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

  • 12-1400/R 国内刊号
  • 1674-1889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是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读者·作者·编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述评
重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远期健康风险136-137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由于在临床上常见、高发及对女性生殖内分泌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愈来愈受到妇产科医生的重视。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与内分泌的异常程度有关。过去PCOS女性常因生殖系统功能紊乱而就诊,临床工作者也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诊治。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认识,学者们越来越重视PCOS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对健康的远期风险,除此之外,PCOS女性缺乏系统的治疗,可以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因此,对PCOS患者不容忽视其远期健康风险。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138-141

摘要: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真核细胞除溶酶体途径外的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UPP除为人熟知的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外,还是十分重要的细胞功能调节因素。近来有关UPP在生殖领域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UPP参与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组织重塑、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甾体激素受体的代谢等雌性生殖系统的生理活动,而且也与精子发生、成熟和受精等雄性生殖系统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白细胞介素15,18及12/23亚基p40与生殖调控141-144

摘要:生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受精以及胚胎着床、发育等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卵巢内微环境中调节卵泡发育的细胞因子日益受到重视,白细胞介素(IL)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激素样多肽,作为免疫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主要以局部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生物效应,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直接或间接调节生殖过程的各个环节。就IL-15,IL-18及IL-12/IL-23亚基p40近几年在生殖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抗苗勒管激素与卵巢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144-147

摘要: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是由睾丸未成熟支持细胞和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类单糖蛋白,隶属于转化生长因子8超家族,具有抑制雄性苗勒管发育、调节两性生殖细胞和性腺发育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各国学者对其在女性生殖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女性,AMH可以调节卵泡发育、反映卵巢储备功能、预测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对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现就国内外AMH与卵巢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对其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生殖的了解。

冷冻保存对卵母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148-151

摘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人卵母细胞的冷冻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但与早期胚胎的冷冻保存相比,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具有复苏后成活率低、受精率低、胚胎发育潜力差、妊娠率低、流产率高等特点。冷冻和解冻过程以及冷冻保护剂等均会对卵母细胞造成一系列形态学、细胞学以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如:冷冻保护剂、冻融过程等可对卵母细胞的纺锤体、细胞骨架、细胞内钙离子、蛋白质组、细胞代谢以及卵母细胞的活性和发育潜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卵母细胞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冷冻对其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改进卵母细胞的冷冻方法,提高成功率。

玻璃化冷冻技术的研究进展151-154

摘要:玻璃化冷冻技术是一种快速冷冻细胞或组织的方法,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该项技术具有冷冻速度快、冻融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提高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和妊娠成功率。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受到冷冻保护剂的类型和浓度、冷冻温度、冷冻速度及冷冻承载工具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由于冷冻对象的不同,所实施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该技术目前尚未成熟,如何优化人卵母细胞、胚胎及卵巢组织的玻璃化冷冻方案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人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研究进展154-157

摘要:人胚胎干细胞(hES细胞)是来源于着床前人囊胚内细胞团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全能性的细胞。由于具有体外无限增殖和分化成三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细胞的潜能,hES细胞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医学应用价值。目前,hES细胞常规体外培养技术多采用培养基与饲养层相结合的方法,但常规方法存在异源病原体污染的可能。近年来,优化hES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就饲养层、无饲养层培养体系进行综述,分析目前在维持h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优化培养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人类胚胎植入的生物学进展157-161

摘要: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妊娠的关键。人类胚胎植入是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相互识别、相互容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胚胎和子宫内膜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只有在胚胎发育到胚泡阶段,子宫内膜也增殖分化到可容受状态时才允许胚胎植入,二者的同步性是保证胚胎成功植入的必要条件。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性”是通过类固醇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免疫细胞网络的共同精细调节实现的,其中类固醇激素充当系统信号,细胞因子参与滋养层及微环境之间的局部联系,整合素等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间的联系,免疫细胞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作用的形成。

极体活检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164-167

摘要:极体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产物,含有和卵细胞相对应的遗传物质。激光法活检极体及胚胎运用于越来越多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利用活检的极体进行PGD可检测母源性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其中非整倍体检测是其主要适应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胚胎活检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及日益密切结合,多种检测方法,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等分析极体并获得切实的临床诊断价值。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已证明极。体活检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PGD方法。通过极体PGD,更多的遗传学疾病可得以诊断和筛查。

自然杀伤细胞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种植失败168-171

摘要: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自然杀伤(NK)细胞是妊娠早期出现最多的淋巴细胞,在着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K细胞数量、表面受体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有关。当机体暴露于超生理水平的性激素下,免疫状态对胚胎种植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将最近有关对生殖系统NK细胞研究的新发现、外周血和子宫内膜NK细胞组成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对胚胎种植,高性激素水平对生殖免疫的影响,以及针对NK细胞的免疫治疗等做一综述。

体外受精中未受精卵细胞非整倍性的研究进展171-175

摘要: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改变是体外受精失败的重要原因。从纺锤体形成到染色单体分离出现的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的分离不均,从而导致非整倍体产生。卵细胞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异常可导致卵细胞功能丧失,以至受精失败。第一极体的形成是卵细胞胞核成熟的标志,通过评估其形态可了解卵细胞的老化程度。近年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光谱核型分析(SKY)、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分析全部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方法比细胞遗传学快速,在收到标本24—48h即可得到结果,有快速、准确、效率高、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等优点。

成熟促进因子在动物克隆核再程序化中的作用175-178

摘要:随着动物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克隆动物也不断面世。但在动物克隆过程中,克隆效率低下、克隆动物的存活率不高的客观现实依然存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对克隆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核移植过程中影响核再程序化的因子的研究取得的巨大进步,对核移植后胞质内影响核再程序化的相关因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中成熟促进因子(MPF)对于克隆过程中核的再程序化至关重要,现就成熟促进因子的发现、作用机制及其在核再程序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消息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高级医师研讨会”征文178-178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健康与疾病
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与胚胎发育179-182

摘要:过去十几年从酵母和哺乳动物中鉴定出6类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4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HATs和HDACs分别与基因转录的活化和抑制有关。胚胎早期组蛋白乙酰化阶段性分布与合子基因组的转录调节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引起的转录抑制状态对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应用基因敲除/基因敲入HATs/HDACs方法建立的小鼠胚胎模型死于胚胎期或出现某些器官形态发育及功能异常。不同的HATs/HDACs对胚胎特定器官形成必不可少,与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消息
宫颈癌规范化治疗及妇科手术技巧学习班182-182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健康与疾病
子痫前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183-186

摘要:子痫前期(pre—eclamptic,PE)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基因异常表达及其多态性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DNA微阵技术、DNA探针技术的运用发现了一部分与子痫前期有关的遗传基因,例如:人类自细胞抗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等基因的变异及多态性,具备这些基因的患者其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基因的改变影响相应系统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子痫前期发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发现易患基因,使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有可能实现。

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与多囊卵巢综合征186-189

摘要: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脂肪源性肽类激素,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仅游离瘦素有生物学活性,在调节能量平衡和正常生殖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是决定游离瘦素水平的主要结合蛋白。目前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多存在血清sOB-R水平和游离瘦素水平异常,可能参予了PCOS患者瘦素抵抗、肥胖及性激素代谢紊乱的形成,就瘦素、sOB—R与PCOS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及代谢异常的关系做一综述,探讨其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研究进展189-192

摘要: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与雌激素、孕激素密切相关。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子宫肌瘤,能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相关实验室研究显示米非司酮通过拈抗雌激素、孕激素,使Bcl-2表达减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对VEGFmRNA表达,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活性,发挥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就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相关实验室研究等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