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改革与战略杂志 省级期刊

Reformation & Strategy

  • 45-1006/C 国内刊号
  • 1002-736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改革与战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改革与战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改革与战略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改革与战略杂志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之路——《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前言1-4

摘要:本文是常修泽教授为其新著《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一书写的《前言》。它既是对《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的介绍,也是对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之路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阐述。文章以“人本体制论”来统辖,全景式地展现了作者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的心路历程,是理解中国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进行改革不可多得的论文。本刊特安排在“人的发展经济学”栏目发表,以供进行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的读者参考。为使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观点,文章只根据本刊排版的需要做格式上的调整,基本上按原样发表。

从“人的生产与再生产”看经济学的主体内涵5-9

摘要:文章以“人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切入点,探讨经济学的主体内涵。首先论述人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人的生产相关的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社会生产的目的性,生产力的最强大源泉,人的生产对各种社会需要的决定性。其次论述当代人的生产的不平衡性及其发展趋势,指出在新的条件下人的价值标准、人的需要标准、人的外部约束等观念更新。最后论述人的生产,提出决定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主要涉及经济人假设、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异化劳动到劳动的主体性、劳动力价值的理论发展与拜物教。

“权利资本”初论--“人的发展经济学”有待回答的一个论题10-14

摘要:文章首先对法学领域的权利概念进行简单梳理;接着分析了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权利”具有资本的属性,因而本文引出了“权利资本”的概念;最后,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权利资本”不但是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核,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

改革与战略杂志经济与制度研究
理论滞后乃当前经济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踵:改革开放30年回顾15-21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公共领域,这涉及到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安排问题,从而要求我们一方面遵循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思路,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起整体性的视野。但学术界却表现出两种极端对立的倾向: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另一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教条。前者发展了探究社会事物内在本质的思路,却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作学术判断;后者提供了剖析现状的具体方法工具,却局限于西方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显然,两者都没有遵循完整的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线路,这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日益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WTO规则中的“贸易悖论”及其内在机理分析22-24

摘要:依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WTO坚持自由贸易原则,认为只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就可以使本国国民的福利增加,产生“蛋糕增大效应”。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形成了贸易规则中的悖论。文章在分析贸易悖论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基础上,从国家利益、利益集团、强权政治等方面揭示贸易悖论存在的根源,为我们清楚认识WTO规则提供一种批判的视角。

对劳动价值论争论的深层思考25-27

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所凸现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存在的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资料所有权分配两种不同分配理论的自我冲突,认为无论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还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基本主张都是作为劳动方式的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也就是用政治经济学术语通俗地表述的“按劳分配”,指出应该在生产方式或劳动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理论基点上求得对社会现实问题科学而彻底的理论解析。

基于消费角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31-33

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运用GE指数及要素分解方法,从消费的角度对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消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然后,从居民消费倾向、消费率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做出进一步的计算分析,从而提出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提倡适度消费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复合型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效应及转换研究34-36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推行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由此造成了目前经济发展冷热不均,即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并存,宏观调控难度增大。从长期来看,这种模式不打破,我国经济就很难走出过渡波动的非均衡状态。因此,文章提出非均衡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矛盾的根源,提出只有转变这种发展模式,我国经济才会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论公共企业的法律规制——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选择37-39

摘要:公共企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双重特征,其应以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进行治理。针对公共企业的特征,建立企业的内部组织体制和外部监督法律制度,赋予利益相关者诉权,是实现公共企业法律规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必由之路。

廉租房法律制度研究——论廉租房制度的理论基础40-42

摘要:目前,我国的廉租房制度建设正处于由起步试点向全国普及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立法层次不高,使得廉租房的制度建设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依据。法学研究的滞后,影响了廉租房制度效用的发挥。文章拟从国际法、宪法、经济法不同的视角对建立廉租房制度进行理论上的阐释,以期为廉租房制度法律体系完善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改革与战略杂志战略与管理
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新发展与新变化43-45

摘要:跨国公司为抢占21世纪竞争优势,纷纷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文章分析总结了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在竞争理念、经营战略、投资战略等十二个方面的新发展与新变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当前应深入研究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并借鉴利用、趋利避害,发展我国相关产业和跨国公司,深入贯彻“走出去”战略。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母国支持分析46-47

摘要:成长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跨国公司不仅具有一般跨国公司的特征,而且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个性,其母国属性尤为明显,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文章首先分析母国支持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原因:全球化背景的迫切要求、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民族情结、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利用母国支持化解海外经营政治风险、提升竞争力等对策和方法。

基于主体功能导引下的我国城镇化发展多维解析48-50

摘要:文章认为,21世纪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根据每一个区域鲜明的城镇化发展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目的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有效执行的思路浅析51-53

摘要:为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并确保战略的有力执行。文章从开展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总体发展目标与思路及编制战略措施规划等方面对企业战略科学制定的思路进行了阐述;从明确战略管理组织职责、注重战略管理与预算及绩效管理衔接及加强战略实施评估等方面对如何提升战略执行力进行了分析。

国内奢侈品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营销对策54-56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奢侈品品牌的概念与特点,进而分析奢侈品品牌的发展规律和国内奢侈品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发展国内奢侈品品牌以及营销提出了对策建议。

企业战略联盟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57-60

摘要:企业战略联盟是企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采取的战略决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企业战略联盟是资源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培育和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战略联盟由于在联盟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失败率很高。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战略联盟存在的各种风险;其次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策略;最后探讨了企业战略联盟风险防范体系的架构设计。

经济学视阈下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61-63

摘要:文章首先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做了文献回顾,表明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庀古教授提出的交通拥堵理论即拥堵问题的负外部性及通过道路收费解决负外部性来展开分析的。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道路收费并不建立在解决负外部性的基础上,而应该视为一种高峰价格,同时比较分析了现实生活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做法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中国交通问题的思路。

面向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研究64-66

摘要: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广泛实践要求企业突破彼此的质量管理边界,打破各项技术和标准壁垒,彼此合作,开展面向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文章探讨了当前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模式,建议企业以采购、销售作为面向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合作端口,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措施、标准和要求向上下游企业渗透,从而在整个供应链上拓展开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