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改革与战略杂志 省级期刊

Reformation & Strategy

  • 45-1006/C 国内刊号
  • 1002-736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改革与战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改革与战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改革与战略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改革与战略杂志专稿
走向民主自由与和谐幸福——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系列研究之四1-30

摘要:历史、现实和理论都在证明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真正给人民群众以平等、民主、自由,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平等的,人民群众才能享受真正的、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整个社会发展才逐步地趋于协调与和谐。新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立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走向民主、自由、和谐、幸福。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为人民群众争得民主与自由;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焕发人民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鼓舞下,社会会有更多的创新创造;以正确的无产阶级政治引导,让社会走向和谐、美满、幸福。

改革与战略杂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31-37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它不单纯是党工作的价值取向,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这一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就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公有制基础上,只能把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是中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它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和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微探38-4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普遍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渊源及成果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享制度构建:本质特点、结构特征与功能遵循43-46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中构建共享制度首先需要明晰其本质特点、结构特征和功能体现,也就是思考要构建的共享制度具有什么根本性质、结构特征和功能表现。从中西制度比较来看,共享制度的本质特点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性质;从静态的横向统观和动态的纵向推进的双重维度来看,共享制度的结构分为静态的应然属性和动态的运行势况两个相互融通的体系架构,主体旨向的全民性和客体内容的全面性构成共享制度应然属性体系的特征,动力途径的共建性和推进过程的渐进性构成共享制度运行势况体系的特征;共享制度的具体功能特征体现为“一中心三保障”,即共同富裕是中心功能,积聚发展动能、厚植民心基础和维护公平正义分别是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保障性功能。

改革与战略杂志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论家庭与社会保障互补:女性两种就业方式与人的发展选择47-52

摘要:女性因性别比较优势和生理特点而决定了其较多分担家庭劳动并在社会市场化劳动中的参与率低于男性,尽管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世界相比不低,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而存在的生存、发展状态,会因就业差异而产生相对弱势状态依然十分明显,角色紧张导致的顾此失彼使女性在职场的就业绩效并不令人满意,作为家庭劳动部分的价值则往往容易因为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而被低估。有意识地提出家庭保障机制作为被社会公共政策所承认的制度安排,通过政策和法律体系的规范对这一部分非正式就业的价值予以肯定,不仅有利于认识女性就业方式的特殊性,也有利于为女性在其人的发展之经济基础上构建起必要的制度。

资本主义劳动力的属性与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53-58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而西方经济学却认为是资本。劳动力究竟是商品还是资本,该如何认识劳动力的价值,以及劳动力的质和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差异,而且无论劳动力是商品还是资本,都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为本”,而不是以“人民为本”,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基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人的发展的研究与评估59-63

摘要:马克思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因此,可以基于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来讨论人的发展问题,应该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来增加自由时间,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利用时间调查数据,根据自由时间的长短来评测和分析我国劳动者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劳动者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引入自由时间后的发展水平,开始有了质的提高。

改革与战略杂志经济与制度研究
《资本论》理论视角下我国产能过剩的历史逻辑64-67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资本论》完整性地分析了生产过剩危机的逻辑体系。这一逻辑体系在去掉资本主义的性质外衣后,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只有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产能过剩的异质性,才能将我国的产能过剩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过剩的本质性区别开,才能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与体制性产能过剩并存的现状对症下药。因此,在《资本论》视角下审视产能过剩的历史逻辑对治理我国的产能过剩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创新驱动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市场与政府68-70

摘要:促进收入公平分配需要效率与公平兼顾,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能够保持经济持续有效增长,为公平分配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保障形式平等减少政府不必要干预,能够通过产业升级、要素禀赋结构调整等方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然而技术进步的资本和技能偏向性也带来分配结构失衡的风险,为此必须发挥好政府在科技教育、产业升级、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领域的作用,矫正市场失灵,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学理考据——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角71-74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解决的是现阶段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核心在于破解与优化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对人本质进行了三种界定:劳动、社会关系总和、需要。从人的本质理论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是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本质因素,资本只是人所创造的外在形式,难以长效供给提高生产力所需的劳动;就是坚持社会生产关系破解当中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资本论》地租理论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75-78

摘要:《资本论》的地租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农业的不合理性,社会主义国家应从中汲取教训。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本质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资本论》地租理论说明,资本主义地租使农产品产生了巨大的虚假社会价值,加剧了直接劳动者的贫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消灭绝对地租,而级差地租是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消灭而消灭的。我国农业发展既要着眼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社会效益;既要着眼当前利益,也要关注长远利益。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把重点放在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均衡布局生产力、延长和创新农产品产业链条、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合作经营等方面。

改革与战略杂志战略与管理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科技思想及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启示79-82

摘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创新发展方面有其方式上的共通之处,也存在制度基础、价值取向的差异。资本主义创新发展是资本逻辑支配下资本的自觉性行为与市场竞争压力下资本的自发性举措,我国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主导力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坚持创新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驾驭资本逻辑。

“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83-86

摘要:“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有全球经济地理结构变革、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变化等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要通过加快构建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格局、建立促进生产要素自动流动的新机制、完善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新制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局面以及形成科研创新发展的新动能等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构想87-89

摘要:构建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是扩大国内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局面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构建一体化城乡市场,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存在农产品流通中农户主体地位缺失、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城乡消费品市场分割等问题。文章从战略目标、战略内容和战略重点三个方面,对整个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设计提出建议。

产业结构变迁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90-93

摘要:产业结构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互动关系明显,通过窥视两者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针对性策略。“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通过回顾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探讨我国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耦合性关系,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结构调整,外贸多元化战略优势初现;发达国家经济走势分化,我国对外贸易走势分化;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趋缓,我国对新兴国家贸易下滑;“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紧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外贸结构优化。

我国自贸区制度创新与国际贸易新规制比较及发展对策94-96

摘要:区域贸易协定不断出现新成果,推动着国际贸易新规制的完善。与传统贸易规则相比,国际贸易新规制将投资纳入特惠贸易协定,对电子商务进行了规定,提出货物贸易便利化与自由化,以实现区域间的供应链贸易合作。我国自贸区作为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试点,其在投资、金融和货物管制及便利化等多个方面都与国际贸易新规制有不小的差距。应通过积极借鉴试用国际贸易规则,抓好基本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贸易规则,做好制度衔接,理顺自贸区政府与省、市政府的职能,确保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到位,完善各个自贸区试验重点,成就不同的开放型经济,从而实现我国自贸区经济的顺利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收敛压力与我国多维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97-102

摘要:吸引全球资本的竞争会拉低各国的社会福利标准。新常态经济主动降低投资型经济增长减少了部分工作福利。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轻型化、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压力下,建立以基本普惠福利兜底、选择性福利补充,从单向型到多维型,从被动支付型到积极创造型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通过有弹性的多维福利制度,实施积极社会福利政策,以制度的公平公正谋取福利,通过教育和培训创造福利,突出社会福利体系的人本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兼顾社会福利的实施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目标。

创新驱动战略下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方向及对策103-106

摘要: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双重统一。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在于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合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相对僵化等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以及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