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

  • 12-1400/R 国内刊号
  • 1674-1889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是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读者·作者·编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述评
辅助生殖技术和生殖健康关系的思考208-211

摘要: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对其所致生殖健康不良影响的思考。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的超促排卵本身是否对妊娠存在不良影响,超促排卵是否增加卵巢恶性疾病的发生率;各项辅助生殖技术中所包含的配子和胚胎体外操作,配子和胚胎冻融以及多胎妊娠等是否对子代健康存在不良影响,都是近年来探讨的热点问题。另外,辅助生殖技术中涉及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与生殖健康的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仅就辅助生殖技术影响生殖健康的环节以及潜在的机制作一述评,以有效评估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对辅助生殖临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男性激素避孕的研究和应用212-214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迫切需要研制供男性选用、安全高效、可复性和可接受性良好的避孕药。男性激素类避孕是当今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包括单用雄激素、雄激素与孕激素合用、GnRH类似物与雄激素合用、激素相关的免疫途径等,寻求更长效、使用更方便、不良反应小的雄激素制剂也是当今研究重点之一。为达到快速、完全地抑制精子发生,睾丸局部物理加热可能成为激素避孕的辅助措施。从基因和蛋白质组水平的研究,将可能发现男性避孕的新靶点,或为男性不育症治疗提供依据。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与人类卵母细胞及卵泡发育215-217

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15)是卵母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对卵泡发育、卵泡细胞增殖和分化有重要作用。人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一个多阶段复杂的生理过程,其经历一系列形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变化都需要一系列基因的精确表达调控。探讨BMP-15基因在人卵母细胞及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可以对人类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有新的认识,还将从分子水平为卵泡发育障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雄激素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时的应用218-220

摘要: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治疗时,如何提高低反应者的卵巢反应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动物研究证实,雄激素可提高卵泡颗粒细胞对卵泡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分泌,从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近年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卵巢低反应者,通过短期经皮给睾酮或长期口服给脱氢表雄酮,可增加获卵数,改善胚胎质量,提高妊娠率,但也有研究认为此类患者应用雄激素无效。现对雄激素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时卵巢低反应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小鼠精原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及其体外培养221-224

摘要:精原干细胞是成年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成体干细胞,如能体外培养建系或建立其长期培养系统将会极大促进精原干细胞在生殖医学和干细胞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影响精原干细胞体外存活、增殖的因素很多,为促进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最优化,综述小鼠精原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血清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等生长因子对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以及精原干细胞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人类精子核成熟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224-227

摘要:人类精子的核成熟是精子结构功能成熟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保证父方遗传信息的正确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子核成熟不良,可能对精子功能和体内外受精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技术检测人类精子核成熟度,如精子核蛋白提取电泳、苯胺蓝染色等。检测精子核成熟度有助于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的研究,并可能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妊娠与巨细胞病毒感染228-230

摘要:巨细胞病毒(CMV)是胎儿先天性感染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病原体之一。CMV可以通过胎盘、产道以及母乳传播,妊娠早期感染引起胚胎结构异常导致流产,妊娠中晚期感染可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出生缺陷及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产前诊断CMV感染方法有绒毛取材、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V的检测,连续超声监测了解胎儿大体上是否有畸形,怀疑有大脑损害时可行核磁共振检测。FQ-PCR检测CMV DNA在产前诊断方面有广阔的前景。CMV感染治疗以核苷类药物为主。预防先天性CMV感染以宣传教育和高危人群CMV筛查为主。

解脲支原体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230-233

摘要: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是泌尿生殖道常见的条件致病病原体,从多方面损害人类生育能力,可引起男性不育,其机制可能通过黏附作用使精子膜缺损而改变精子形态、活力;通过细胞因子、微量元素的改变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成熟、获能等过程;通过交叉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干扰精卵结合,影响受精。UU并非都具有致病性,可存在于无症状携带者,UU致病力可能受血清型、浓度、时间、宿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原癌基因fos在女性生殖中的作用233-236

摘要:原癌基因fos是即刻早期基因家族的一员,fos蛋白通过与另一种即刻早期基因jun表达的jun蛋白形成转录活化蛋白AP-1,与后期效应基因DNA的AP-1位点结合从而调控其表达水平。fos蛋白是细胞内信号传递的“第三信使”,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浸润等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fos可能在卵泡发育、月经周期形成、胎盘形成、分娩发动、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等女性生殖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237-239

摘要:根据国外近5年对妊娠妇女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应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总结胎儿有核红细胞的特点;简述胎儿有核红细胞在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出现规律及其富集分离方法;重点介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胎儿有核红细胞,以此对胎儿性别、血型及其可能存在的各种疾病,如21三体、13三体、18三体、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巨细胞感染等进行诊断,同时可以对病理性妊娠提前筛查;为优生优育和妊娠期健康提供保障。

异位妊娠的病因及诊治239-242

摘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是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高敏感度放射免疫测定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高分辨超声及腹腔镜诊治的开展,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因此保守性手术及药物治疗应用于临床也日渐增多。治疗策略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育情况决定,对于hCG较低、异位灶较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否则手术治疗应当首选。异位妊娠患者日后生育情况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盆腔情况和对侧输卵管是否健康。对于既往盆腔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或不孕史患者,选择药物或腹腔镜保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日后生育。

子宫切除手术途径选择及卫生经济学概况242-245

摘要: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最常开展的手术之一,目前有3种施术途径,分别为开腹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和腹腔镜子宫切除。其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较新的手术途径。近年一些研究对这3种途径子宫切除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就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手术途径及其变迁,不同手术途径的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进行综述,目的是为医师和患者选择手术途径时提供参考信息。

基因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245-248

摘要:与正常妇女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在位子宫内膜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某些差异,已知有: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环氧合酶2(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过量表达,P450芳香化酶、c-kit异常或过量表达,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MMP组织抑制物(TIMP)和血浆素原活化因子抑制物(PAI)表达不足,雌激素和孕酮受体α/β比例异常。对孕酮反应性的改变可以解释MMP过量,MMP过量可以解释白细胞介素Ⅰ的Ⅱ型受体(IL-1RⅡ)不足。在位内膜基因表达异常如果发生于EMs种植之前,则这类异常可能是EMs的原发病因环节。以上进展有助于解释EMs的病理过程。并可能为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供线索。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249-250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远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明显早于、高于对照群体,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PCOS患者中肥胖的比例超过50%,而脂肪细胞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在参与PCOS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在PCOS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生殖系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为PCOS的病因学研究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学研究进展251-255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其致病原因迄今不明。PCOS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学研究表明,影响这些激素代谢和调节的多种基因参与了该病的发生,PCOS典型的临床表现使研究者着重关注影响雄激素代谢、胰岛素抵抗等基因。近年来有七十余种基因在研究中。就与雄激素合成和调节有关的基因,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有关的基因,与炎症有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蛋白激酶B与卵巢癌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255-258

摘要:蛋白激酶B(Akt/PKB)是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关键调控因子,可促进细胞周期运行,血管形成及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其过度表达和活化在卵巢癌化疗耐药性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Akt通过影响p53功能、线粒体凋亡及JNK/p38信号传导等多种途径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同时还可通过调节抑癌基因PTEN及X-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导致化疗耐药的产生。因此,加深对Akt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卵巢癌化疗耐药产生的机制,并使之成为卵巢癌化疗的有效作用靶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论著
外用阴道杀微生物避孕凝胶剂稳定性研究259-260

摘要:目的:评价外用阴道杀微生物避孕凝胶剂的稳定性。方法:对凝胶剂中两种主药成分辛苯聚醇和聚甲酚磺醛的理化性质和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将其在(30±2)℃、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加速3个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年和在照度(4000±500)LX(勒克斯)下放置1,3,5,7和10d做稳定性考察试验。结果:在上述试验条件下,3批样品中辛苯聚醇的标示量均在90%~110%,聚甲酚磺醛的标示量均在85%~115%。结论:该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消息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高级医师研讨会”征文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