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研究、法制研究、经济与经济管理、社会纵横、文化论丛、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行政学院
  • 国际刊号:1008-4533
  • 国内刊号:44-1447/D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52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公共行政

基于网络体验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价--对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网上服务的体验

摘要:基于网络体验的政府绩效评价就是作为服务对象的体验者通过政府网上服务系统向政府发送真实的服务请求,体验者根据政府回应状况去感知和评价政府的网上服务绩效,采用网络体验的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网上服务绩效进行体验和评价。研究表明,广东地方政府网上服务绩效呈现非均衡状态,总体服务绩效不高,离服务型政府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服务绩效没有呈现正相关关系。
5-10

论现代行政的理性本质--基于历时态视角与共时态视角相结合的诠释

摘要:行政理性是现代行政的本质属性。从历时态视角来看,行政理性观的流变是现代行政发展的观念先导,引导着现代行政走向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建构理性与进化理性相融合、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相协调。从共时态视角来看,行政理性是型构现代行政的文化基因,从行政行为、行政知识、行政关系、行政人格四个维度形塑着现代行政文化,使其具有程序化、科学化、民主化、职业化的特征。明确现代行政的理性本质,有利于辩证地把握后现代行政理论与现代行政之关系,同时也为推进行政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行动思路。
11-16

公共治理热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基于 CNKI 文献的分析

摘要:以 CNKI 文献来源为分析样本进行数理分析可见,2006—2013年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较快发展的时期。目前关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研究中,一般性分析占绝大多数,而描述性分析、理论检验、理论建构不够;在研究方法上仍以规范研究为主,而实证研究和综述类研究不够。在内容上,学者们主要关注了政策执行的内涵、构成要素、评估指标、制约因素、提升策略等。今后的研究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理论、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推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17-23

当前党的执政理念下的教育政策路径选择

摘要:当前党的执政理念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和深厚的政策意蕴。作为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政策,面临深化改革难题,成效有限且漠视基本事实,决策能力与技术面临新要求,理论研究薄弱。当前党的执政理念实现的教育政策应秉承超越性以把握深化改革的难题,增强科学性以提高教育决策能力与技术,加强交流性以夯实教育政策研究基础。
24-27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公务员队伍建设

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感知实证研究--质、量相结合的考察分析

摘要:本研究选取工作倦怠作为切入视角,利用个体访谈及结构化问卷获取数据来源,采用质性扎根理论和结构模型,以质、量相结合的分析工具揭示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感知的具体内容、影响路径及程度。在有关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感知的直接影响因素中,工作内容模态、文化生态、外部舆论环境、心理期待等因子的影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而部门内部竞争的影响则不明显。降低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内部感知必须重视组织系统中的文化影响,今后,我国基层公务员在制度安排上应对作为“软环境”的文化层面给予更大重视。
28-35

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涵、意义及路径探析

摘要:公务员作为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直接内化为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核心要素。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公务员职业化的必然选择,是公众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要求的现实回应。我国公务员职业化的进程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提升公务员的职业能力,必须继续探索职位分类制度改革、提高考试录用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育培训的动态设计、建立科学细化的考核机制。
36-39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政治学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关注民生,致力于民生改善。在此期间,的民生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发展四个阶段,表现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注重贴近实际的调查研究、关注农民土地问题、重视民生改善与民主建设协调发展的整体意蕴。厘清民生思想在这一历史阶段的演进脉络,学习这一思想的精髓和要义,对于推进当今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40-44

葛兰西论“有机知识分子”——《狱中札记》政治思想新解读

摘要:“有机知识分子”是相对于传统知识分子而言的一个新概念。葛兰西通过区分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功能,对“有机知识分子”进行理论阐释,构建了政党、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文化领导权的政治讨论框架。葛兰西倡导无产阶级应通过文化领导权获得和强化无产阶级统治,将无产阶级思想渗透到民众的日常行动中,从而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取得主动性。这对于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把握文化话语权及国际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45-4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美缓和决策的理论分析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国作出了对美缓和的决策。从理性行为模式来看,60年代末中苏冲突导致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恶化,加上国际体系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必须寻求对美缓和;从官僚政治模式来看,“”期间中国国内的政治博弈及反革命集团的倒台,为对美缓和决策的作出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决策者的个性分析模式理论来看,善于变通、理性务实的外交人格,使得对美缓和决策最终得以付诸实践。
49-52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法制研究

法律视野下的见义勇为--基于立法进行补偿和奖励的角度

摘要:见义勇为本是一个道德术语。当下,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现象愈演愈烈,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数见不鲜,见义勇为有由道德调整转入法律调整的迫切必要。但相关地方法规的混乱不仅使见义勇为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也导致了实践中几近无序的局面。只有摆脱道德的视野,以立法的方式对见义勇为进行国家补偿和奖励,才有可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53-57

我国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制度构思--基于金融机构特殊性和现行制度空白

摘要:金融机构特殊性表现在其经营产品和服务公共性等方面区别于普通企业。在金融机构破产重整中监管标准应作为破产原因,监管机构应发挥重要作用,申请人、管理人以及债权人参与方式应有别于普通企业。目前我国并无系统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制度,未来制度构思应增设监管标准作为启动标准,构建行政与司法混合型体系,并且统一明晰申请人范围、管理人选任及监督、债权人参与方式。
58-65

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刑法规制初探

摘要: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概念中需要先厘清网络有害信息的含义、法律规制意义上的网络传播特征、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方式及信息类型划分。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刑法规制对象的选择,应当以社会危害性为基础,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兼顾遏制网络有害信息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均衡的原则。刑法规制的网络有害信息应当包括煽动性信息、恐怖和恐吓性信息、网络谣言、网络诽谤信息、淫秽色情信息、传授犯罪方法的信息和网络诈骗信息。
66-71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经济与经济管理

央行政策偏好:承诺还是相机抉择--动态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

摘要:通过央行福利损失函数的引入,在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考察了央行的政策机制偏好。模型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的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政策机制下,央行均偏向稳定经济增长;并且央行在其政策决策过程中并未将用工成本上升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基于事后优势比、边际似然值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的模型选择检验则表明央行偏好于相机抉择,二阶矩匹配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央行偏好相机抉择的原因主要与当前我国的现实需要有关。最后,产出的贝叶斯冲击分解显示出相机抉择机制较好的拟合了现实产出的波动,尤其是2008至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对于产出波动的影响。
72-79

马克思的生产函数

摘要:借助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推导出马克思价值生产函数。这一马克思价值生产函数由活劳动复杂度因子、物化劳动复杂度因子、资本因子、劳动力因子以及弹性因子组成。由这一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有活劳动型技术进步因子、物化劳动型技术进步因子、资本增长因子、劳动力增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及其组合可以很好地刻画各种类型的技术进步。
80-83

对互联网金融“优势”的再认识

摘要:互联网金融凭借信息和渠道优势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金融创新在大的宏观环境下可能也会引发众多风险。因此,深刻分析互联网金融优势下潜藏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重要。从降低信息对称、高效率、颠覆2/8法则三个维度重新反思互联网金融,进而对这一“创新”提高认识,加强金融安全规制,最终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84-87

2003年以来粤苏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研析

摘要:2003年以来,利用外资雄居全国首位25年的广东被江苏超越,对比分析表明,粤苏利用外资结构差异和效益差距是其重要原因。为再创广东利用外资优势,建议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营商环境;创办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提高利用港澳 FDI 水平;推动“泛珠三角”经济整合,提升吸纳外资能力;加快振兴粤东西北步伐,缩小区域利用 FDI 的差距;优化引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 FDI 的效益。
88-92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文化研究

评价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尺度新论

摘要:学界对社会历史发展双重尺度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要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还应从道德代价的视角,进一步厘清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辩证关系。其间关键的分歧在于:是否历史尺度优先于道德尺度?或者说是否道德尺度要服从于历史尺度?在“存在论”与“认识论”的“先在”与“先行”的意义上,是存在历史尺度“优先”于道德尺度问题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容易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而在“价值论”与“辩证论”的“目的”与“主体”意义上,则有一个历史尺度“服从”于道德尺度的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则不仅在理论上容易滑入机械唯物主义的泥坑,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极其有害的。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