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4-1447/D 国内刊号
  • 1008-4533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是广东行政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行政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广东行政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共行政、政治学研究、法治研究、法治研究、经济与经济管理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特稿专论
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权:关于公权介入私法自治范畴的探微5-11

摘要:民事公益诉权是实体和程序的结合,具有权力和权利的双重属性,其取得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从性质看,检察机关行使公益诉权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甚至是国家的利益;从产生看,检察权代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满足介入私权的前提条件;从发展看,介入民事诉讼领域是检察权发展的必然趋势。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权应坚持权利用尽原则,有限行使原则和"依法"行使原则。经全国人大授权,检察监督可以转向私权,但必须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公共行政
论政府在大数据发展中的作用:以大数据政策为视角12-20

摘要:政府是大数据发展中重要但并非唯一的推动者。中美两国在大数据政策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较中、美两国政府在大数据发展中的角色、作用方面的差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大数据发展中,政府在自身大数据建设及公共领域应积极作为,但在社会数据汇集整合、大数据产业等私人领域应以市场为主导;同时,政府在大数据发展中应扮演好如下几种角色,即大数据发展的规划者、大数据规则的制定者、大数据应用的示范者、大数据市场化的推动者、大数据资源的提供者及大数据环境的营造者。

开放政府数据中公民参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1-28

摘要:开放政府数据的过程,也是政府授权于社会的表现。本研究以赋权理论作为基础,从个体层面探讨影响公民参与开放政府数据的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促进因素中,心理赋权的意义和自我决策会正向影响开放政府数据中的公民参与,而自我效能和影响力对开放政府数据中的公民参与行为则无显著影响;在削弱因素中,怀疑和不信任中的恶意对开放政府数据中的公民参与具有负向影响,而不信任中的无能力则会产生正向影响。提高开放数据的完整度、透明度,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公众对政府及政府在推动数据开放上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是激发公民参与开放数据的意愿、提升公民参与有效性的方法。

政府决策的现实规则:内涵、构成与影响因素29-34

摘要:政府决策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是由组织制度与决策主体心理互动形成的决策现实规则决定的。这种现实规则由决策领导规则、决策群体规则和社会心理规则共同组成,它们交互影响,在政府决策中形成问题选择规则、方案设计规则和政府最终决策规则。在现实中,决策制度框架及其约束力因素、领导者个人心理因素、群体决策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政府决策现实规则的基本因素。政府决策过程应健全制度构成体系,提高制度约束力,并在不同阶段注重决策主体心理因素的变化和影响。

公共伦理课程中的儒学原理传承:一种经典互研路径35-38

摘要:国内的公共伦理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伦理学教材在传承儒家公共伦理思想方面存在三种典型思路。依据儒学三期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提出一种经典互研的新思路,即以儒家代表性经典为核心,唯识学基本观念为前提,儒、释、道多家经典互研(以经解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具体思想转化。从教学实践来看,此种经典互研路径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拟社会有效治理的必要性及路径探讨——以网络问政及“永安警长”案例为切入点39-44

摘要:目前,我国虚拟社会发展迅速,同时暴露出不少问题,对虚拟社会的治理刻不容缓。虚拟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些志趣相投、利益相关的网民跨越地域和行业边界组成的带有一定标识的网络群体,虚拟社会中"虚拟人"的行为具有"在线"、"互动"、"多元耦合"特征。这种结构和行为特征决定了虚拟社会治理必须将多种治理路径融合,采取多元路径并举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不能缺位,发挥政府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网络问政以尊重公民说话权利作为切入点,以构建政民之间、网民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作为突破口,以解决各种民主问题作为落脚点,不断注入正能量,发挥主场优势,唱响主旋律,成为中国特色虚拟社会治理的一条非常重要和有效路径。"永安警长"案例是对这一治理路径的有力诠释。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政治学研究
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能管理性”危机45-49

摘要: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曾备受赞誉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陷入困境。在新保守主义看来,福利国家抑制了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提高了社会的期望,由此导致福利国家自身的困境,并使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不可能管理性"危机。新马克思主义认同新保守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不可能管理性"危机的描述,但他们认为这种危机不仅仅如新保守主义所说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根本上是一个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福利国家,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不可管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执政成效及基本经验50-5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仅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效。党在提高执政成效方面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把改革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根本动力;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核心要素;坚持把遵循执政规律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前提条件。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法制研究
刑事立法帮助行为正犯化进程中的共犯独立性提倡——从共犯从属性的理论症结谈起54-63

摘要:我国近年以来的刑事立法,增设了大量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罪名。传统共犯从属性的理论症结在于现实性滞后与体系性脱逸,其突出表现于网络犯罪领域以及"帮助自杀"、"正犯背后正犯"等问题。而相对于共犯从属性的共犯独立性理论更加符合现时代的刑事政策意蕴而值得提倡。

新一轮司法改革中刑诉陪审员参审范围之重构——基于基层实践背离和改革方案弊端而论64-70

摘要:陪审制具有使得司法反映民意、实现公正、取得独立的功能预期;刑诉陪审员参审是通过法律刚性规定或赋予被告人权利,此外还有着成本和管理上的考量因素;而当前司法实践与此相背离,参审范围由陪审率考量而定,陪审员参审无争议案件,司法官员有参审完全决定权,其根源在于主体意识欠缺、制度性疲劳、体制结构弊病。新的陪审员改革方案也未能切中要害,参审范围过于广泛,界定不科学,程序缺失;有鉴于此,必须确立固定类型参审模式,将范围限定为争议大的重案,取消或淡化陪审率,确立控辩双方参与的程序规则。

论发展视域下地方行政组织法现状与完善71-77

摘要:传统行政组织理论下的地方行政组织法在立法体例、立法内容及法律体系等诸方面难以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供足够的立法依据,在发展视域下地方行政组织的范围、职能、构成等有所不同。客观审视地方行政组织法存在的问题,我国有必要完善地方行政组织法律体系,实现立法内容上的完整性、客观性与严谨性,同时创新地方政府组织法立法体例。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经济与经济管理
中国服务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分析78-87

摘要: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服务业需求正相关,与制造业需求负相关。不同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服务业需求依赖型,新兴经济体大多是制造业需求依赖型。即便中国服务业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正相关,但服务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度,中国仍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原因在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需求不足,以及消费性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不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需求不足,又根源于其内部资金型与知识技术型生产性服务业各自的自我需求不足。据此,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论形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合力88-93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核心发展战略,指明了我国今后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动力来源。我国目前在形成创新驱动战略合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使政府、企业、科技人员三者形成战略合力,是决定我国从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向创新型发达经济体成功转变的关键。

因地制宜发展河源特色乡村旅游问题探究94-96

摘要: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河源具有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绿富双赢"、壮大县域经济可谓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亟需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走特色发展之路,要立足于现状,整合资源,防止不利因素出现,还要和当前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依托市场,形成精品线路,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特稿专家江国华F0002-F0002

摘要:江国华,男,湖南人,法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立法学与司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武汉大学最受欢迎十大教师、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和中国法学会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