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社
分享到:

改革与战略杂志

《改革与战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济与制度研究、战略与管理、金融财税研究、区域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产业对策研究、企业发展论坛、理论探讨等。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736X
  • 国内刊号:45-1006/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6
  • 综合影响因子:0.31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改革与战略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本导向: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提升——评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

摘要: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是一个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又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具有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理论,其精要可以用“一个实质、双线均衡、三个解放和发展、四方位经济体制创新、五环式改革”来进行简单的概括。通观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就创新理论而言,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理论逻辑而言,它仍需要在更基础的层面进行建构。文章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社会主义规定性的人本导向,我们很难发现改革是否到位以及改革是否有失误.
1-8

论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文章认为,和谐,是贯穿于人类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的一条轴线。和谐,是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基础,是实践、积累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融合的社会形态和理想境界。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文章提出,要爱护和谐这一贯穿古今中外的促进发展进步的永恒的生命线;要加深认识,和谐是个科学的实践过程;走向和谐,最重要的首先是提倡和实行公平正义;走向和谐,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走向和谐,走向大同,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9-15

如何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行为功利主义抑或互利主义之辨析

摘要:经济人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目的是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功利并不一定是互利的,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的自利行为并不一定会和谐地实现。其实,现实世界的人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社会性,其行为也与特定的环境有关,因而具有这样两个重要特点:一者,绝大多数人类行为是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互利主义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功利主义;二者,现实社会中的人类行为具有圈层扩展的差序性特质而非经济人所假设的平面和机械的等序结构。
16-22

领导经济工作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学习陈云的经济管理思想

摘要:陈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的建设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地处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他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
23-24

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模型——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的视角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事权和财权上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相一致时,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便不可避免。在政治与经济双重竞争的博弈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常常被忽视了.地方公共品供给出现结构失衡。因此,在中央与地方博弈的视角下,针对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研究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模型,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形成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制度是当务之急。
25-29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是有限的,它的价格与供求关系有其特殊性。我国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使资源及相关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供需状况,导致高能耗和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严重。政府应该重视资源产权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完善,以及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使资源产品的成本更加真实,充分发挥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信号的传递作用,才能准确反映供求状况,指导供给与需求。
30-32

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伴随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将对组织的良性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对知识价值链的认识,文章认为,现阶段影响政府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网络型多通路知识转移途径、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和知识创新型组织文化。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电子政府、创建学习型政府最终实现构建和谐型政府的目标。
33-35

从非价格制度谈对市场经济内涵的再认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外部负效应、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和贫富分化严重等市场失灵造成的社会不良现象相继出现,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即市场经济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非价格制度的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的进入时机与条件,都是市场经济模式运用中更广泛的内容。文章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与特征入手,针对其内在的缺陷,引入非价格制度的概念与作用,指出非价格制度其实应作为市场经济本身的一部分来认识,从而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36-39

从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视角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基于冀西北人口、环境及生态补偿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要:我国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数量庞大、素质低下的农村人口问题所致。不解决人口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文章以冀西北为例,通过该生态圈内北京和天津两市对冀西北的教育对口支援、资金技术支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永久性转移的制度建设等,促进冀西北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村人口向农外转移,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力,从根本上解决因人口问题诱发的生态问题,完善我国财政直接补贴的生态补偿机制。
40-42

金融危机下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走上了大举海外投资之路。在承揽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为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文章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境外石油工程承包企业带来的严峻考验,从汇兑损失、国际市场萎缩、安全形势严峻、经营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了境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风险,结合我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43-44

政府投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呈现两级委托及四个利益相关方,各方之间的合作行为深受激励机制影响。文章基于委托理论,分别对政府与项目业主、项目业主与监理方、项目业主与施工方之间的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并针对大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不同利益方构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45-48

基于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支撑体系研究

摘要: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知识资源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中的知识是建筑企业知识的重要来源,由于项目一次性的特征,使得项目中的知识随着项目竣工、项目团队的解散而流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文章通过分析知识管理的功能目标,分析工程项目中知识流失的现状,阐述工程项目中知识管理的困难,构建工程项目中知识管理的支撑体系。
49-52

新制度经济学下开展管理咨询监理的必要性研究

摘要:由于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咨询市场的无序化、第三方监控机构的缺乏,导致目前管理咨询业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也影响了被咨询企业的利益。文章从管理咨询行业的特点及问题入手,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在管理咨询活动中引入管理咨询监理的必要性。
53-55

战略Partnering模式在建设项目中的适用条件研究

摘要:战略Partnering作为一种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化解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对立的关系,建立长期合作的双赢局面,近十多年来已在国际上得到成功地实践。但随着在国外项目中应用的逐渐增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在增加。实践证明,并非所有企业、所有项目都适用于该模式。文章立足于战略Pannering模式应用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主观方面详细分析了应用此模式需要具备的条件。
56-58

基于免疫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经济预测算法研究

摘要:在分析宏观经济系统特点之后,针对现有的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经济系统进行建模和预测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免疫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够增强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提高系统模型的预测精度,使预测误差从原来BP神经元网络的15%下降到改进后的5%.
59-61

服务补救悖论前提条件的分析与启示

摘要:文章以银行业为研究背景,提出对服务补救悖论的正确理解,分析并验证了服务补救悖论的正确理解以及服务补救悖论的特定前提条件。同时,针对企业在服务补救管理中如何对待服务补救悖论现象,提出管理启示。
62-64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1952—2007

摘要: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又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显著增加和国债规模显著扩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对1952—2007年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1952—2007年,我国的财政是可持续的;从短期来看,1952--1978年、1979—1994年,我国的财政也是可持续的;但1995—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财政赤字政策不可持续。
65-69

住房消费论与银行在房市中的理性行为探析

摘要:住房的商品属性应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文章认为住房商品属性的重新定性是房市实现理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商业银行作为政策传导的枢纽,房贷政策对房市供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宏观调控目标,正确把握房贷资金的流向,实现自身行为的理性回归。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