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院管理、病例报告、医学影像、药物与临床、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952
  • 国内刊号:43-1457/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8
  • 综合影响因子:0.905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精神病学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著

重大创伤幸存者情绪自动加工对认知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重大创伤幸存者情绪自动加工对其认知的影响。方法比较10名重大创伤幸存者在创伤后一个月内与10名健康对照者完成闽上和阈下情绪任务的行为学和脑电结果。结果在阈上任务中,当启动刺激为正性或负性情绪图片时,创伤组平均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反应正确率无明显差异。ERPs结果显示,阈上任务中创伤组P2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波幅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多数个体在经历重大创伤后,随时间推移其情绪加工及认知判断均渐趋向正常,P2成分可能是判断个体是否完全恢复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193-196

实习期医学生受虐状况与心理特征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虐待事件中受虐者与非受虐者在个性、自尊、应对方式、抑郁、焦虑之间的差异,为制定预防医学生虐待事件发生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医学生实习事件调查表、史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湖南省6所医学院校的8家附属医院的312名实习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言语、躯体、学业和性骚扰虐待事件中的受虐者与非受虐者之间均在情绪稳定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性别歧视虐待事件中,受虐者与非受虐者之间在内外向性(P〈0.05)、情绪稳定性(P〈0.01)、积极应对(P〈0.01)、消极应对(P〈0.01)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言语、躯体、性骚扰和性别歧视虐待事件中,受虐者与非受虐者在焦虑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学业、性别歧视事件中,受虐者与非受虐者在焦虑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医学生虐待现象比较普遍。虐待事件的发生与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应对方式有关;虐待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有影响。
196-201

DSM—IV临床定式访谈(SCID)在心理解剖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评估SCID在心理解剖中进行精神疾病诊断时的可靠性、灵敏度和特异度问题。方法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SCID访谈(为患者SCID诊断),对患者亲属进行SCID访谈(为心理解剖SCID诊断)。计算两种SCID诊断的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以及心理解剖SCID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患者SCID诊断,除焦虑障碍外,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的重测信度及评分者信度都高于0.75;心理解剖SCID诊断的酒精相关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的重测信度及评分者信度都大于0.75;在所有轴Ⅰ的疾病中,除酒精滥用和恶劣心境外,心理解剖SCID诊断与患者SCID诊断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6。心理解剖SCID诊断的特异度都大于88%,但敏感度都低于特异度。结论研究表明SCID诊断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心理解剖SCID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患者SCID诊断的一致性良好。
201-204

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验证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盐酸哌罗匹隆组25例和阿立哌唑组25例进行为期8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记录表评价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阿立哌唑相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均有效,不良反应少。
208-210

针刺配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其中38例为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38例为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尼莫地平片治疗。于治疗用药前、后第12周和第24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Blessed—Roth痴呆量表(BD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MMsE得分23.73±2.53高于对照组MMSE得分19.73±3.66;治疗组BDS得分7.12±5.07低于对照组BDS得分9.43±4.6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结论针刺配合奥拉西坦胶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轻中度VD患者智力状态和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
210-212

长沙大学生道德人格理想的网络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理想的特征。方法通过网络的半开放式问卷,调查了360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理。结果青年理想的道德人物的人格特征可以归为“善良真诚”、“忠诚无私”、“顽强奋进”、“友爱乐助”、“顽强奋进”、“高尚有为”、“正直仁德”、“宽容谦逊”、“聪明博学”和“其他”八大类,并且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289个理想道德人物中,男性理想道德人物占了66.78%,说明被试强调男性形象为主的理想道德人物。结论长沙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理想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一致。
217-220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综述

精神障碍冲动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特征

摘要:本文从脑结构与功能、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神经肽四个方面对有关精神障碍冲动攻击行为神经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221-223

微卫星DN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回顾

摘要: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确切的致病基因以及遗传机制仍不为人们所了解。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微卫星DNA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研究的概况,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24-227

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与表观遗传机制

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假说概况,并主要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方面介绍了与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可能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227-231

精神疾病中小脑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摘要:小脑既往被认为只参与了机体的运动和平衡调节,近年研究发现,小脑还参与了认知、情感、行为等脑部高级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拟就相关精神疾病的小脑影像学研究成果做一简要回顾。
234-237

焦虑障碍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摘要:来自动物、临床和神经影像学对焦虑神经环路的研究证据表明,在经典的Pavlovian恐惧条件反射动物模型研究基础上,人类的病理性焦虑和动物的恐惧条件反应应答有着类似的脑神经环路,恐惧条件反射神经机制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高度保守性和一致性,本文对焦虑障碍的神经环路脑像学研究进行探讨。
237-241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摘要: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目前只是ICD-10分类中的一个诊断概念,即将出版的DSM—V已准备增加这一概念。近年来的观点认为这种状态实质上是“焦虑障碍向心境障碍过渡的桥梁状态”或“扳机样状态”,本文则对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最近研究加以介绍。
241-244

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心理应激、焦虑、抑郁等方面综述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干预的方法。
248-250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的近年研究进展。总结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的出现时间及其特点,而且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250-254

青少年暴力行为危险因子和认知缺陷分析

摘要:过去学者对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危险因子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我们在认识这些危险因素的同时,应该关注其对青少年认知行为的影响以及认知行为的缺陷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254-257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精神科药物疗效的影响

摘要: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是一种重要的肝微粒体酶,在不同种族和人群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对精神科临床常用药物的代谢和疗效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精神疾病临床用药的关系进行介绍。
257-260

心理治疗缓解抑郁的生物学机理

摘要:本文综述和总结了心理、行为治疗缓解抑郁的有关试验和研究,指出心理、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缓解抑郁的生物学机理,可能是通过相同或不同途径起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260-262

白血病儿童在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

摘要:为了更好的帮助白血病儿童,了解患儿在疾病各个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使得临床医生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影响白血病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因素,并列出白血病儿童在疾病的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各种心理问题,提示关注白血病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具有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意义。
2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