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文摘、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男性生殖调节、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道感染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63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7
  • 综合影响因子:0.9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论著

微刺激与自然周期单个卵泡的卵泡容积与IVF-ET/ICSI助孕结局的关系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观察自然周期及微刺激周期单个卵泡发育情况,探讨卵泡容积大小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科微刺激周期及自然周期单个卵泡行IVF-ET/ICSI助孕妇女1480例的临床资料,并按卵泡容积大小分为≥5.5 m L组(A组),4.5-5.0 m L组(B组),3.5-4.0 m L组(C组),2.5-3.0 m L组(D组)及1.0-2.0 m L组(E组),对照观察各组IVF-ET/ICS助孕结局。结果:1各组自然周期与微刺激周期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卵泡直径逐渐减小,卵泡容积逐渐减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自然周期中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仅为11.8%,而其他4组临床妊娠率在20.0%-25.0%之间,活产率在15.8%-20.0%,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较高的可移植胚胎率和较低的未受精率,但与D组和C组比较,其未获卵率较高(为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胚胎可移植周期仅占总周期的39.53%(17/43);B组有较高的两原核细胞(2PN)率和较低的异常受精率、未行授精率,有胚胎可移植周期占总周期的48.19%(40/83),另3组的实验室结果均较A组好。3微刺激周期中,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4.1%和21.6%,其他3组在16.7%-17.8%,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异常受精率较高,达15.4%,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也最高,分别达97.0%和87.8%,E组的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最低,仅为75.8%和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受精率较低,异常受精率也低,仅为3.0%,与D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取卵时卵泡容积在2.5-5
93-97

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使用不同药物诱发排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过程中自然排卵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诱发排卵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诱发排卵的不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自然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的273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是否使用诱发排卵药物及药物的种类分为3组:A组为自然排卵组(n=181);B组为h CG诱发排卵组(n=47);C组为Gn RHa诱发排卵组(n=45)。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13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临床妊娠率(56.4%)高于C组(33.3%,P〈0.01),而A组临床妊娠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内膜准备过程中,使用h CG诱发排卵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而使用Gn RHa诱发排卵则可能影响其临床结局。
98-100

体质量指数对不孕症患者助孕治疗效果的系统性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女性不孕患者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结局的关系,指导临床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4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 M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中不同BMI(BMI≤25 kg/m^2,BMI〉25 kg/m^2)对不孕症患者IVF-ET/ICSI助孕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质量评估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2 297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不孕症患者,BMI偏高组的临床妊娠率(OR=0.72,95%CI:0.58-0.90,P=0.004)、出生率(OR=0.65,95%CI:0.47-0.91,P=0.01)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产率高于对照组(OR=1.70,95%CI:1.23-2.3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位妊娠率(OR=1.51,95%CI:0.71-3.22,P=0.28)和周期取消率(OR=1.06,95%CI:0.70-1.62,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入ART治疗周期之前的BMI升高患者,应鼓励其减轻体质量来改善妊娠结局。
101-105

IDO和Foxp3在胚胎反复植入失败患者黄体中期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基因在胚胎反复植入失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50例胚胎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组1)黄体中期Foxp3和IDO基因的表达,并与50例正常生育能力妇女(组2)和50例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妊娠的妇女(组3)进行比较。结果:3组黄体中期外周血Foxp3 mRNA和IDO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和组3 Foxp3 mRNA及IDO mRNA的表达均高于组1(均P=0.000),组2 Foxp3mRNA及IDO mRNA的表达高于组3(均P<0.05)。结论:Foxp3 mRNA和IDO mRNA在黄体中期的低表达可能是反复植入失败的免疫性不孕原因。
106-108

江苏省不孕不育症双向转诊体系建设的初步总结

摘要:目的:对江苏省不孕不育双向转诊体系建设的工作进行总结,使得经培训的妇科内分泌医师能熟练应用不孕不育症临床初筛方案,诊治患者和进行必要的转诊。方法:建立不孕不育诊治规范流程;建立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运用和升级;多次开展学习班培训以及为期3个月的临床进修学习;专家巡回讲座;专家定期出诊;设立绿色通道;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示范点。结果:2005年1月—2013年10月完成临床病例病因初筛人数271 309例,初筛单位27家,转诊患者7 149例,转诊率2.6%,初筛平均费用1 176.4元,专家出诊74次,接诊1 785人次;实际参加为期3个月进修培训人员236人次;学习班举行28次,参加人员2 529人;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点40家;参加数据库系统学习的单位56家。结论:不孕不育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江苏省内建立了不孕不育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了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流程,对减少不孕不育症患者来回奔波、减少医疗开支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109-111

1372例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EP)样病变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宫腔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4年7月因不孕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者,其中EP样病变者进行宫腔镜下内膜形态学特点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对比分析。结果:17.4%(1 372/7 884)的不孕妇女宫腔镜检查提示EP样病变。宫腔镜下EP样病变常见的形态学表现为:内膜赘生物、内膜局部隆起、内膜毛糙碎片多,所占比例依次为88.0%(1 207/1 372)、6.7%(92/1 372)和5.3%(73/1 372)。经病理诊断检出率前3位依次为EP 83.0%(1 139/1 372)、EP样增生9.3%(128/1 372)、子宫肌瘤2.2%(31/1 372)。宫腔镜下典型赘生物组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无典型赘生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EP样赘生物占宫腔镜下EP样病变的77.8%(1 068/1 372),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8.0%(1 047/1 068)。结论:宫腔镜下内膜有典型赘生物尤其多发性EP样赘生物者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112-115

miRNA-29c和miRNA-30b及其预测靶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miRNA-29c和miRNA-30b及其预测靶基因的表达,探讨miRNA-29c和miRNA-30b在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14例(分泌期组),正常妊娠早期蜕膜组织16例(早孕组)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18例(流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3组中miRNA-29c和miRNA-30b的表达量,以及候选靶基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eoid—inducible kinase1,SGK1)和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的mRNA表达量。分析miRNA-29c和miRNA-30b表达与SGK1和LEPR的关系。结果:流产组中miRNA-29c的表达量高于分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iRNA-30b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K1和LEPR在早孕组表达最高,流产组中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9c的表达变化可能通过靶向SGK1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SGK1和LEPR在蜕膜中的差异表达对维持早期妊娠有一定的作用。
116-118

雌激素对去势大鼠SIRT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大鼠大脑、心脏和肝脏等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方法:选取3个月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33只,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以建立大鼠去势模型,以部分模拟更年期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分为实验组、去卵巢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1只),实验组灌胃给予雌二醇(E2),去卵巢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12周。满12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大鼠血卵泡刺激素(FSH)、E2水平,处死大鼠后取大脑、心脏、肝脏等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织SIRT1 m RNA及其蛋白水平,分析比较各组间SIRT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灌胃12周后,去卵巢对照组FSH水平高于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01),E2水平低于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01)。在大鼠心脏、肝脏和脑组织中,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IRT1蛋白及m RNA水平均高于去卵巢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IRT1蛋白及m 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中,心脏SIRT1蛋白水平高于肝脏和脑组织(P〈0.05),肝脏组织SIRT1蛋白量高于脑组织(P〈0.05);而去卵巢对照组的心脏和肝脏组织SIRT1蛋白水平高于脑组织(P〈0.05),但心脏和肝脏组织SIRT1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脏和脑组织SIRT1 m RNA水平均低于肝脏组织(P〉0.05)。结论:雌激素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SIRT1蛋白及m RNA水平,进而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119-122

绝经症状与抑郁焦虑情绪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生殖衰老阶段女性绝经症状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门诊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共372例患者入选。根据STRAW+10分期系统分为生育期晚期组(105例)、围绝经早期组(110例)、围绝经晚期组(84例)和绝经后早期组(73例)。结果:4组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严重程度、SDS、SAS、Kupperman评分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潮热出汗、心悸症状与抑郁、焦虑情绪有关,性交痛、阴道干涩与焦虑情绪有关。Kupperman评分与SDS、SAS评分呈弱相关(r分别为0.465、0.421,P〈0.001,r^2分别为0.22和0.18)。SDS评分与SAS评分呈正相关(r=0.801,P〈0.001,r^2=0.64)。结论:40岁后育龄期晚期妇女可出现绝经症状及抑郁焦虑情绪,且随着生殖衰老进展有增加趋势,抑郁和焦虑互相影响。
123-125

双J管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放置双J管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医院2009年6月—2013年12月行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的27例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7例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置入双J管后27例患者肾绞痛症状均缓解,患者均足月顺利分娩。分娩后复查7例患者结石自行排出,另20例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术。随访6-60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保守疗法无效的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膀胱镜下放置双J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26-128

宫颈锥切术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后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因宫颈病变行宫颈锥切术、有生育要求并妊娠者39例,回顾性分析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中异位妊娠1例,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例。36例分娩的患者中,3例早产,1例早产剖宫产;宫颈环扎1例住院治疗,宫颈锥切高度为3.0 cm;胎膜早破发生率8.3%(3/36)。33例足月妊娠中25例行剖宫产术,总剖宫产率为72.2%(26/36),7例经阴道分娩。分娩的患者中38.8%(14/36)在不同妊娠时期曾住院行保胎治疗。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对宫颈病变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增加了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间住院保胎率。
129-13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方法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本刊自2012年始实行新的层次标题编号方法,即对文献的每个章节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所有章、节均从1开始连续编号,节的编号旨在所属章、节范围内连续,如下所示:1……;1.1……;1.1.1……;2……;2.1……;2.1.1……以此类推,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
131-13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摘要: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成熟是一个由多因子调控的复杂生理过程,主要为完成减数分裂并停滞在第Ⅱ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成为一个可受精的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第Ⅱ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停滞主要靠细胞内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c AMP)维持,而黄体生成激素(LH)、表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a^2+以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等多种分子和结构及其信号通路均参与或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成熟。现对近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此同时,也为女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132-135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发育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性

摘要:生殖细胞中的表观遗传信息是由DNA和染色质修饰决定的,这些修饰在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表观遗传修饰因子及其调控蛋白,包括DNA甲基转移酶、组蛋白修饰酶、B淋巴细胞成熟诱导蛋白1(BLIMP1)、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amk4)等,在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对其细胞基因组的重编程、下游靶基因的激活和抑制以及生殖细胞特异性事件,如生殖细胞的发育、减数分裂的调控、染色体配对以及基因组的完整性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年来对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生和发育与表观遗传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36-140

卵巢组织冻存方案的优化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提高,保护女性生育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胚胎冷冻技术在各大生殖中心的运用使女性患者一定程度获益,但胚胎冷冻应用的局限性使卵巢组织冷冻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冷冻方法的研究成为第一难题。目前针对卵巢组织块的冷冻方法主要包括慢速程序化冷冻和玻璃化冷冻。相比卵巢组织块的冷冻方法,定向冷冻的应用在整个卵巢冷冻中更有优势。定向冷冻能使整个卵巢的冷却速度保持一致,从而降低整个卵巢在冷冻过程中的损伤。不同的冷冻方法对卵巢组织冷冻和(或)解冻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寻找合适的冷冻方法对保证最佳冻存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近期优化的卵巢组织冻存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41-144

宫腔镜输卵管近端栓塞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预处理输卵管积水中的应用

摘要:输卵管积水发病率高,其不仅对育龄期妇女的生育力造成损害,还严重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果。如何在IVF-ET前妥善处理输卵管积水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相关的治疗指南。经典输卵管积水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经阴道输卵管积水抽吸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近端结扎术、输卵管远端造口术以及输卵管栓塞术等。通过检索近年有关IVF-ET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的相关文献,探讨临床常用输卵管积水预处理方法各自优缺点的同时,着重介绍宫腔镜下输卵管近端栓塞术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机制,并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近年国外多篇文献报道证实该方法效果良好。现行几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方法的优劣目前尚无定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塞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具有适应证广、有效、微创、简单经济、无放射损伤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45-147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控制性促排卵策略研究进展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引起育龄期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由于内分泌的紊乱,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PCOS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难以预测,控制性促排卵(COS)过程中极易出现卵巢反应不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现象。目前,PCOS患者IVF促排卵过程中常用的方案有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改良超长方案、超长方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VM)等,其中长方案是多数生殖中心目前最常用的方案,微刺激方案和拮抗剂方案作为新的非降调节治疗策略,近年越来越受重视。改良超长方案及超长方案作为对传统方案的探索改进,在临床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IVM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简化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了OHSS的发生。对PCOS不孕患者进行辅助生殖过程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得优质卵子和胚胎,并避免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48-152

心理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摘要:不孕症对患者夫妇双方都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生育的希望,然而治疗过程的痛苦、对结局的忧虑、经济负担等又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影响着治疗的过程及结局,值得生殖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系统回顾了心理因素对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影响的相关研究,就心理因素及心理干预对IVF-ET/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