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改革与战略杂志 省级期刊

Reformation & Strategy

  • 45-1006/C 国内刊号
  • 1002-736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改革与战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改革与战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改革与战略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改革与战略杂志专稿
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系列研究之三1-28

摘要: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需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需要依靠人民,同心同德发展经济。

改革与战略杂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的四个原则29-33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权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才能有效建构、实践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应当坚持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世界过程的分析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中国政治经济目标的合理性论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旨归的四大原则。

改革与战略杂志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第十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综述34-40

摘要:中国需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它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和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资本参与、利用市场机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情况下,建立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妥善处理人民的利益与资本收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紧密结合,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评价: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理论的分析41-47

摘要: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理论,在分析自由时间与小康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引入自由时间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发现,大多数地区的自由时间差异与当地小康社会建设情况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还存在小康社会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相邻省份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尝试从各地自由时间的差异性着手,增加并刺用自由时间,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新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女性就业与生育困境的再思考-从女性主体地位出发48-52

摘要:文章首先对女性就业与其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女性就业呈现规模大、经济贡献突出、性别歧视严重等特征。其次,梳理了不同生育政策中女性的不同际遇,尽管我国生育政策能够适时调整,但极少从女性生育主体视角进行考量。再次,探讨了女性就业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生育行为会造成职业性别歧视、降低劳动市场参与率、减少工资收入、引起职业中断等,而女性就业在提高女性主体地位的同时会增加生育的机会成本。最后,在现有解决之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补充,认为破解女性就业与生育困境不仅需要已有的补偿生育代价、进行就业政策服务等措施,更要重视并发挥女性的主体地位,建立家庭领域的平权意识,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

女性对人生存发展家庭保障的内在平衡探究-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考察53-56

摘要:家庭保障作为人生存发展保障最重要的内容,就其实现形式而言,最基础的是具有自然属性的家庭保障性劳动付出,这是人生存发展的“家庭基础保障”;最根本的是要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能够就业并获得劳动报酬,它是人生存发展的“家庭根本保障”,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当前,女性对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面临“两种保障”严重失衡的现象,要实现女性对人生存发展家庭保障的内在平衡,女性个体要做“能动的人”,实现职业发展与“家庭保障”平衡;政府和企业共同构建平衡女性就业与“家庭保障”的制度体系;将人生存发展保障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中予以落实。

中国女性就业与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问题研究57-61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个体在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自身作为家庭成员的身份,重视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才能真正达到发展为了人民的终极目的。女性作为拥有延续人类生命能力的特殊群体,在家庭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女性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必须妥善解决女性就业问题。在当今女性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对于女性就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在实践中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治理。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

广西残疾女性多维贫困的状况、原因和对策分析-基于中残联调查数据的分析62-65

摘要:残疾女性相比于健全人而言,在获取收入和实现个人发展方面具有双重的脆弱性,探析残疾女性致贫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对策,是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中残联2013-2015年残疾人调查数据构建反映广西残疾女性多维贫困状况的指数,并运用该指数分析了残疾女性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脱贫对策:发挥低保兜底作用,保障残疾女性生存能力;继续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改革与战略杂志经济与制度研究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6-76

摘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界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分歧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给予正确回答。市场经济问题的讨论应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市场经济必然要同一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公有制可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市场经济改革不等于公有制私有化。市场经济应该服从于、服务于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把市场的作用与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

国家调节对经济法管理经济本质的揭示-兼论经济法的核心范畴77-81

摘要: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的优点、风险与完善对策82-85

摘要: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扭曲,保护农产品相关行业发展,但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要求高,操作复杂。我国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需要解决操作的技术性难题、风险控制难题、农产品产量与价格双重目标带来的财政难题和科技投入难题。应通过建立科学健全的农产品基础数据统计系统、完善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障体系、功能更强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保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户合理利益。

我国扶贫工作的法制化保障研究86-88

摘要:当前制约和影响扶贫工作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扶贫合作机制不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等。文章认为,推进扶贫工作,要做好制度设计和供给,政府与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与问责工作机制,加强扶贫投入的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切实发挥扶贫工作实效。

改革与战略杂志战略与管理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再思考-兼论现代西方社会的生态危机89-93

摘要:中国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需要超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批判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复新陈代谢链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和谐;转变当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过度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破坏惩罚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

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理念及其社会实践问题94-97

摘要:“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社会发展确立的至善理念,共享发展是其重要原则。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共享发展理念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定了价值目标、原则,既坚持了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的至善理念,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特点,开辟了2l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理念应从其历史维度、理论内核和时代特征三个方面来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和正确认识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准确理解“获得感”的社会实践意义,全面提升“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培育共享文化。

我国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与对策98-100

摘要:目前,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乡村旅游供给侧主体性要素不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脱离农民的致富愿景;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源性要素“乡村性”内涵挖掘不力,乡村旅游地过度城市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无效产品供给过多,项目盈利能力有限,亏损现象普遍;乡村旅游供给侧的资本性要素资金风险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释放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刻挖掘乡村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并保留乡村性、减少乡村旅游产品无效供给、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并充分认识风险与困难等对策。

资源、能源主导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101-104

摘要:在新常态下,伴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市场疲软以及整体经济下行,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体制机制上暴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内蒙古、新疆、山西、辽宁等省份在资源、能源主导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提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发展深加工、向非能经济转化是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基于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105-107

摘要: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认为,经济各部门自身结构等因素会导致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效果与效率不一,在具有独立自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及完善的信用制度前提下,逐利的资本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最终促进社会利润平均化,也客观上促进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构建更加自由市场微观主体这一内在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这一必要前提,强化信用制度建设这一坚强保障,不断提升我国供给侧改革水平,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与战略杂志金融财税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108-110

摘要: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可知,金融业通过信贷支持、融资环境优化以及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但当前货币资金未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低效资金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普及面窄等问题,制约了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建议从规范货币资金的流入领域、强化资金供给的高端有效性,以及完善中小经济体的普惠金融体系等层面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