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4-1447/D 国内刊号
  • 1008-4533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是广东行政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行政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广东行政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共行政、政治学研究、法治研究、法治研究、经济与经济管理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略论国际新秩序的思想与实践5-8

摘要: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处理好多种关系。同时,中国在实践中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先行者与榜样。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公共行政
论和谐治理与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构建9-13

摘要: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要靠以政府为主导的和谐治理来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和谐治理可称为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合作的时代诉求和现实基础彰显了选择该模式的必要与可行。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多元主体,民主决策,法治化管理,市场和社会化服务,责任过程和效能结果。该模式的构建须有宽容态度和发展眼光,需要提高民主法治质量,发展公民社会,建立协商对话机制与合作文化环境,加快行政改革,推进政府转型。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应用14-18

摘要: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提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先锋派。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采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即官僚制以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立在真实、真诚、诚实和坦诚的对话基础上的话语理论。该理论不仅为克服西方行政理论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两难选择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当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综述
《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杂志创刊发行18-18

摘要:在第二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期间,由国家行政管理研究基地陈瑞莲教授主持,澳门特区行政局、澳门基金会、澳门大学、中国行政管理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部分领导参加,讨论并决定创刊拟用汉语、英语、葡萄牙语刊发的学术杂志《区域公共管理研究》。该杂志由中山大学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所和澳门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学会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暨公职局和澳门行政基金会协办,计划于2007年首先在澳门公开出版发行,为半年刊。主要栏目有:一是理论研讨,重点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研究方法等;二是实践探索,着重讨论欧盟、东盟、泛珠三角等实际区域公共问题;三是港澳问题研究,专门探讨港澳公共行政及其改革、粤港澳合作、澳门与葡语世界的关系、澳门的区域竞争力等;四是学术信息,主要是区域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学术综述和有关会议综述;五是学术书评,重点对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和前沿理论作译介和评述。热忱欢迎有志于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学界同仁多赐佳作!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公共行政
优化我国行政生态系统浅论19-22

摘要:行政生态系统由行政系统和行政生态环境两大系统构成。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我国行政系统和行政生态环境均存在着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行政,必须以行政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树立人本理念,加强行政主体建设,改革行政体制,完善行政机制,调整行政政策,健全行政法规,优化行政生态环境。

政府管理工具视角下的信息工具23-26

摘要:信息工具是政策制定者社会干预的基本方式之一。信息工具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自动性和主动性、可见性和隐蔽性、强制性和温和性的特点。信息工具可分为:隐瞒信息的工具、公开传播信息的工具、特定信息的工具、群体信息的工具和大众信息的工具。信息工具的实施一般分为信息受众的界定、对具体信息工具的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等步骤。选择何种适当的信息工具对社会进行干预,应从是否公平、合法、满足现实需求和满足政治需求等标准作判断。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政治学研究
现阶段我国公民政策参与问题探析27-30

摘要: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状况有了长足的进展,表现在参与的过程、动机、功能、途径和方式等多个方面,但同时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因此,需要从公民自身条件的改善、政策系统的优化、参与途径的制度化、参与平台的基层化、参与手段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

培育乡村社会资本:解决农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源基础31-34

摘要:乡村社会资本把微观层次的乡村居民的个体行为与宏观层次的集体选择结合在一起,以合作互利为分析前提,说明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达成统一,因而既是集体行动中农民合作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强有力的社会资源。这要求我们培育乡村社会资本,为农民合作与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内源基础。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法制研究
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启示35-39

摘要: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由来久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可以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审判组织、审判程序以及判决与执行等方面从同为成文法体系的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中得到许多建设性的启示。

征信立法的四大障碍及应对策略40-42

摘要:我国征信立法“难产”的原因在于体制、观念、利益和技术四大主要障碍。为了克服障碍、推进征信立法进程,必须树立法治权威和信用观念,端正立法态度并纠正部门利益倾向,更要从立法机制上确保征信立法的顺利实施,逐步完善征信法律体系。同时在立法过程中发挥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以及理论研究,从而突破立法技术“瓶颈”。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经济与经济管理
产业集群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变迁——以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为例43-48

摘要:非正式制度是在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由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构成,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一个动态变迁过程。从对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的变迁考察可见,在市场发展早期要素市场缺失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出现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人格化交易逐步被匿名的市场交易所替代,非正式制度治理经济交易的功能受到了严重削弱,并逐渐被正式制度所替代。

刍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49-52

摘要:目前生产服务业已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对于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构筑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服务体系。

供给要素对我国城市服务业差异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53-57

摘要:以新古典经济学和结构主义学派理论为基础,对供给要素即生产要素数量、质量和要素配置结构方面与我国城市服务业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资本和劳动对服务业发展均有显著推动作用。在服务业近期发展中,劳动力发挥的作用明显大于资本,而在现阶段,资本对服务业的强大推动力开始显现。各种供给因素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要素配置结构和人力资本影响资本和劳动力推动作用的发挥。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8-61

摘要:目前,由于农民的收入低且增长缓慢,消费观念滞后,以及农村商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使我国农村市场存在消费不旺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而快速地发展。

论公平视角下的财政支出62-66

摘要:财政支出调节社会公平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手段。实证分析表明:当前我国财政支持调节社会公平的这两种手段运用都不尽合理。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对策,一是加大对直接性公平支出的投入力度,二是合理调整间接性公平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67-70

摘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广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抉择。区域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广东文化产业,具备了若干基本条件,其中文化存量是基础,人才是创新源,环境是保障,政策支持是关键,资本是增值码,技术是助推器。研究总结这些基本条件,对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决策至关重要。

论发展茂名港口经济71-74

摘要:作为一个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茂名拥有天然良港茂名港,还具有极其优越的货源条件,充分利用茂名港口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做大港口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茂名港口经济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加快茂名港口经济朝纵深发展的对策建议有:推进港航企业的规模化、多元化和标准化经营;深化港口自身的功能,促进茂名港向第三展;充分挖掘渔港海岛旅游潜力;以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为核心,形成粤西临海产业带。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文化论丛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和谐文化建设75-79

摘要:和谐文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自觉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有人本的取向、开放的姿态、兼容的胸怀、创新的精神,并必须把握好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灌输与内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