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

  • 12-1400/R 国内刊号
  • 1674-1889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是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读者·作者·编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人物专访
与中国25年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回顾与思考381-384

摘要:Shah博士是中国生殖健康科学家的良师益友,25年来他作为一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员,悉心扶持并大力推动中国有关生殖健康的社会科学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殖健康研究的蓬勃发展。2010年5月Shah博士又一次访华,参加有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国际学术会议,我们对Shah博士进行了专访。在访问过程中他生动地描绘了他的访华经历,并具体地回顾与中国科学家亲密合作的历程,更重要的是还对未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下面是Shah博士在访谈中讲话的内容摘要。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欢迎使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384-384

摘要:《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现已开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欢迎广大作者、审稿专家通过此系统进行投稿、审稿。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科技前沿
城市化与妇幼健康385-385

摘要:城市化未必让生活更美好,但必然对人类健康有影响。城市化会带来诸多问题:

人类胚胎干细胞386-386

摘要:干细胞(stem Cell)研究成果曾被Science评为1998年世界科技十大成果之首、2000年世界科技十大成果之一和六大热点发展领域之首。1998年人胚胎干细胞建系后,研究者开始真正重视干细胞产业,全球掀起以人胚胎干细胞为中心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热潮,并带来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避孕药的安全性问题387-387

摘要:避孕药的安全性长期以来受到很大的关注,现介绍主要的研究结果。

中国的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388-388

摘要:避孕药具在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安全性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权益而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安全性监测研究内容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述评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生殖健康389-391

摘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推进生殖健康 人口和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要政治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十年召开一次世界范围的人口和发展大会。1974年布加勒斯特国际人口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指出,个人的生殖行为同社会的需要和愿望应该相互协调。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热点问题
中国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亟待纳入政策议程392-396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促进和保护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社会支持性环境已大为改观,但生活在社会经济加速转型期的“80后”和“90后”青年,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性生理、性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困扰。由于缺乏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正规教育与正确引导,未婚青年性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匮乏与性观念开放及性行为的普遍化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性活跃的男女青年因而不可避免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更令人忧虑的是,现有的性与生殖信息、教育及服务的供给远远滞后于青年特别是青少年日益多元化及复杂化的需求。这一切都呼唤中国政府直面现实,不失时机地将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并列入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议程。

基于生命教育的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实践探索397-401

摘要: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展青春期教育。近年来,闸北区十分重视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的实践探索。在推进过程中,关注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创设符合时代特点的青春期教育运行机制。坚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认识青春期教育;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探索当代学生青春期教育的规律。不断丰富青春期教育的载体,拓宽青春期教育资源。不断健全青春期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青春期教育的理念创新,使青春期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形式、方法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适应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既重视吸收国际、国内的先进理论、经验,又创设具有区域特点的青春期教育模式,走出基于生命教育的青春期教育新路。

在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与权利项目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402-405

摘要: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至关重要。以WHO的项目管理思路为指导,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与权利(SRHR)相关项目分为4类:①一般项目(无害)。②有害项目。③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项目。④创新性项目。社会性别为分析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和工具,其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项目中应当成为一条鲜明的主线;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为青少年SRHR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将更富有创造性且具有更高的效率,更能够动员社区成员特别是女性更深层次的参与,因而也就更具有可持续性。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青少年性及生殖健康服务406-409

摘要: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的不良结局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理与躯体健康、性行为、社会与学业适应方面,其中性危险行为增多和(或)提前因影响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而备受重视。引入进化论观点和青春期脑发育进程观点,有助于阐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之间的交互效应,同时对早期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青少年性及生殖健康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充分参与。中国应大力开拓实证研究,同时建立青少年性及生殖健康的研究队列及其干预研究。积极推进和发展青少年健康服务措施和项目,如亲青服务、青少年积极发展规划,尤其是以学校为基础的生活技能教育,将青少年性及生殖健康服务内容融入其中。

高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模式410-41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高校学生范围内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日益普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研究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成为目前的工作重心。就近年来在高校范围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项目做一综述,以期为在高校学生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国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现况414-417

摘要:近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知识缺乏、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人工流产率高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危害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同时也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解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回顾近年来有关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的文献,并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以便为改善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论著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证据及决策思考418-421

摘要:目的:对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干预决策及今后研究提供建议。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殖健康的Cochrane系统评价通过生殖健康图书馆(RHL)提供给全世界。检索RHL(2009,第12版)中所有有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干预的系统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和方法进行综合评述。结果: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其中包括168项干预研究,研究对象至少包括了147265名青少年。系统评价的结局指标包括知识、态度、避孕套应用意愿、禁欲增多、初次性交年龄、性伴数、性交频率、无保护性交、避孕应用、避孕套应用、性传播疾病(STD)诊断病例及服务利用共计12项指标。系统评价结果显示:①干预后青少年的知识明显改善。②态度和避孕意愿亦有改善。③青少年初次性交年龄有所推迟,性交频率有所减少。④青少年在干预后性伴数减少、无保护危险性行为减少。⑤避孕行为,尤其是避孕套应用增加较为肯定.、结论:综合7项系统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有轻或中等效果;但不少的干预研究在设计方面及系统评价对研究的有效性评估上有明显缺陷,需要加强和改进。

青少年性相关知识来源的偏好:中国性教育的启示422-42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5-24岁年龄段青少年性教育来源的偏好。方法: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资助的项目(WHO第98200号项目)。此项目是在中国东北某城市实施的基于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住户样本的抽取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原则,进行3阶段系统抽样设计。共有1319名15~24岁的青少年接受调查,并在参与调查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参与者被告知自愿参加并有权退出调查和跳过其不愿回答的问题。最终有1227条记录进入分析阶段。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青少年获取性相关知识的来源偏好和实际获得知识的来源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青少年在过去实际使用的知识来源和其对来源的偏好方面存在差异。“父母”,“医生”,“书籍和报纸”和“电视”未能发挥青少年所预期的作用。青少年倾向于将“医生”作为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及“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等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实际使用与来源偏好方面大概有10.2%-11.0%的差距。实际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则比偏好约低O.1%~2.7%。“书籍和报纸”和“电视”作为获得性相关知识的实际来源比偏好低3.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有无兄弟姐妹等因素影响青少年对获取性知识来源的偏好。20—24岁的男性更倾向于将“电视”作为其获取青春期知识的首选来源(回归系数=0.408,P〈0.05),而女性则不倾向于将“电视”作为其首选来源去获取青春期知识、性知识和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知识(回归系数分别为-1.305,-0.989和-0.653,P〈0.05或P〈0.01)。受过大学或研究生教育的被调查者不倾向将“老师”作为首选来源去获取青春期知识及性知识�

外来务工青年婚前性行为状况与生殖健康需求429-433

摘要:目的:了解工厂未婚外来务工青年的性相关行为状况及其生殖健康需求,为今后向未婚流动人口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509份有效问卷。运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男性(21.4±I.9)岁,女性(20.7±1.6)岁。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例为男性34.9%,女性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和对婚前亲密行为的宽容度与男性对象是否发生婚前性行为有关联(OR值分别为1.04和1.33),而年龄和对婚前亲密行为的宽容度与女性对象是否发生婚前性行为有关联(OR值分别为1.47和1.41)。对104例发生过性行为的对象分析显示:①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为男性24.4%,女性33.3%。②17.1%的男性回答曾经使对方妊娠,30.0%的女性回答自己曾经妊娠过。③妊娠过的女性对象做过人工流产的比例为83.3%(5/6),男性使其性伴侣做人工流产的比例为78.6%。多数未婚流动青年希望获得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妨碍其接受性教育及生殖健康服务的主要障碍是感觉不好意思。结论:未婚外来务工青年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较高,且面临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的危险,所以提高其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以及服务的可及性非常必要。

高校学生避孕节育干预的效果评价与分析434-437

摘要:目的:分析专题讲座对大学生避孕节育知、信、行的影响,为在高校开展适宜的避孕节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在开展避孕节育专题讲座前和讲座后半年共2次调查大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对干预前后的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大学生对女性最容易妊娠的时间、紧急避孕不能代替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方法的认知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干预,选择避孕药具时最优先考虑避孕效果的比例升高,而反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反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干预,大学生发生性交行为时每次都采取了避孕措施,性交中采用避孕套作为避孕措施的比例升高,半年内发生过意外妊娠的比例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专题讲座提高了大学生对避孕节育的认知,增强了其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同时也导致大学生性的态度更加开放,提示在大学生中采用自愿参与的专题讲座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大学生的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但是性教育中应强化性道德和性节制的教育。

男性对妇女生殖健康角色、地位和风险的认知438-442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对妇女所处健康风险、地位和权利的认知和观念,以及男性在艾滋病预防中所承担的责任。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定量方法与个人深度访谈和小组访谈的定性方法相结合。结果:男性对妇女健康地位和风险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女性的易感性和脆弱性认识不足,对妇女生殖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有待提高。面对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部分男性存在不宽容和潜在的歧视心理。结论:让男性了解女性所处的健康地位和风险,倡导男性参与。建议建立新的性别角色规范,关注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