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改革与战略杂志 省级期刊

Reformation & Strategy

  • 45-1006/C 国内刊号
  • 1002-736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改革与战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改革与战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改革与战略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改革与战略杂志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立足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考察1-4

摘要:随着国内外非正规就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就业非正规化的态势也日趋加强。尽管女性非正规就业在促进女性就业、增加女性收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多数学者仍然从职业层次、收入水平、行业分隔、社会保障等方面认为,女性非正规就业是劳动力市场对女性歧视的一种反映,是不利于中国女性自由发展的。文章从人的自由发展的内涵出发,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下,非正规就业是促进中国女性自由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改革与战略杂志经济与制度研究
“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与发展路径5-8

摘要: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与发展路径。文章认为,“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的固有关联,需求管理制度与经济发展缺乏匹配性,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都是实施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内在需求,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完善宏观政策机制、强化国内省际产业协作、调控和引导化解产能过剩、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双边或多边合作等路径加以实施改革。

中国税制体系重构研究——基于财政供给侧改革视角9-12

摘要:我国的税制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对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不完全符合税收负担转嫁与否的定义,影响了税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不利于扩大财政有效供给,应重构税制体系。文章对直接税和间接税进行了新划分,研究了两者的相对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现直接税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更为有效的作用。财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税制体系重构重点是,深化“营改增”改革,降低工业增值税税率;发挥特定消费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完善企业所得税的制度设计。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精准扶贫机制构建13-16

摘要:中国精准扶贫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路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精准扶贫要切实成为真正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科学机制。从人民导向视角来审视中国精准扶贫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精准扶贫内容与贫困地区人民需求存在偏差;人民群众参与共建度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依靠人民;精准扶贫效果失真。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扶贫机制构建,应以人民实际需求为基础优化精准扶贫目标和内容,注重发挥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创新中国精准扶贫的方式,完善人民群众共享精准扶贫成果制度保障机制。

劳资两利思想的启示以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途径17-20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经提出劳资两利的思想,提出双方在利益对立的情况下有开展合作的可能。劳资两利思想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内外协调的机制,能够达到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要求。劳资两利思想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启示在于:建立外部约束框架、多重沟通协商谈判机制和仲裁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基于劳资两利思想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重点是要严格落实监督制度,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和团队合作机制。

建筑节能服务中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互动机制研究21-24

摘要:文章将节能服务实现过程划分为决策阶段、合同实施阶段和节能服务效果评价阶段,认为建筑节能服务中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互动关系是随着节能服务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互动关系的变化又会推进建筑节能服务的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历经由政府规制为主、市场机制为辅到二者齐头并进,再由二者齐头并进到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规制为辅的过程,同时建筑节能服务也历经萌芽期、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期和发展稳定期的阶段。

改革与战略杂志战略与管理
中国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35-37

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借鉴参考,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FTA战略选择38-41

摘要: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化解路径42-45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重需求侧而轻供给侧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短期内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从要素市场供给侧出发,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市场扭曲而引致的企业投资决策扭曲和企业退出决策扭曲,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基于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视角,纠正要素市场扭曲,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重点在于:逐步消除导致要素市场扭曲的内在动力源;逐步转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治理方式,促进工业用地的价格真实反映土地市场价值;积极推进各种资源型产品的价格、税收、财政的联动改革;进一步规范环保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

改革与战略杂志金融财税研究
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政策的省际分析46-50

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西部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难点与对策51-54

摘要:精准扶贫指在准确把握扶贫对象所在的外部环境以及贫困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扶贫政策以及扶贫方式,精准扶贫要求金融支持的精度高、准度充分。当前金融机构支持精准扶贫的难点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金融扶贫风险增加;基础设施条件差,增加了金融扶贫成本;不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使金融扶贫难度增加;西部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增加了信用评级难度;配套设施不足,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参与扶贫开发的动力等问题。文章提出重视对贫困人工建档立卡、明确帮扶对象、不断完善监管精准扶贫贷款管理模式、实现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统一、构建完善的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加强金融扶贫工作的对策。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内部控制评价——以人人贷平台为例55-58

摘要:近年来,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发展势头迅猛,商业模式上有很多创新,但由于P2P网络借贷技术上的特殊性,并且缺乏规范和监管,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文章以知名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找出其内部控制方面潜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设立风险控制管理部门;加强多个部门间协作和信息沟通;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

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59-64

摘要:货币一体化最重要的问题是主导货币的选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作为亚洲流通的主要货币是亚洲货币一体化主导货币的首要选择。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国际游资对人民币的冲击、两岸四币尚未统一、人民币交易受限、全球化银行系统与金融市场不完善。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一体化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际游资问题,有计划地形成“中元”,推进人民币结算和汇率往来,建立全球化银行系统和改革金融市场。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以开放性市场为背景65-67

摘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以快速增长的趋势实现跨区域的经营,得益于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具备了多区域经营的外部技术环境。当前我国在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走出本经营区域,实现跨区域的经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其跨区域发展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实施宏观金融制度改革,优化宏观发展环境,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加强跨区域经营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研究68-70

摘要: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的补贴,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但当前的公共财政支持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推动新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涉及内容十分复杂,要求基层政府具备较高经济职能履行能力。但目前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流通体系的科学性不足,协调处理不同利益分歧的能力有限,科学的决策体系尚未完善。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必须提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能力,加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要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的财政支持行为。

改革与战略杂志农业与农村发展
中国脱贫攻坚中石漠化治理的对策研究71-75

摘要: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滇桂黔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片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村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偏低,社会意识、观念等相对落后,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的目标难度很大。从石漠化成因和制约因素看,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发展不可持续,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需要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加以控制。应把滇桂黔石漠化治理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来寻找对策,重点是要实行治理法制化、克服“贫困文化”、推进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化制度化扶贫。

精准扶贫:贫困治理的价值之维与实践突破——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五76-81

摘要: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进步的阻力,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战实践探索,文章从精准扶贫何以界定、精准扶贫何以可能、精准扶贫何以突破等方面概括梳理了精准扶贫战略的形成过程和学术理论,指出了传统扶贫开发模式的运行困境,并提出精准扶贫的突破方向,以期拓展贫困治理的价值之维与实践进程。

区域农业物联网发展路径探析82-84

摘要:农业物联网是农业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文章通过对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现实困境和约束的分析,结合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农业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程、经验和启示,探析区域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路径,指出应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农业生产规模化带动效益提升,做精做细市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