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

  • 12-1400/R 国内刊号
  • 1674-1889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是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读者·作者·编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述评
仍应重视葡萄胎的有关研究340-342

摘要:由于计划生育和生育观念的变迁.育龄妇女中各种流产和葡萄胎发生率已大为降低。当今典型的葡萄胎明显减少,常以不典型症状出现,临床诊断不易,常造成误诊、漏诊或延误诊断。另一方面由于该病经历了长期(尤其近几年)的研究,诊治效果良好。似有“疑无路,走到头或难深人”的假象,国际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专题会议减少和/或会议规模不大,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卵子发育过程中组蛋白的动态变化343-345

摘要:表观遗传修饰是指不改变DNA序列的可逆性修饰,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涉、基因组印迹和组蛋白密码等多方面,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和调控有重要作用。在卵子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表观遗传动态修饰,这一表观遗传成熟过程对于卵子的减数分裂及发育能力至关重要。其中组蛋白的转录后修饰及不同组蛋白的替换对异染色质的形成及卵母细胞基因组重塑过程起关键作用。现对卵子发育过程中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共价修饰及不同组蛋白替换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后核重编程研究进展346-348

摘要: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重构胚胎,在卵母细胞内多种重编程因子的作用下,供体细胞核抹去分化状态,恢复全能性,这就是核重新编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体核必须被正确激活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同时抑制与分化有关的基因。到目前为止,通过这项技术已获得多种哺乳动物的克隆后代,但克隆成功率低且存活个体大多表型异常。核重编程的不准确性可能是克隆后代存在高死亡率和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综述了重编程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X染色体失活以及基因印迹等的近期研究。

抗苗勒管激素与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348-351

摘要:抗苗勒管激素又称苗勒抑制物质,是属于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睾丸未成熟的Sertoli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具有调节两性生殖细胞生长发育及分化、性腺发育及促进雄性胚胎苗勒管退化等作用。近年来各国学者对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了解抗苗勒管激素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和功能,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泡发育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生长激素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351-354

摘要:生长激素(GH)在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生长激素对诱导排卵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改善卵巢的反应性和卵细胞及胚胎的质量,提高妊娠率。体外及体内实验也证实生长激素可作用于卵巢,影响配子形成和甾体合成,促进小卵泡的生长并阻止其闭锁,有利于卵泡和配子的成熟,其在早期胚胎分化和代谢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促进精子发生,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如何选择最适宜治疗的患者群体及增加卵巢敏感性所需生长激素的最小剂量尚需进一步研究,生长激素作用机制及其是否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影响卵泡发育也需进一步探讨。

环境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355-358

摘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环境中多种因素对生殖健康存在影响,气象因素、外界辐射、化学污染物质、药物、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以导致生育能力下降、不孕不育、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先天畸形及子代性别比例失调等。环境中各种因素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有利于生殖健康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就环境因素对生殖能力、后代健康影响做一综述。

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新进展358-360

摘要:Y染色体是人类最小的染色体,其含有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定位于AZF区,AZF的微缺失是引起男性不育的第二大原因,目前明确的微缺失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数量,其中包括AZFa,AZFb,AzFc和AZFd这4个区域及其候选基因。并且可能会引起胚胎早期流产和以辅助生殖的方式遗传给下一代引起不育。综述目前Y染色体微缺失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健康与疾病
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研究进展361-364

摘要:母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是无创伤性产前诊断中胎儿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对游离胎儿DNA的来源、生物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倍受关注。现已开展胎儿性别鉴定、RhD基因检测、STR遗传标记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检测等应用研究。母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提取方法的发展和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应用.为母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研究开辟了新前景。就母血中胎儿DNA来源、生物学特点,分析方法、基础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综述。

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的研究进展364-366

摘要: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TGDI)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本病是因抗利尿激素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的合成、分泌、代谢异常,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期出现以多饮、多尿、烦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危害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其发病机制主要考虑与妊娠期血管加压素酶的活性变化有关。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经早期诊断、积极应用去氨加压素治疗和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围产结局良好。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366-370

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对女性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而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宿主的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研究深入,对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及机体对阴道局部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反应,特别是机体和阴道局部对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近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子宫内膜息肉病因学及易患因素研究进展370-374

摘要:子宫内膜息肉(EP)作为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尚缺乏统一认识和有效处理。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基因变化及细胞因子和酶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总结激素替代治疗、他莫昔芬、体质量指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374-376

摘要: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是DNA合成和修复的限速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研究表明,其高表达增加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抵抗,产生耐药问题,由此激发了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3-AP和吉西他滨。目前在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其相关肿瘤中的意义和治疗已逐渐成为热点与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望通过阻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的表达抑制肿瘤发展,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卵巢癌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377-380

摘要:卵巢癌是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其治疗主要是手术、化疗、姑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生活质量是个人主观体验,包括对于自己一生的满意程度、内在的满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价值实现的体会。卵巢癌患者经过手术和化学药物等治疗后会引起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下降。通过早期有效的筛查、改善治疗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反映其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多囊卵巢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380-383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病因。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目前几种常见的多囊卵巢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注射雄激素、持续光照、注射雌激素、联合注射胰岛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所建立的模型,阐述模型建立的基本机制,比较与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异同,并探讨模型在科研中的价值。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消息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订阅指南383-383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论著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CA125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384-386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血清CA125水平与其结局的关系。方法:在控制性超排卵前一周期的非月经期测定65例(67个周期)中.重度EMs不孕(EMs组)及78例(78个周期)输卵管不孕(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对两组IVF-ET不同结局及其血清CA125水平进行分析。结果:EMs组IVF-ET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44),有不良结局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相应的患者(P=0.000)。EMs组内不良结局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继续妊娠患者(P=0.002)。EMs组血清CA125水平与不良结局呈显著正相关(L=0.427,P=0.002),血清CA125最佳截断点为12.37kU/L.当以CA125≥12.37kU/L为依据,判别EMs不孕患者IVF—ET不良结局的敏感性为83%(39/47),特异性为80%(16/20),准确率为82%(55/67)。结论:EMs患者IVF-ET前血清CA125≥12.37kU/L预示其结局可能不良。

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387-389

摘要:目的:通过精子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碎片,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完整性。方法:改进的SCD实验分析精子DNA碎片.DNA完整的精子产生扩散的大光晕或中光晕。而DNA损伤的精子不产生或产生很小的光晕。少弱精子症患者56例,畸形精子症不育患者31例,对照组32例。结果:对照组、少弱精症组和畸形精子症组大、中光晕精子比率分别平均为(88.0±5.9)%、(73.4±9.6)%和(58.5±11.2)%,精子DNA碎片比率分别平均为(12.0±5.2)%、(26.6±9.7)%和(41.5±12.3)%,少弱精症组和畸形精子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DNA完整的精子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精子DNA碎片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SCD实验是检测精子DNA完整性有效的方法。少弱畸精子症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比率增高。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标准与指南
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原则390-390

摘要: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出版了《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的第2版和第3版。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快速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对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对群众的满意服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循证医学的发展,促使新的证据出现,也必然会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遵循wH0《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解决,该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实践”并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遵照WHO的《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有关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初步拟定了复方口服避孕药应用的专家共识。本刊从2008年第6期开始连载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本期首先刊登由北京协和医院范光升教授提供的《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原则》,其他各期主要内容提前预告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