组738例,对照组300例,分析2组患者输卵管近端阻塞率、远端闭锁复通率和妊娠结局。结果:盆腔粘连组输卵管远端闭锁率较对照组高(42.3%vs.14.5%,P=0.000,OR=4.32,95%CI:3.02-6.17),2组输卵管近端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盆腔粘连组输卵管近端阻塞复通率低于对照组(59.3%vs.75.5%,P=0.005,OR=0.47,95%CI:0.28-0.80),2组输卵管远端闭锁的复通率相似(84.2%vs.86.0%,P〉0.05)。盆腔粘连组宫内妊娠率低于对照组(22.6%vs.39.6%,P〈0.001,OR=0.444,95%CI:0.282-0.698),而术后异位妊娠率高于对照组(7.2%vs.2.7%,P=0.02),尤其是Ⅲ度粘连患者异位妊娠率较对照组高(12.0%vs.2.7%,P=0.01,OR=4.62,95%CI:1.29-16.50)。对于单纯远端输卵管闭锁和合并近端远端输卵管病变的患者来说,复通术后2年仍未妊娠的患者合并盆腔粘连的比例高于成功获得宫内妊娠者(94.4%vs.82.1%,91.8%vs.67.3%,P〈0.05),但是在单纯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中未发现这一现象。结论:盆腔粘连降低了输卵管近端阻塞的复通率,同时降低输卵管远端闭锁患者复通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并增加术后异位妊娠的风险。
25-28

1056例皮下埋植避孕剂取出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皮下埋植避孕剂取出原因与取出年龄和放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所门诊取出皮下埋植避孕剂的1 056例育龄妇女进行取出原因分析,比较不同取出年龄段及不同放置时间的因症取出原因的构成比。结果:1 056例皮下埋植避孕剂取出人群中,539例期满取出,395例因月经异常取出,97例因除月经外其他不适取出,23例因计划妊娠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取出,2例在有效期内避孕失败取出。皮下埋植避孕剂取出原因构成比在不同取出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放置时间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取出年龄和放置时间组中,月经异常和头痛、痤疮等其他症状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妊娠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是持久、高效、简便的避孕方法,月经异常和头痛、痤疮等症状是不同年龄段和放置时间皮下埋植避孕剂取出的主要原因。
29-3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后随访系统建立

摘要:1978年人类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至今,仅37年。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辅助生殖技术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辅助生殖技术的很多数据,如妊娠率、种植率和活产率,不仅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关心,不孕不育夫妇也非常关心。临床实践表明,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后建立随访系统意义重大。如何建立标准化的随访系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追求的目的也在改变,例如从妊娠率到生育一个健康孩子,从短期随访到长期随访,从表面的数字到发现数字后面的真实问题等。同时目前各国在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后随访系统的建立还是存在差别的。介绍我国和国外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后随访系统及其临床应用情况。
32-36

SET结合蛋白调控SET表达的机制及意义

摘要:Set(patient SE translocation)在1992年以set-can融合基因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其参与调控DNA复制、核小体装配、组蛋白修饰、DNA转录和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过程,并作为原癌基因促肿瘤发生。SET蛋白在多种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在肾上腺及性腺的类固醇合成细胞中,能够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2(PP2A),正向调控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P450c17)的裂解酶活性,最终促进雄激素的合成。SET蛋白的丝氨酸(Ser)位点磷酸化介导SET的胞质聚集,并增强SET与下游蛋白的结合力,在阿尔茨海默病(AD)、肿瘤发生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现已发现的SET结合蛋白,功能涉及代谢、信号传导、核酸转录及翻译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有很多研究着眼于SET结合蛋白,从而发现了SET新的生物学功能。多种肿瘤抑制剂通过与SET结合使SET蛋白失活,提高PP2A活性,最终抑制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综述SET蛋白结构、磷酸化及SET相互作用蛋白,并总结以SET为靶向标记的抗肿瘤药物。
37-41

人精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质谱技术不断发展,精子蛋白质的检测已实现高通量化,蛋白质组学也成为研究精子的重要工具之一。概述人正常精子的蛋白质组学、精子获能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及临床上少、弱、畸形等异常精子的蛋白质组学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对睾丸组织特异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testis specific,GAPDHS)、外致密纤维蛋白(outer dense fiber protein,ODF)、A激酶锚定蛋白(A kinase anchoring protein,AKAP)及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等蛋白结构、功能及丰度改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精子发生、精子功能及受精机制的理解;同时筛选出部分关键蛋白,如人可溶性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soluble 3 binding protein,LGALS3BP)、组蛋白丛1 H2ba(histone cluster1,H2ba,HIST1H2BA)、苹果酸脱氢酶2(mitochondrial malate dehydrogenase 2,MDH2)等可能成为男性不育病因分析及研究的靶标,对探索男性不育机制、探索男性避孕新靶点有潜在的意义。
42-46

卵泡液中细胞因子与卵泡发育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摘要: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卵巢微环境中调节卵母细胞发育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细胞因子作为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激素样多肽调控生殖过程,它们通过调节卵巢内分泌或旁分泌,进而影响卵泡成熟、胚胎发育及胚泡着床等环节来参与生殖调节。研究表明不孕可能与卵泡液中某些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性氧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白血病抑制因子等)的异常表达引发的卵泡成熟障碍有关。因而,加强卵泡液中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47-50

基因敲除在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基因敲除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发展起来的,在对基因功能、发育生物学和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现在,运用同源重组实现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最经典的方法。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综述目前国内外实现基因敲除的几种重要方法以及利用同源重组实现的基因敲除技术在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包括研究性激素对生殖器官及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影响、细胞分泌因子在发育期调控生殖器官组织的机制及胚胎形成后的性腺发育与成熟缺陷等。
51-55

对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摘要:近年我国吸食的人群中,青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危害吸食者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及全身多系统的生长发育,并引起代谢的紊乱,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吸食者的生殖健康。根据的分类,从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的角度,综述各种对生殖的危害。对雄性,阿片类会影响精子动力与活力,从而导致雄性不育;对雌性,长期服用甲基苯丙胺会增加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内死胎、流产、早产、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概率;而孕期吸食大麻,更可能造成胚胎生长缓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最终导致出生后的新生儿认知行为受损等。研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除了阐述其毒理机制外,更具有重要的社会警示作用。
56-60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定稿文章可实现数字优先出版

摘要:为了缩短重点文章的报道时差,及时传播信息,本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了数字优先出版协议。凡具有部级或省市级等基金资助的论文以及本刊编辑部重点约稿文章,待定稿后,经编辑部与作者双方协商可以另签署一份数字优先出版授权协议,在纸质版出版前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供读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阅读。数字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
60-60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精液加德纳菌检测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长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成功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微生物感染可能是其中之一。在男性中,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感染可以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肾盂肾炎、脑炎、肝脓疡和肺脓肿等疾病;在女性中可引起阴道炎、不孕、流产和早产等。近年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G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男性。但目前关于GV与男性不育及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GV感染对男性精液质量和对胚胎发育影响的结论尚存在争议,GV导致男性不育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综述GV在男性中的流行病学、可能导致不育的机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及其在ART中的临床意义。
61-64

抗苗勒管激素在卵巢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是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由二硫键连接两个相同亚基的二聚体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具有调节两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功能。在卵巢功能方面,AM能够调节卵泡发育,参与卵泡生长过程,还能早期评估卵巢储备情况,及早预测绝经年龄,更能早期发现卵巢疾病并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亦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AMH浓度的测量更加简便和精确,而且与其他生物学指标比较,AMH浓度相对稳定,所以AMH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就近年来AMH与卵巢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65-69

慢性子宫内膜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常常存在移植优质胚胎后着床率低的问题,这可能与子宫内部环境异常有关。随着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的普及,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不孕症妇女宫腔内存在超声和子宫输卵管造影难以明确的微小病变,即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CE是子宫内膜的一种持续性炎症,常常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仅伴有轻微下腹不适、白带增多等,临床上难以确诊。CE与IVF-ET后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有关,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组织学检查是诊断CE的金标准,抗感染可能是治疗CE的有效手段。
70-7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因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损伤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为多因素。随着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对盆底研究的发展,新理论、新术式、新材料和新器械的应用,该疾病的治疗除了各种传统术式外,还出现了使用各种网片、悬吊等新术式。但传统及现代手术均存在不同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选择上应个体化。综述PFD病因、新诊断方式和治疗的理论依据,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介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