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 23-1523/F 国内刊号
  • 1672-6162 国际刊号
  • 5.5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公共管理学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公共管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共管理论坛、公共政策论坛、公共管理现实焦点问题、政府治理案例分析、国外公共部门改革评介、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经济全球化中的政府治理、公共项目管理

公共管理学报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案例研究概推性的理论逻辑与评价体系——基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样本论文的实证分析1-20

摘要:案例研究是公共管理研究者运用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但却常常被认为科学性不强。其面临的一项主要指责是案例研究的结果缺乏概推性,即源自一个或少数几个案例研究的结果缺乏普遍意义。本文首先梳理既有案例研究方法论文献对该项挑战的理论回应,分析案例研究结果概推性论述中的三种主要理论逻辑:"自然主义式概推"、"分析概推"和"非正式经验概推"。在借鉴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案例研究者在处理概推性问题上的严谨性。该体系的三个要素是:研究者"运用案例研究的目的"、"选择案例的理由"及"对案例研究结果适用范围的界定"。在分析上述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评价指标。然后以发表于五种国际一流公共管理学术期刊上的142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论文为样本,实证分析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者在应对概推性难题上的实践。结果表明:在所有样本论文中,八成以上以"一般化"研究为目的,四成以上明确说明了案例选择的理由,三分之一以上采用多案例设计,约四分之一说明了影响案例研究结果适用范围的因素。将2005—2009年样本论文与2000—2004年相比,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者在处理概推性问题上的严谨程度显著提高,明确说明案例选择理由、采用多案例设计及以"一般化"研究为目的的论文比重大幅上升。最后在讨论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拓展案例研究结果概推性的研究策略。

锦标赛体制、晋升博弈与地方剧场政治21-33

摘要:政治锦标赛体制是中国政府官员的一种压力性激励范式与不容选择的政治生态。行政发包并进行量化考核、绩效排名与择优提拔,是政治锦标赛体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实地调查表明,基层政府官员晋升往往是前台与台后多重原因作用的结果。派系关系、政治背景、社会网络等后台因素往往能左右基层干部的晋升。文章以一个县级市的乡镇干部为观察对象,检验了官员激励分析范式———锦标赛体制在基层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中的解释力,重点对地方官员晋升博弈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描述类型学,认为推选博弈、排名博弈与借势博弈是地方官员晋升博弈的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初步提出了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决定因素的剧场分析模型,并指出,在政治锦标赛体制下,民主集中制在未来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中的积极作用将日益凸显。

中国政府执行行为动力机制构成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34-42

摘要:政府执行行为动力机制是政府执行行为维持、运作与演变的内在力量源泉。当今西方公共管理主流理论有关政府行为动力机制的核心理论前提是所谓"自利经济人"假设,政府工作人员一切公务行为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不构成政府执行行为的动机前提。本文实证分析表明,当前中国各级政府执行行为已经形成了以"公共性价值取向"价值因子为导向与核心,以"公共性利益因素"、"机关外部动力因素"、"制度因素"等三类政府执行行为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外影响因子,密切相关、内在稳定的一个主流动力机制功能体系。不过,这一体系并没有完全排斥个体性利益与价值追求。中国政府执行行为动力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城市居民住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43-51

摘要:让居民对其住房感到满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一般商品的消费不同,居民对其住房满意与否不仅涉及到住房的品质和价格,还涉及到与此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小区环境、物业管理以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基于"适当性-重要性加权"模型,本研究从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探讨了城镇居民住房满意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住房的面积、住房的品质、小区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等因素对居民住房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不过,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及居民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对经济负担的主观感受等因素,更不及住房相关的公共配套设施对居民住房满意度的影响;(2)公共配套设施因素中的次类因素,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对居民的住房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

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治理模式与运营效率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公交服务为例52-62

摘要:城市公交服务运营效率评价是政府选择治理模式的前提与依据,而明晰运营效率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则是政府深化公交治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在比较政府经营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差异及探讨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城市群公交服务为研究样本,应用DEA方法测算城市间服务效率的差异,发现市场主导模式效率要优于政府经营模式,但各自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都不高。为剖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公交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结果表明市场竞争、企业规模与运营效率显著正相关,且市场竞争与运营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因此,我国城市公交服务的改革应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入民营资本构建公有有限公司形式的国有民营模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充分利用竞争手段,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收入问题——基于青岛市三乡镇蔬菜批发市场的案例研究63-71

摘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来解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与工业化和市场化密切相关,"三农问题"可以被解读为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一种过渡现象,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挤压的结果,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工业化的完成和市场化的充分展开。无论是劳动力结构方面的原因,还是工农比较利益变化的原因",民工荒"要求我们反思目前的政府支农政策。

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变化视阈下农村扶贫政策探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为例72-78

摘要:基于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的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从我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特征以及贫困群体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重点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扶贫目标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以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进而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的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把能力建设置于新扶贫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作用分析——基于宁夏盐池县Z村的调查79-85

摘要:在界定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层次中这一金融形式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信息,对2006-2009四年间Z村的农户贷款笔数和额度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Z村中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高于正规金融,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Z村发展迅速,并已取代私人借贷成为了非正规金融中的主导力量。这从微观层次验证了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潜力,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重发展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地票模式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案例研究86-92

摘要: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创新性地提出以地票模式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复垦耕地综合管理、置换指标调配使用、农户补偿补助、地票流转交易等主要做法的调研,表明试验区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改进土地占补利用方式,建立耕地保护新模式,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保障农民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实效。就农民复垦主体地位确立,置换指标统筹使用,地票交易的制度设计、运行模式改进等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深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基于社会性别的劳动力迁移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福利——基于劳动力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调查93-100

摘要:大规模的劳动力外迁不仅加速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也给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省巢湖农村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的四期追踪调查数据和在广东省深圳市进行的"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面向农村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农村劳动力外迁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农村家庭养老表现出传统和变革共存的特征;子女外迁给农村老年父母的生活福利带来双面影响,使得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的减少,加重了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负担,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福利;子女在城市外出务工带来了传统孝文化的弱化,但女儿的养老功能得以增强,长期低生育率条件下发生的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使得传统依靠儿子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发生转变。本文最后探讨了在劳动力外流背景下政府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福利的政策建议。

群体性突发事件争夺优先行动权的演化情景分析101-108

摘要: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潜伏期强势和弱势社会群体争夺优先行动权的冲突问题,构建了固定信号成本和差额比例信号成本的信号博弈模型,提供了一种避免矛盾激化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冲突协调机制。社会群体是否在冲突的潜伏期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等发送信号占据优先行动权,取决于发送可信信号的最低临界成本、优先行动获得的额外收益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信号成本的评价系数(即承受能力)。根据分离均衡的临界条件,相应地得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四种演化情景。结合我国近年来发生的1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潜伏期四种演化情景的各自特征和实现演化路径的必要条件。

影响个人捐赠决策的感知特性及其维度结构——基于中国的实证经验109-118

摘要:为了吸引个人捐助,非营利组织必需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来增加这一捐赠群体对该组织及其公益事业的良好感知,以满足他们的利他或利己需求,这说明影响个人捐赠行为决策的感知特性将值得探索。为此,本研究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运用探索性与验证性方法对影响个人捐赠行为决策的感知特性及维度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背景下,影响个人捐赠行为决策的感知特性有两个层面,即对非营利组织的感知与对公益事项的感知;(2)非营利组织感知层面,主要是个人捐赠者对运作绩效、品牌资产的感知,后者由品牌个性、形象及意识三个维度构成,而公益事项感知层面的结构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公益事项效用、重要性、可参与性、可接近性及与价值观一致性。

瓦格纳定律之英国实证检验及其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的探索119-124

摘要: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从理论上看财政规模弱化不可避免。英国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国之一,其行政管理改革充分贯穿和系统展现了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精髓。以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1979—2006)的财政数据为依据,对瓦格纳定律进行实证检验,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根据英国财政数据的研究结果与新公共管理理念高度吻合,表明瓦格纳定律在英国的适应期已经结束。有理由认为,只要推行新公共管理运动,瓦格纳定律就难以得到支持。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世界性,及其不断推进的必然性,应当重新审视瓦格纳定律的客观性。有鉴于此,中国应该顺应世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潮流,立足于中国现实和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本着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适时调整财政政策。

ABSTRACTS IN ENGLISH124-128

《公共管理学报》投稿须知F0003-F0003

摘要:《公共管理学报》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面向全国发行。办刊原则是“求道无篱,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