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农业科学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广东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林学、土壤肥料·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水稻抽穗扬花期抗高温品系筛选试验1-5

摘要:为了解R6258、R谷-1等新恢复系及品种抽穗扬花期的抗高温性,采用抗高温性全逆境鉴定技术,研究水稻新品系抽穗扬花期在异常高温条件下的结实率变化,评价其抗高温性。结果表明,在抽穗扬花期给予35℃以上的全逆温处理11 d后,水稻品系(品种)间及株行间结实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标准抗性参数RHTsⅡ优838≥R谷-1≥R6258≥R362≥R冬005≥金优桂99≥R21-1,竞争抗性参数RHTCⅡ优838≥R谷-1≥R6258≥R362≥R冬005≥R21-1≥金优桂99。R谷-1、R6258的结实率与Ⅱ优838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金优桂99;抗性参数R谷-1为0.801、0.976,R6258为0.788、0.947,与对照Ⅱ优838(0.808、1)接近,对抽穗扬花期高温具有高抗性。水稻品系R谷-1、R6258可用作水稻抗高温品种选育的抗性种质资源。

一个预测的木薯衰老相关基因的获得及其功能分析6-11

摘要:根据水稻LRR类抗病基因Xa21的保守结构域设计1对简并引物,提取木薯抗/感细菌性萎蔫病种质E1340和GR91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均获得大小约0.5 kb的扩增片段。两个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完全一致的474 nt序列,比对发现木薯种质AM560带有与该序列高度同源的核苷酸片段。提取包括同源片段上下游各约2.2 kb的大片段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发现该片段位于1个预测基因内,命名为SLR1。该预测基因ORF全长1 641 nt,编码546 aa,与已报道的衰老相关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可能在木薯衰老相关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温湿度对隆林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12-18

摘要:为探索隆林中上部烟叶烘烤最佳关键温湿度,根据当地烟叶烘烤特性,分别在烘烤变黄期、定色期调整关键温湿度,研究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关键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影响不同,中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定色期干球温度46℃、湿球温度37℃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上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6.5℃,定色期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5℃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

广东晒黄烟在烤烟型卷烟配方中的适用性研究19-24

摘要:为研究广东晒黄烟在烤烟型卷烟叶组配方中的应用,选用连选一号、中密合、81-26、青梗-4等4个广东晒黄烟品种,分别在广东连州、封开、南雄等地种植,按当地传统调制工艺进行调制。对其原烟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价;以江西中烟工业公司某两类烤烟型卷烟为对照,通过替换或添加广东晒黄烟、提高膨化烟丝掺配比例,开展叶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物理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香型均为似烤烟型,风格显著或较显著;广东晒黄烟可在烤烟型卷烟配方中作为主料烟或调味料使用,最佳使用比例为5%~8%,同时提高25%~33.3%的膨化烟丝使用量,能丰富香气,提高烟气浓度、满足感和余味舒适感,保持卷烟香型风格不变,或略具晾晒烟香韵。在卷烟工业应用中,应根据晒黄烟品种的质量特点确定其在叶组配方中的使用比例。

井窖式移栽不同移栽期与苗龄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25-31

摘要: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期2月23日(A1)、3月1日(A2)、3月9日(A3)为主区,苗龄48 d(B1)、55 d(B2)、62 d(B3)为副区,研究井窖式移栽不同移栽期和苗龄对赣州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移栽期中,A1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表现较差;A2烟叶还原糖含量偏高外,其他化学成分均在适宜范围,协调性分值高达96.26,表现为协调。在3种苗龄中,B1烟叶烟碱、总氮含量偏低,还原糖含量偏高,协调性分值仅有89.13,表现为较协调;B2和B3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均在90分以上,表现为协调。在赣州生态气候下,采用井窖式移栽技术移栽烟苗,移栽期应在3月1日左右,且苗龄控制在55 d左右。

转基因生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32-38

摘要: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迅速应用与发展,转基因产品的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加,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也迫切需要持续的创新与发展。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尤其是非授权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分析检测思路及方法,目前转基因检测主要是基于外源蛋白和核酸成分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技术、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等,另外还有一些检测新技术如指纹识别,微阵列、高通量测序等,希望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西洋菜锌铁转运蛋白NoZI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39-48

摘要:对西洋菜锌铁转运蛋白基因NoZIP1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为研究其在西洋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利用RACE技术克隆西洋菜NoZIP1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获得的基因序列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NoZIP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西洋菜NoZIP1基因c DNA全长1 239 bp,包含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56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NoZIP1基因的表达在锌或者铁胁迫条件下根、叶中均有诱导上调趋势。

冰糖橙叶肉和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期间氧化胁迫的比较分析49-54

摘要:通过测定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柑橘不同来源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不能再生的冰糖橙叶片原生质体O2^·-产生速率和MDA积累量在同一酶解时间均较愈伤组织高;愈伤组织原生质体酶解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O2^·-产生速率趋势基本一致,即逐渐增加,而叶片原生质体在酶解12 h后SOD活性显著下降;在酶解后的同一时间点,愈伤组织原生质体CAT活性总是显著高于叶片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原生质体GSH和AsA含量也总是高于叶片。柑橘不同来源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活性氧(AOS)、保护酶和抗氧化物质的代谢平衡有关,即与AOS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有关。

贵州野核桃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55-61

摘要:以贵州桐梓野核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法,对野核桃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核桃群落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56种,隶属36科53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的野核桃为优势建群树种;群落内高位芽、地面芽植物占比大,少有地上芽植物,形成典型的竹阔混交林景观。物种的数量特征显示,乔木层中野核桃重要值最大为94.36,梾木次之,重要值为77.51,方竹第三,重要值为74.45。径级结构显示呈不连续分布,集中在小径级居多,为稳定型种群。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Shannon-Wiener指数为3.356,Simpson指数为1.26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64,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为群落最大值,分别为3.145和0.513,表明草本层物种最多、多样性最丰富。

基质种类和含水量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62-67

摘要:采用赤红壤、赤红壤+泥炭土(1∶1,V/V)、泥炭土3种基质及50%、75%、100%田间持水量3种含水量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种类和含水量处理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赤红壤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增加,但幼苗在实验期内全部死亡;在赤红壤+泥炭土基质和纯泥炭土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且100%田间持水量严重抑制泥炭土中辣木幼苗生长;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辣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65%,幼苗株高达33 cm,辣木幼苗小叶片数量达30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质种类、基质含水量、基质种类-含水量交互作用均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小叶数有显著影响。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有利于辣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

高山松不同种源苗木在云南松生境下的生物量与生长分析68-75

摘要:以8个高山松种源4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物量和生长性状,并对各组分生物量的模型进行拟合,初步选出苗木质量较好的高山松优良种源和预估精度较高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高山松各种源的生长性状除Ⅰ级侧根数和侧枝数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间各组分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上部分生物量是苗木生物量的主体部分,约占整株生物量的75.60%,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从大到小均表现为:西藏波密帕隆藏布江(PL)种源〉四川宝兴(BX)种源〉西藏林芝尼洋河(NY)种源〉四川康定(KD)种源〉西藏察隅(CY)种源〉西藏雅鲁藏布江(YL)种源〉四川理县(LX)种源〉四川马尔康(MK)种源,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大小顺序则不尽相同;种源间除侧枝含水率外,其余组分的含水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比苗高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加密切,最优模型以地径(D)、地径—苗高(D2H)为自变量的幂函数生物量模型。综合比较发现,西藏波密帕隆藏布江(PL)种源的苗木质量较好,积累的干物质较多,能更好地适应试验地环境,有较大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

光照强度与风速对盆栽桉树幼树蒸腾速率的影响76-81

摘要:为研究光照强度、风速、叶龄对桉树幼树蒸腾速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人工控制透光度和风速的方法,对桉树幼树的蒸腾速率进行测定,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桉树蒸腾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超过720μmol/m^2·s时,其蒸腾速率开始下降;不同透光度处理下桉树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峰值出现时间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均在500~720μmol/m^2·s的光强范围,峰值区间为0.018~0.024 g/cm^2·h。(2)幼龄叶的蒸腾容易受强光抑制,而大龄叶易受低光限制。(3)气温较低、蒸腾速率较小情况下,风速对桉树幼树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4)桉树蒸腾速率与饱和水气压差、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负相关。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82-85

摘要: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24′E,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600 m;短序润楠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中;广东地区为短序润楠的现在分布中心,在279份有效标本记录中有231份来自广东,约占82.8%;短序润楠的潜在分布区为粤、桂、琼、港、赣、湘、闽、川及黔等省份;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短序润楠的适生范围略有扩大,潜在分布区往北适当扩展,但是最适分布区显著减少,且最适分布区连续性变小。研究结果对现有短序润楠野生资源的保护、扩大引种造林和园林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珠海市1982——2009年耕地质量时空演变分析86-94

摘要:从土壤肥力、立地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产出4个角度综合选取12个指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与统计,分析珠海市1982-2009年耕地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质量1982年以一级耕地为主,2009年以二级耕地为主,1982年一级耕地转为2009年二级耕地的面积为18 005.37 hm^2,占2009年二级耕地的60.73%,白蕉、乾务和平沙有大量的一级耕地转为二级耕地。1982年珠海市一级和二级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5.96%和30.43%,而2009年珠海市一级和二级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25%和80.85%,耕地质量有大幅变化。1982-2009年期间,珠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耕地总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质量等级大幅下降,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斗门区,其次是金湾区,香洲区很少。

堆肥中木质素降解细菌MZ-9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95-103

摘要:在堆肥中依次采用铁氰化钾显色、愈创木酚显色、苯胺蓝(Azure-B)退色圈试验以及液体发酵验证试验测得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的活性分别高达9.53 U/m L、21.56 U/m L,木质素降解率达20.32%,从而筛选到一株高活性木质素降解菌株MZ-9。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MZ-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相似性为99.2%。产酶条件试验表明,当pH值8.0、培养温度37℃、接种量8%、培养时间6 d时,菌株MZ-9的Lac、MnP活性最高,此时木质素降解率为20.51%。因此,菌株MZ-9是一株优良的木质素降解菌株,在木质素降解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支撑。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糖化水平研究104-111

摘要:将前期从木薯生境中分离、保存的298个菌株,通过平板测试,筛选到57个可产纤维素酶活的菌株,其中酶活性效果最好的菌株(水解圈最大,将其赋值得分为3)所占比例为40.9%,酶活性依次减弱的菌株所占比例(赋值得分为2和1)分别占27.9%和24.6%。采用DNS法测定57个菌株的糖化水平和酶活力,结果显示,10株细菌具有较好潜力降解纤维素,其中菌株HWY-3-9的糖化和酶活力最好,产糖量为0.1852 mg/m L,酶活力为0.0012 U/m L,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层厚度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112-117

摘要:采集不同土层厚度下由石灰岩及白云岩发育的土壤样品,并对其上生长的植被进行调查,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分析地上植物多样性与地下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石灰岩发育的薄土外,随着土层厚度的减少,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及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表现为厚土〉中土〉薄土,特别是在草本层及灌木层表现较为明显;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从5种减少为0,薄土区无乔木树种生长;同等土层厚度下石灰岩发育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白云岩发育土壤;地上部分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与地下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2种甘蔗病害胁迫果蔗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表达分析118-123

摘要:在眼斑病和轮斑病病原菌侵染下,分析果蔗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在侵染初期的表达情况,为后续克隆关键抗病基因、研究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已克隆的7条果蔗RGAs可视为来源不同的3个基因片段。将2种病原菌分别针刺接种到感病基因型黔糖3号和抗病基因型黔糖5号叶片后,3条果蔗RGAs在2种病害侵染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上调,RGA12478对两种病害的响应最为迅速,RGA5的表达量最高,尤其在轮斑病菌的胁迫下,RGA5在胁迫后12 h的表达量大约分别是同时间点RGA12478和RGA36表达量的16倍和6倍。因此,RGA5可认为是果蔗在抵御轮斑病和眼斑病侵染初期发挥主要作用的抗病基因片段,后续应结合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作为关键抗病候选基因研究其功能和在外源信号因子作用下的表达情况,全面了解该抗病基因的抗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