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院管理、病例报告、医学影像、药物与临床、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952
  • 国内刊号:43-1457/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8
  • 综合影响因子:0.905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精神病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著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首发女性患者疗效及代谢、体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女性患者疗效、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行交叉分组,对96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研究组(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末疗效、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催乳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47例,实际完成30例,对照组49例,实际完成3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催乳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各周期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催乳素、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与奥氮平相当,治疗12周后对血糖、甘油三酯影响与奥氮平相近,对胆固醇、催乳素水平升高,体质量增加较奥氮平小。
3-6

抗精神病药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精神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近采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和12周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12周后的PANSS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9

奥氮平治疗青春期孤独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青春期孤独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奥氮平对34例12~18岁符合ICD-10诊断的孤独症患者进行治疗,剂量为5~20mg/日,连续用药并观察8周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后第4周、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临床记录对患者进行评定,以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奥氮平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开始时比较,用药后第4周、第8周CGI各项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后第8周,严重程度、疗效总评、疗效、疗效指数与第4周时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副反应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655);靶症状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易激惹、攻击行为、自伤自杀行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病性症状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对刻板行为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言语障碍、社交障碍的疗效相对较差;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轻的镇静作用、可控的食欲体重增加和轻微的锥体外系副作用。结论奥氮平治疗青春期孤独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9-1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随访

摘要: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400变异与临床症状和康复的关系。方法对58例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和62名健康成人作了N400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6月、15月时进行N400随访。结果 (1)与健康成人相比,患者组服药前的N400潜伏期和波幅在Cz、Pz、Fz、C3、C45个脑区明显延迟于对照组和波幅下降。(2)N400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3)患者组在治疗后的6月、15月随访时,N400潜伏期和波幅有显著性差异(N400潜伏期,非匹配:治疗前446±35ms,治疗6月440±37ms,治疗15月414±31ms,F值=9.72,P〈0.01。N400波幅,匹配:治疗前5.2±4.6μV,治疗6月5.7±4.8μV,治疗15月7.3±5.0μV,F值=2.06,P〉0.05。非匹配:治疗前8.5±5.9μV,治疗6月10.1±5.0μV,治疗15月11.9±7.0μV,F值=3.697,P〈0.05)。结论 N400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随访显示精神分裂症的语言及认识缺陷症状是渐进性过程,随着疗程或治疗发生相应变化。
15-19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水平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40例(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F-1和IGF-2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IGF-1和IGF-2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负性相关(r=-0.462,P=0.026),而血清IGF-2水平则与阴性症状评分负性关联(r=-0.395,P=0.03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Fs水平存在异常,并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提示IGFs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可能是疾病症状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19-22

分散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应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奥氮平结合分散内观认知疗法的治疗组(简称研究组),以及单纯奥氮平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以及随访1年的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除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因子外,研究组的其余各因子均降低明显,MMSE评分、ADL评分、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得分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应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23-25

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及感觉运动门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感觉运动门控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我院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基线、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果评估。结果 3月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PAN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QOL-BREF、PAN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从干预前到第3月有所上升(P〈0.05);干预6月后,两组患者面孔情绪识别实验、失言觉察任务实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中性情绪识别未明显变化外,面孔情绪识别实验其余方面得分及失言觉察任务实验各方面得分从干预前到第3月均有所上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感觉运动门控。
25-28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结果在焦虑症患者个性特性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焦虑症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MPI(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量表对150例焦虑症患者(病例组)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个效度量表中T分值均没有大于70分、Q、L在两组间得分分别小于30分、10分,所测结果有效。临床量表的比较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Ma、Mf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Hs得分最高,病例组和对照组的Hs、D、Hy、Pd、Pa、Pt、Sc、Si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具有疑病、抑郁、偏执、精神衰弱等人格特点,MMPI在焦虑症患者早期发现,临床心理干预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28-3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伴顽固性幻听及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附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幻听及失眠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五例存在顽固性幻听及失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连续2周的1 Hz左背外侧前额叶低频(1 Hz)r TMS刺激治疗,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以SAPS中幻听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疗效,幻听评分减分≥2分为有效,〈2分为无效,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减分率≥25%为有效,〈25%为无效。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检查及TESS评定,追踪观察2月。结果 r TMS干预后五名被试有四例幻听评分减少2分以上,睡眠质量评分减分率≥25%(无效的1例病史在10年以上),除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头痛外,余无不适主诉。结论 1Hz左背外侧前额叶r TMS对病程10年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及失眠症状可能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31-3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康复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影响。方法 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干预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6个月复发率、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78.1%,P〈0.05;干预组6个月复发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195%,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几率。
34-37

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我院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100例作为患者组,选取10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TMT-A、TMT-B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TMT-A、TMT-B、WSCT测验成绩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将患者组分为患者1组(有精神病性症状)和患者2组(无精神病性症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SD检验,结果显示患者1组上述指标均差与对照组(P〈0.05),患者2组数字广度(顺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倒背、总分)、TMT-A、TMT-B与患者的HAMD和YMRS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患者发病年龄、稳定时间和认知功能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比较显著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的一些损害,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的HAMD、YMRS评分与其认知功能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7-40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参与体检并确诊为儿童多动症的90例学龄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取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联合九味镇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九味镇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多动症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情况对比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多动指数评分观察组患儿多动指数评分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对对照组患儿多动指数评分(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专注力,缓解患儿敏感情绪;同时副作用轻微,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40-42

促进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及心理发育的综合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及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4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早产儿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发育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102.5±11.8分vs 82.9±12.7分)、12个月(108.9±10.9分vs91.5±13.4分)及2年后(116.5±8.9分vs98.9±12.2分)的MD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干预1年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会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升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及心理发育状况。
42-45

2010~2013年某三甲医院精神疾病患者流行病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为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9月到我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确定诊断等资料进行调查,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度精神疾病患者数分别为1396例、1617例、1793例、1567例,就诊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2010~2013年初次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有6373例,高发年龄段为40~50岁;经检验精神疾病发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住院病人年龄呈现年轻化,中青年人群可能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46-48

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尿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尿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从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新活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脑钠肽(BNP)水平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新活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尿量以及精神状态。
55-57

集束化综合护理预防ICU老年患者术后负面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综合护理在预防ICU老年患者术后负面情绪障碍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经心外科手术后收治ICU的120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均把患者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以常规护理结合集束化综合护理对实验组进行预后管理,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记录护理前后数据,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及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术后护理,负面情绪障碍及生理指标均比护理前有所提高,而实验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ICU老年患者术后负面情绪障碍,改善各项生理指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58-61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疾病控制和抑郁、焦虑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144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144例作为对照1组,选取青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44例作为对照2组,观察三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2.7±7.5)分、(45.7±9.1)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1.2±6.8)分、(38.4±6.4)分以及青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35.4±5.8)分、(40.2±9.7)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存在焦虑、抑郁的比例为60.42%,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2组的14.58%、16.67%,P〈0.05;控制程度越高则SAS和SDS评分越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焦虑状态患者30例(20.8%),抑郁状态患者52例(36.1%),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ACT评分明显高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应用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ACT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呈负相关,r=-0.51/-0.19,t=-7.22/-3.1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对比青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而对比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程度与哮喘控制效果有密切关系,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其哮喘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差。
61-64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病情的治愈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各方面相近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2月后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