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文摘、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男性生殖调节、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道感染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63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7
  • 综合影响因子:0.9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输卵管内节育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摘要:输卵管绝育术是中国育龄人群应用较多的避孕节育方法之一.但绝育术是有创伤手术,存在一定并发症及后遗症,可接受性差.因此,提供高效、安全、可复、微创或无创的女性避孕绝育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最近,输卵管内节育器(intra-tubal device,ITD)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IT为非创伤性手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都很少,使用者如需要再生育,取出ITD即可恢复,其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输卵管绝育术,为育龄妇女提供一种新的、无创伤性及可逆性的避孕节育方法.
-

新型镍钛记忆合金硅橡胶立式网状宫内节育器研制及大鼠避孕研究

摘要:目的:研制新型镍钛记忆合金硅橡胶立式网状宫内节育器(new three-dimensional and reticular intrauterine device,NTDR-IUD),并观察其对大鼠的避孕效果.方法:NTDR-IUD所用材料为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网状支架,外包硅橡胶(弹性聚硅酮类).成年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各30只,实验组经腹暴露子宫后将NTDR-IUD放人大鼠子宫内,假手术组插入放置器后不放置NTDR-IUD,非手术组不做手术.术后半个月开始与雄鼠合笼(按雌鼠∶雄鼠=2∶1的比例),并观察避孕效果(分为术后1,2,3,4,5,6个月);术后3个月实验组未妊娠,10只雌鼠取出NTDR-IUD,术后半个月与雄鼠合笼,观察妊娠情况,其他2组各取10只进行相同实验观察.结果:研制出人用和实验动物用NTDR-IUD,人用NTDR-IUD为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心形或倒梨形;动物用NTDR-IUD为螺旋状结构.放置NTDR-IUD后与雄鼠合笼实验组30只雌鼠在术后1,2,3个月后均未妊娠,未取出NTDR-IUD的20只雌鼠继续观察到术后4,5,6个月时,也无妊娠发生,X线平片均可见子宫内的NTDR-IUD;术后1个月,假手术组有28只妊娠,平均每只产(9.6±1.0)只鼠仔,非手术组有29只妊娠,平均每只产(9.8±1.2)只鼠仔,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妊娠数和出生鼠仔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10只鼠取出NTDR-IUD后1个月均生育鼠仔,平均每只产鼠仔(9.5±1.3)只,假手术组及非手术对照组10只雌鼠都生育鼠仔,2组平均每只产鼠仔均为(9.9±1.5)只,2组出生鼠仔数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物实验显示新型立体IUD具有很好的避孕效果,可能为育龄人群提供一种新的避孕节育器械.
-

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对输卵管复通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取出后实验动物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复孕情况,为可复性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烧结法进行聚四氟乙烯表面喷涂成形技术,制备可复性输卵管节育器.选择SPF级新西兰雌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双侧输卵管均放置可复性节育器,对照组不放节育器.在节育器放置术后4,12,24周,实验组分别取4只雌兔、对照组分别取2只雌兔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通畅的雌兔进行复孕实验.结果:聚四氟乙烯表面喷涂成形技术工艺简单、制备方便,节育器表面光滑,具有优良的不粘性.输卵管通液21条通畅,2条通而不畅,1条不通,输卵管通畅率为95.8%(23/24).复孕实验显示11只怀孕,1只不孕,复孕率为91.66%(11/12).结论: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取出后输卵管恢复通畅,无明显的粘连,具有复孕功能.
-

Hsa miR-7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中表达的有效性

摘要:目的:构建Hsa miR-7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后检测微小RNA 7(miR-7)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为研究miR-7在HO8910-PM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的miR-7前体序列pre-miR-7和慢病毒载体pLVX-IRES-ZsGreen1经酶切后连接产生pLVX-miR-7-IRES-ZsGreen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病毒,病毒浓缩后感染HO8910-PM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的HO8910-PM中pre-miR-7和miR-7的表达,q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靶基因EGFR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示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miR-7-IRES-ZsGreen1构建正确,病毒浓缩液感染HO8910-PM后能有效提高pre-miR-7的表达(t=17.909,P=0.004)和miR-7的表达(t=35.320,P=0.024),并能有效降低其靶基因EGFR的mRNA的表达(t=8.83,P=0.005)及蛋白的表达(t=22.14,P=0.002).结论:成功构建了pLVX-miR-7-IRES-ZsGreen1慢病毒表达载体及稳定表达miR-7的HO8910-PM细胞亚系.
-

避孕药过渡超长方案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典超长方案与避孕药过渡超长方案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9例(69个周期)经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治疗3个月后,按照促性腺激素(Gn)启动方式不同分为2组.经典超长方案组(对照组,27个周期):末次GnRHa注射后25~28 d动态测定子宫内膜厚度≤5 mm、血清LH<3 U/L、雌二醇(E2)≤35 ng/L,卵泡刺激素(FSH)≤5 U/L后启动Gn.口服避孕药过渡组(OC组,42个周期):末次GnRHa注射后28 d起开始每日服短效口服避孕药1片,共21 d,第17天注射GnRHa(达菲林)1.25~1.88 mg,14d后降调节满意启动Gn.比较2组IVF结局.结果:O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x2=5.518,P=0.019;x2=4.010,P=0.045).结论:EMs患者经GnRHa预治疗后应用避孕药过渡方案便于把握Gn启动时间,延迟Gn的启动可缓解GnRHa对垂体的过度抑制,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

3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中期引产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于妊娠中期终止妊娠的原因及引产方式的选择,探讨SLE患者的生育管理和中期引产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4例SLE患者于妊娠中期行中期引产的相关数据.引产原因分为可避免和不可避免2类,可避免中期引产指社会因素和SLE治疗中意外妊娠;不可避免中期引产包括胎儿因素、妊娠期SLE初发和疾病稳定期计划内妊娠后妊娠期SLE复发.结果:可避免中期引产者共15例(占44.1%),不可避免中期引产者共19例(占55.9%).引产方式中:12~16周行大钳刮术者3例,行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者2例,17~28周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者25例,行剖宫取胎术者4例.除1例钳刮时大出血外,无手术并发症.2组相比妊娠周及引产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期疾病活动者在不可避免组(16/19)显著高于可避免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妇女缺乏生育管理,应加强该人群的妊娠前和避孕咨询,以减少可避免的引产手术.此类患者的中期引产系高危手术,术前应全面评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以确保母亲的安全.
-

3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及社区医疗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发病因素,为社区干预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4例产妇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42%(37例),夫妻感情、家庭条件和亲人关怀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分娩年龄、分娩方式和妊娠妇女的文化程度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但无统计学意义;社区干预治疗28例患者(75.7%)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社区医疗工作者为妊娠妇女提供产前产后的医疗干预以及有效的社会支持是预防和降低妊娠妇女产后抑郁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

剖宫产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因素及尽量降低其发生的方法.方法:总结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剖宫产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处理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中,高危妊娠妇女4例,健康妊娠妇女2例.术前禁食水8~12 h;术中输液1 125 mL;术后尿相对密度1.020~1.030,D-二聚体1 100~4 800 μg/L,血压(120~210)/(80~110)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发生在术后第1天,1例发生在术后第6天.经血液净化治疗后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围手术期妥善处理,避免各种有害因素,保证肾血流量,有望降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

双子宫畸形同时伴阴道斜隔、宫腔积脓及单肾病案分析

摘要: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在妇产科病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单纯的双子宫畸形患者一般并无自觉症状,多是因为面临生育问题就诊.另有少部分患者伴有阴道斜隔继发感染后形成宫腔积脓引发腹痛就诊,因此首次发现合并单肾.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其妊娠结局的预测进行阐述,结合相关文献,学习此类病例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对其全面的认识与掌握.
-

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宫颈嵌顿一例

摘要:1 病例报告 患者29岁,主因停经2个月,疑妊娠,于2011年7月13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G4P1,2008年妊娠足月顺娩一女活婴.平素月经经期5d,周期60 d,量中,置宫内节育器(IUD)1年,月经量多.末次月经2011年5月12日.超声检查报告:子宫前位,形态规则,腔内可见妊娠囊1.0 cm×0.9 cm×0.9 cm,宫颈管内可见强回声光点(IUD?),左附件见囊状液性区3.1 cm×3.1 cm.右附件未显示.提示:①早期妊娠.
-

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皮下埋植避孕剂释放单纯孕激素,是育龄期妇女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也是有效、长效和安全的避孕方法.皮下埋植剂的发展经历了缓释系统的改进和孕激素种类的优化,适用于多数妇女.月经异常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减轻,严重不良反应罕见.但皮下埋植避孕剂的植入和取出需专业人员进行以及月经改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其对代谢、骨密度、乳汁和婴儿等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和研发可降解的皮下埋植剂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

口服避孕药保护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化疗药物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广泛应用,由其导致的卵巢早衰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认为口服避孕药负反馈降低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卵巢处于静止状态,免受细胞毒性药物损伤,同时可上调Bcl-2表达及下调Bax表达,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凋亡,通过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保护和改善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调节卵巢组织细胞功能.探讨口服避孕药保护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可对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脱氢表雄酮在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不孕症人口高龄化,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患者逐渐增多,如何改善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结局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近年临床研究显示,脱氢表雄酮(DHEA)可以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妊娠率,减少染色体非整倍性的发生,降低流产率.而基础研究对雄激素促进卵泡募集与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DHEA的这一作用引申出了一种新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是由卵巢微环境衰老所致,而非卵母细胞的衰老所致,DHEA可能代表着一类能够改善卵巢衰老微环境的新药.但是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

不孕症的腔镜手术与卵巢储备功能

摘要:腔镜包括腹腔镜(laparoscopy,LP)和宫腔镜(hysteroscopy,HP),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其在助孕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诊断和处理因卵巢、输卵管、其他盆腔因素以及子宫腔病变等引起的不孕.但在腔镜治疗的同时,电热损伤对卵巢功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目前,较为明确的是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和卵巢打孔术可引起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但在短期随访中尚未发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降低卵巢功能.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精子和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作用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尤其是围生期HCV的感染近来备受关注.男性精液和精子中检出较低浓度的HCV RNA,HCV患者的精液质量包括常规和生物功能参数的下降和HCV患者男性生育功能的明显降低,证实HCV可以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并可能造成垂直传播风险.辅助生殖技术(ART)在很好地解决HCV男性患者生育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HCV围生期传播,但HCV患者子代的健康仍不容忽视.
-

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及转化医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和宫腔镜检查的发展,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局部内膜的激素受体表达失衡以及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失衡导致内膜息肉的发病,内膜息肉长期处于雌激素刺激无孕激素对抗的状态,合并有腺体的癌前病变如腺体的不典型增生或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P21ras蛋白的免疫组化强阳性或PTEN染色区域的缺失、MTP53蛋白的过表达等因素,有可能导致其内膜癌发病风险增高.各项基础研究成果为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提示,为转化医学的实现注入了新的动力.
-

局部高雌激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除传统的内分泌机制外,EMs发生、发展与异位子宫内膜类固醇激素自分泌、细胞因子密切相关,表现在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芳香化酶的过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芳香化酶低表达或无表达.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的表达受前列腺素E2(PGE2)、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多种因子的调节.同时,免疫因子和环境因素亦可引起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表达升高,导致局部雌二醇(E2)合成增多.此外,异位组织中灭活E2的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和雌激素硫酸转移酶表达下降,使E2分解代谢减少.由此,异位灶局部形成一个高水平的E2微环境是EMs的重要机制.
-

宫内高雄激素环境与子代多囊卵巢综合征

摘要:近年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胎源性疾病.胎儿暴露于宫内高雄激素环境,可能引起多个组织内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的改变,如基因DNA甲基化、子代基因印迹的改变,干扰胎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内脏靶器官的生理发育过程,导致下丘脑对类固醇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敏感性下降和胰腺功能受损,造成青春期或成年后出现各种PCOS症状.明确PCOS的早期发病机制,对预防高危人群PCOS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