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 23-1523/F 国内刊号
  • 1672-6162 国际刊号
  • 5.5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公共管理学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公共管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共管理论坛、公共政策论坛、公共管理现实焦点问题、政府治理案例分析、国外公共部门改革评介、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经济全球化中的政府治理、公共项目管理

公共管理学报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公务员参加养老保险统一改革的思路——“混合型”统账结合制度下的测算1-12

摘要:中国当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退休人员待遇、稳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队伍、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单位保险的性质未变、碎片化倾向严重、政企待遇差过大、财政负担沉重等。提出了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即从新入职的人员开始,逐步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年金,以避免其待遇下降。最后,测算了改革和不改革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支出对财政负担的不同影响。测算结果发现,虽然改革初期会增加财政负担,但是到2061年开始将会大大降低财政负担。

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13-25

摘要:通过对现有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政策分析方法相关研究的梳理,在参照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这种政策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公共政策分析的对象几乎都是复杂系统,面对这种复杂的分析对象,只有通过从概念到流程的处理,从定性到定量化工具的使用,才能把公共政策所要面对的问题进行解构和优化,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的理论建构。特别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使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建立操作性的认知成为可能,从而对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的缺失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26-34

摘要: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进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方兴未艾,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努力救市。媒体和学术界开始从各个角度分析危机的原因所在。列举出来的原因有:市场和公众投资信心降低、克林顿政府的房贷政策、在政府政策压力下从格林斯潘开始的长期的低利率低通胀政策、华尔街的贪婪等等。虽然这些都可以算是原因,但在它们的后面其实有着人们不愿探究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多年来美国政府改革路线的失衡、现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包括市场经济本身的内生性制度缺陷、深藏于现代西方政治文化与社会治理结构中的脆弱因素、资本主义特质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对社会提出的新挑战、缺失的公共利益文化等等。重点对后面的几个原因进行阐述和讨论,提请学术界对全球化条件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自己的公共政策和政府治理改革问题上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实现我国经济主动权的必要性与战略布局——关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35-39

摘要:自我国采取市场化道路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总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量经济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高度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依存度,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陷入某种被动.造成一些宏观调控的被动局面。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使得如何取得经济主动权显得更加突出。分析我国经济被动的一些侧面与表现,认为一个崛起中的经济大国必须争取经济主动必要性诉求,并提出了为取得经济及经济政策主动权的思路和相关战略布局的具体措施。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40-47

摘要: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48-54

摘要:多数对中国草根组织的研究都将“合作”视为草根组织处理与其他组织间关系的最佳行动策略。基于对一个草根组织的个案研究,发现:其一,“合作”并非总是草根组织与其它组织优先选择的行动策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与政府相关部门)“不合作”可能是边缘草根组织经常选择的策略。其二,面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草根组织可能采取四种性质不一样的行动策略:拒绝(不愿合作)、避免(不敢合作)、默许(可以合作)、欢迎(积极合作)。同时,提出了一个“依赖-信任-决策者”的分析框架,对草根组织行动策略进行了解释。

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55-63

摘要:如同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一样,中国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也体现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的特点,这造成了社会保障这一正式社会经济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再分配功能。依据区域经济学中地区差异的相关度量指标和方法,对分税制改革以来十年间(1995年-2005年)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包括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地区差异、社会保障财政人均支出的地区差异、以及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的地区差异的演变轨迹作归纳性描述,并对其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差异之间的关系作对比分析;探讨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异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养老金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相关性研究——来自典型OECD国家的经验证明64-73

摘要:为了更好地剖析新一轮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条件和深层次原因,了解金融结构性因素在一国养老金制度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从金融结构的视角出发,研究养老金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金融组织(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在养老金系统中的功能及其演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对养老金整体结构、私人养老金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宏观层面运用部分OECD国家面板(Panel)数据模型对金融市场发展与自治养老基金规模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养老金整体结构还是私人养老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金融结构的发展状况,私人养老金结构同时还与养老金整体安排密切相关,而养老金制度改革将进一步促进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格局的演化。

我国农地管理的主体行为与博弈分析74-83

摘要:我国现行的农地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核心原因在于宏观政策缺乏微观执行基础。基于此,分析了农地管理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的行为,并探讨了农地管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不同管理主体的行为变化对各主体利益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民的利益变化。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建立了三个主体的博弈分析模型。首先从子博弈分析出发,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地管理中的博弈过程,其次分析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利益的代表——村集体的博弈分析,最后建立三个主体的主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农地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间联合与中央政府博弈的可能性不大,因而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规制,自下而上做实农地管理的微观主体——包括明确农民的使用权益、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有利于消除农地管理中的寻租行为,提高农地管理的效率。

论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治理的视阈84-93

摘要:当前,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问题愈益尖锐,现实症结应在于流域政府纷纷实施了地方保护的策略选择,体现为一种政府外部性,其衍生的根由则在于流域政府权力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了相互阀正交易成本的出现。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相关启示,须建构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从而规范流域政府各自权力产权,降低因相互摩擦所引发的交易成本,由此即可以减少或消除此种政府外部性,最终求解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问题。由于反复博弈模型和制度主义的援证,公民退出选择与呼吁力量的驱动以及流域公共利益观念凸显和官员的理性自觉,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之建构成为可能。而其主要类型的界分则同样可以受新制度经济学启发并吻合治理的行动逻辑,进而区分为科层机制、市场机制和府际治理机制等三种,它们相互存在替代性但更应实现有机的结合。

物业税税制改革的财政公共管理体制困境探析——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的分析框架94-103

摘要: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索了制约我国物业税税制改革的财政公共管理体制中的约束机制,得出结论如下:不规范的财政分权改革的直接后果造成了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逆向软预算约束”,而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带来的“驱赶效应”以及地方政府事实上具有获取体制外资源的强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又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在上述财政管理体制环境中进行物业税改革自然步履维艰,因为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不彻底的财政分权体制缺陷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社会约束不力以及相关制度设计缺陷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外在原因;税制设计严重老化是制约物业税税制发展的内在原因。

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借鉴104-114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学术性得到加强的同时市场化程度加快、知识产业化凸显,大学正成为产业科技创新的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知识产业化一方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政策驱力所致。产业化过程中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立法或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科研走出象牙塔,与产业密切结合。美国政府通过科技立法制定灵活的创新政策激励大学知识产业化;英国政府积极推动多元化的产学合作政策方案,建立产学问交流渠道,鼓励大学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日本政府一贯致力于产学合作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产学合作发展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发达国家制定的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相关立法取得了良好绩效,为我国大学知识产业化专门立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认识误区及观念重构115-121

摘要: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是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一项变革,但是,实践表明部分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民营化改革存在认识误区——秉持民营化改革的成效取决于产权的变更,民营化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效率至上,民营化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民营化就是私有化等错误观念。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欲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走出传统的认识误区,进行观念重构,要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不但蕴涵着公共价值危机,而且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Quarterly) Vol.6 No.1 Jan., 2009 ABSTRACTS122-128

《公共管理学报》投稿须知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