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 23-1523/F 国内刊号
  • 1672-6162 国际刊号
  • 5.5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公共管理学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公共管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共管理论坛、公共政策论坛、公共管理现实焦点问题、政府治理案例分析、国外公共部门改革评介、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经济全球化中的政府治理、公共项目管理

公共管理学报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
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1-9

摘要:在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反思的基础上,从多支柱理论和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了以多支柱为核心特征的养老保障体系。零支柱:以低收入者和农民为对象的普惠制国民养老金,旨在防止老年贫困。第一支柱:以正式就业者为对象,由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改造而来的基本养老金,目标在于保障就业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突出社会再分配。第二支柱:以正式就业者为对象,由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和企业年金计划合并而来的职业年金计划,使退休职工生活水平比单一的第一支柱有所改善,同时有助于应对老龄化危机。第三支柱:自愿性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为有较高需求的高收入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保护。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条件分析
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条件分析10-15

摘要: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职业养老金替代退休金和对接国民基础养老金”的二元结构事业单位养老金方案;利用世代交替模型,求出这一制度安排相对于原有的退休金制度,实现“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不降低,我国整体养老金制度得到改善,财政养老金负担趋于下降”这一“帕累托改进”目标的条件;分析了该二元结构养老金方案的帕累托改进效应及这一方案在推进国民基础养老金改革、促进职业养老金和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所能发挥的积极的社会效应;分析了方案实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16-25

摘要:基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向以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通过案例调研进一步阐述传统监管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如监管重复化、程式化和低效率,市场执行效果不好,抽检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追溯可信度低等;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企业(市场)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的行为决策过程,找出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促使企业从“反应型食品安全监管”向“自主型食品安全监管”转变的关键所在与有效路径,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提供思路。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26-34

摘要:网络治理理论以其整合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理念而引起越来越多公共管理研究者的兴趣,如何使其顺畅运行,取得稳定的运行状态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及稳定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识别了资源依赖、关系质量、稳定性3个变量,进而提出资源依赖、关系质量、稳定性变量间影响关系的假设,最终形成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对西安、南京、深圳等地政府部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EM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对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同时资源依赖还分别对关系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关系质量中的信任和沟通也分别对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承诺对稳定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据此,在地方政府网络治理过程中,需要对主体间的分工进行明确,注重治理主体资源与能力互补的重要性,重视关系质量的维护。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网络空间草根政治运动及其公共治理
网络空间草根政治运动及其公共治理35-43

摘要:网络空间草根政治运动是草根力量以维护其利益为目的,运用网络技术组织的抗争性集体行动。草根政治运动在网络空间兴起是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分化的结果,也是网络时代权力重新分配的结果。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网络政治动员、网络舆论批评监督、网络政治参与,它有利于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优化,也有利于国家治理的发展,同时也可能给政治秩序稳定带来极大的难题。因此,对网络空间草根政治治理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原则,引导与规制并举,现实政治与虚拟空间治理并重,使网络空间草根政治运动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建设性力量而非颠覆性力量。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中国地方财政稳定机制研究
中国地方财政稳定机制研究44-51

摘要:传统财政理论认为,中央政府是稳定政策唯一合适的承担者,然而,Gramlich得出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内是有效的结论,并提倡地方政府实施稳定的财政政策。本文利用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财政收支面板数据和GDP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ais—WinstenPCSE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收支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得出在宏观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地方财政收支违反了“逆周期”操作规则,是“顺周期”的结论。认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财政纪律松弛,财政约束缺失,以及《预算法》的缺陷是导致“顺周期”的原因。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地方财政预算稳定基金和中期预算制度,修订预算法等相关措施来构建中国地方财政稳定机制的设想。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财政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非线性效应与效应的非对称性
财政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非线性效应与效应的非对称性52-60

摘要:财政政策的凯恩斯效应与新古典效应之争是理论界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认为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凯恩斯效应与新古典效应并非相互排斥,反而更有可能相互共存,因此,探讨不同财政时期究竞何种效应处于支配地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分别运用凯恩斯和新古典两种理论诠释财政政策工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建立居民消费需求的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并以24个OECD发达国家1980—2007年的跨国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政府消费、税收和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一是政府消费、税收和转移支付在扩张或紧缩两个特殊时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二是虽然财政政策工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总效应通常都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但特殊时期转移支付的总效应则为非凯恩斯效应;三是政府消费、税收与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在扩张与紧缩两个特殊时期之间有显著的非对称性。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性别失衡议题中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政策博弈
性别失衡议题中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政策博弈——对中国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的实证分析61-70

摘要:性别失衡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议题,议题活动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政策博弈的过程。为揭示性别失衡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本文依托Internet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分析了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中不同政策社群的利益博弈行为。结果表明:Heclo(1978)和McFarland(1987)关于政策议题网络的概念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后者参与社群性质异化、边界模糊,具有更为复杂的现代政策多元主义特征。在议题网络中,各政策社群代表不同利益集团采取发言、劝告、旁听、争论等形式参与政策博弈,表现出两类博弈形态:一是议题交流型,就性别失衡的态势、原因、后果和治理等提交观点、表达利益,意在将本集团的议题态度融入公共政策进程;二是议题交锋型,围绕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真实性、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光棍挑起战争的可能性,以及施行治理的必要性等,暴发激烈的议题观点对抗,意在就关键政策环节主导政策舆论环境。这两类利益博弈在性别失衡议题发展中具有近似量质互变的哲学辩证关系。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
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71-80

摘要: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持续失衡,与此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虽然中国的性别失衡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研究多为质性分析。本文在中国性别失衡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在分析中国当前不能成婚男性的特征和对犯罪影响的基础上,基于中国1990、1995、2000、2005年全国省级宏观人口经济和犯罪率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回归方法建立人17性另Ⅱ比和犯罪率之间的随机效应模型,发现人17性别比的升高对犯罪率的上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性别比每提高0.01(正常值为1.06),犯罪率上升3.03%。中国性别失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犯罪率的上升,对社会安全构成了威胁。本研究不但定量地证明了中国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同时也为降低和预防犯罪提供了人口学方面的视角。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中国政府创新专题
过去10年的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价81-93

摘要:依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以来五届申请项目的资料,辅以问卷调查,对过去1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实性、创新的分布、创新的类型、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创新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必须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背景出发来审视丰富多彩的地方政府创新。这些创新多是从问题出发的,是对现有体制的充实和发展。但是,创新分布于不同的层级和部门,所以其对整体制度的影响也会由于层级、部门之间的矛盾而受到削弱。

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94-103

摘要:尽管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积累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关于政府创新的属性、特征与类型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利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五届共计100多个入围项目的内容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特征与分布进行了经验研究。分析显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合作创新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类型,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获得创新美誉的比例多于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党政机构仍然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也在加入创新的队伍。相比其他行政层级,地市和区县政府的创新精神更强。

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104-113

摘要:地方政府创新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政治一行政改革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演化范式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本文重新界定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涵;其次,研究了其演化路径与内容,指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四条演化路径和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其内外部决定因素,总结出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政治企业家”精神、知识累积、创新的路径依赖、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知识外溢与竞合、创新嵌套的行政文化和技术创新等八个决定因素;最后,构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分析模型。

价值冲突与权益均衡:县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机理分析114-121

摘要:中国的地方政治制度创新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过程,涉及制度创新的各行动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也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与均衡密切相关。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县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和内在机理,认为人大制度作为多重制度价值体系冲突的焦点,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制度创新相当活跃的主要原因。在转型中国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基本制度设定的原则与精神是制度变迁的前提性约束条件。多重制度价值体系与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冲突是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各政治行动者之间的价值、权力与利益平衡是制度变迁最终得以成功实现的根本保障,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过程。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英文摘要
From Multi-Tiered to Multi-Pillar: Rethinking of Old-Age Security System Reformation122-128

《公共管理学报》投稿须知F0003-F0003

摘要:《公共管理学报》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干,面向全国发行。办刊原则是“求道无篱,经世致用”。本刊刊载公共管理领域的论文,设定的栏目有:长论文(Article),字数在15000字左右;短论文(shon Paper),字数在10000字左右;前沿论点(Research Note),字数在5000字左右;书评(Book Review),字数在4000字左右。欢迎学术界同仁不吝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