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改革与战略杂志 省级期刊

Reformation & Strategy

  • 45-1006/C 国内刊号
  • 1002-736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改革与战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改革与战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改革与战略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改革与战略杂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本经济启示1-8

摘要:党的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人本经济思想,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国梦”“五位一体”总布局、新发展理念、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思想对人本经济学的启示,这对人本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启发意义。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就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经济学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逻辑9-15

摘要:新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在深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之源、现实之根的基础上,解读其重要原则的现代性内涵,从历史、现实和发展三个维度进行建构。在讲明其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重视科技、知识两个发展要素,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以在其现代化走向中顺时应势,应对这一过程中的诸多挑战。

改革与战略杂志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与基本逻辑16-2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特定的历史定位,其总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内容上实现了由分散到系统的丰富拓展,在地位上实现了由附属到中心的持续提升。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历史定位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中心课题。从整体上来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构成了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基本方略,明晰了发展和民生之间的内在统一,强调了平衡的充分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政府主导、共同富裕、福利适度、共建共享构成了新时代民生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构建保基本和促改善相结合的民生体系.重点处理好保基本和促改善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关系;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体现为按照坚守一条底线、完善两项制度、破解三个难题和引导合理预期的思路进行具体实践。

改革与战略杂志经济与制度研究
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方式演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23-31

摘要:生产力跃升改变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进而改变生产关系。文章运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范式,考察新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一般)和生产方式(特殊)两个层面的影响,通过对劳动资料历史演进过程的回顾,引入“知识性生产资料”这一概念,分析新科技革命如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三大核心特征。结论表明:从生产方式(一般)来看,新科技革命弱化了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与传统物质性生产资料之间的密切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从生产方式(特殊)来看,知识本身开始成为生产资料,“知识性生产资料”的出现,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不再是一个完全由资本控制的过程,两者自然结合的可能性有所提高,资本监督和控制劳动过程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劳动者在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污染与环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析比较32-38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污染与环境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相通之处,但前者在理论深度、研究内容等方面更为深刻。西方经济学主张根据具体现象采取针对性措施,延缓环境压力,短期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准确把握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的源头、内在本质,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提出政策启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入、全面地对污染与环境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污染解决、造福人类做出相应的贡献。

改革与战略杂志战略与管理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39-45

摘要:文章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内涵,并分析其内在关联。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韩国、新加坡、阿根廷①)以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南非、马来西亚、巴西)等两组国家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小。结果表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处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所面对的转型陷阱,中国应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不是增速的放缓;聚类结果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的经济背景与韩国同阶段的情况较为接近,而韩国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因此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文章建议从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制度创新等四个层面进行改革,以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研究综述——基于成就、原因、可持续性的分析46-5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文章梳理了“中国奇迹”包含的成就、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奇迹”双面效应的研究.以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视角探析“中国奇迹”产生动因,注重获致“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改革与战略杂志金融财税研究
我国绿色信贷实践中的误区、困境与纠偏54-58

摘要:2007年,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正式建立,虽然实践不断深化,但仍然存在节能减排效应不明显、实施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对于绿色信贷基本理念的误解与实施路径的误判,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厘清企业效益误区、政府监管误区和银行定位误区的基础上,阐释了绿色信贷的内在冲突与问题成因,并提出转换政策思路、转变银行职能、转移制度重心等对策,以期为我国绿色信贷的深入拓展提供新思路。

改革与战略杂志农业与农村发展
民族贫困地区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59-65

摘要:“互联网+精准扶贫”背景下,促进农村电商参与精准扶贫成为扶贫开发新趋势。广西“空店”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在民族贫困地区首创“空中农贸市场”平台,实现石漠化片区贫困村和城市社区的有效对接,有助于解决民族贫困村的非标准农副产品销售难题,2016年该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授予首届“全国扶贫攻坚创新奖”。目前,该模式在广西区内及区外贫困地区有了进一步推广,模式的有效推广亟须理性思考尚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进一步探索石漠化片区电商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广西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实施过程成效评估问题研究66-71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之一,也是提高扶贫开发效果的必然路径选择。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有些地方却面临着精准扶贫效率不高、脱贫致富步伐缓慢、“越扶越贫”现象突出,究其原因在于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被扭曲、变形甚至消解。文章旨在通过对影响精准扶贫实施过程成效的障碍性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把握规律、规避风险,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优化路径。

改革与战略杂志区域发展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72-79

摘要: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不高,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低;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市场成熟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绿色创新效率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改革与战略杂志产业对策研究
城市住宅房地产投机投资高额获利国有化理论基础研究80-90

摘要:文章利用资产价值构成分析、特性价值评估理论,研究如何有效地遏制城市住宅房地产投机投资需求。研究结论:(1)普通居住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附随需求;(2)房产的价值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城市土地的空间价值和附随价值才是房地产不断被需求并增值的基础,而又以附随价值最为突出;(3)不能满足附随需求的房地产难以实现其价值,是附随价值带动了房地产的增值;(4)土地附随价值是高额获利的源泉,它的形成是社会要素集聚的结果,是其它社会产业部门外溢的效益,并非投机投资者的贡献;(5)高额获利是投机投资的动因,但这是对土地使用权的错误行使和滥用,应该在考虑存款活期利率的基础上予以全部国有化。

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确立与文化资源的开发91-95

摘要:文化产品是一种新的财富形态,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具有滞后性和价值发现的偶然性,以及具有内在的价值,其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路径。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处理好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开发与创新、规范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关系,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文化的新技术、新思想,通过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

改革与战略杂志就业与保障研究
听障者就业服务支持体系构建96-99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针对听障者的“福利式”“救济式”的就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也无法满足听障者需求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的就业要求。听障者需要一个稳定、有效的就业服务支持体系来帮助其融入到新的经济进程中。文章在对听障者就业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听障者就业管理平台、听障者职业发展支持服务平台等建议,确保有效地提升听障者的就业质量。

改革与战略杂志中国城镇化研究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模式和科学发展战略100-108

摘要:中国城市化道路形成了独特模式,积极参与了全球化进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的,促进了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让制度变迁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城市化道路需要科学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冒进态势,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中国城市化不能重复欧美模式,必须节约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盘活闲置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建构合理紧凑的空间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注重集约发展,建设低碳社区和低碳新城,走循序渐进的生态发展道路。

改革与战略杂志国际贸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差异研究109-115

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体系,对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差异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亚洲得分远低于欧洲发达国家,其中南亚是次区域得分最低的地区,是贸易便利化提升的重点对象。中国的便利化水平处于世界中上等,但部分指标发展程度不够。中东欧国家整体便利化水平不高,还需进一步提升。对于美非地区,应综合考虑外交政策、国家战略和经济贸易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与其开展贸易合作和提升其便利化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多边金融机构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便利化水平。

跨境交付类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研究116-122

摘要: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可基于信息通讯技术跨境交付的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增长领域。文章研究表明,跨境交付类服务贸易产业的离岸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规模增长显著。同时,中国跨境交付类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总体在提高,但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及其国际地位存在差异。未来中国在继续大力发展电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服务贸易的长期发展,扩大金融、保险与养老金服务业的开放度,提高其信息化程度,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以更快提高其产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