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院管理、病例报告、医学影像、药物与临床、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952
  • 国内刊号:43-1457/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8
  • 综合影响因子:0.905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精神病学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著

2013年部分新兵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新兵的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南京军区新兵517名,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PSQI7界定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结果新兵睡眠障碍有38例,占7.72%;睡眠障碍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睡眠正常者高(t=2.25~5.17,P0.05);除应用催眠药物因子外,PSQI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睡眠者心理健康。
193-196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区低频rTMS刺激.对照组给予相同参数的rTMs假刺激。两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均接受相同剂量的奥氮平。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R)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认知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PNASS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治疗2周后PNASS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NASS量表各维度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等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98-202

家庭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病情稳定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可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综合干预6个月。家庭综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I)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实施家庭综合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疾病严重程度及复发率也明显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社会技能得到有效恢复。结论家庭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恢复社会功能。
202-204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综述

从功能连接观点看精神分裂症的“连接异常”和“发育异常”

摘要: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大脑功能磁共振研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其中被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就是“功能连接”分析。精神分裂症有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假说,即“连接异常”假说和“发育异常”假说。本文将脑影像的功能连接研究结果对精神分裂症的连接异常和发育异常假说进行综述和阐述。
204-207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的治疗干预进展

摘要: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2技发展计划项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可以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初步证实,目前有效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营养补充剂及心理社会干预等,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
208-211

精神分裂症与甲状腺素、催乳素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文就甲状腺素、催乳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215-218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前驱期症状特点及早期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近期有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前驱期症状的相关国内外文献,从研究概况、症状特点和早期干预三个方面予以综述。
218-221

成熟海马神经再生在抑郁症及应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摘要: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多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海马出现萎缩,应激可以抑制成熟脑海马神经再生。成熟脑海马神经再生可能参与了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通过调节成熟海马神经再生可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225-228

脑外伤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摘要:脑外伤(TBI)后常发生睡眠障碍,约30%~70%轻度TBI患者有睡眠障碍。两种类型TBI——接触力致局灶性脑损伤和惯性力致弥散性脑损伤均可影响睡眠质量。其中,失眠、疲劳和嗜睡最为常见,而发作性睡病(伴或不伴猝倒症)、睡眠呼吸暂停(阻塞型和/或中央型)、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相睡眠等较少见。此外,抑郁、焦虑、疼痛是脑外伤后影响睡眠质量的常见合并症。
228-231

女性性欲减退的发生和治疗机制

摘要:性欲减退的关键部位在腹侧被盖部一伏膈核通路和皮质一视前区内侧环路,5-HT增高、DA和NE下降引起性欲减退,雄激素、雌激素降低引起性欲减退,手术绝经和抑郁症易引起性欲减退,丁螺环酮、曲唑酮、米氮平、苯噻啶、中枢兴奋剂、左旋多巴、培高利特、安非他酮可改善性欲减退,睾酮与雌二醇联用改善手术绝经引起的性欲减退。
231-234

依恋与HIV感染的关系述评

摘要:依恋特点影响个体认知、情感及社会功能,不良的认知、情感反应等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HIV/AIDS作为一个免疫缺陷性疾病,其病程发展、临床表现和个体的依恋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尝试对此进行分析,主要从依恋理论对HIV感染病程发展的解释作用(消极的自我模式、应对方式、消极的疾病预期对病程发展的影响)与依恋理论对HIV感染者临床表现的解释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将依恋理论应用于HIV感染防治的临床意义。
234-237

迟发性综合征循证治疗指南

摘要:为了指导迟发性综合征(Tardive syndromes,TDS)的临床治疗,本文对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制定的TDS循证治疗指南作一介绍。
238-241

电痉挛疗法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近年来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现的电痉挛治疗(ECT)作用机理加以介绍。
241-244

抗抑郁药物导致低钠血症的相关问题

摘要:低钠血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低钠血症发生在15%~30%的住院患者中,而且低钠血症的发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药物是造成低钠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抑郁药可导致低钠血症。
244-246

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以其无痛、无创、经济、操作简便、安全等诸多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并在抑郁症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主要从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250-252

从五则病例看“妄想”形成的心理病理机制

摘要: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从心理科门诊中有妄想症状的患者角度,探索了妄想的心理病理学机制,为针对妄想症状的心理治疗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