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农业科学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广东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林学、土壤肥料·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现代农业产业研究
2015年广东水禽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1-6

摘要:世界水禽产量近年小幅提升,产品贸易呈现出从亚洲市场向欧盟市场扩散的趋势。我国水禽生产处于恢复性增长,但价格受国际禽流感和国内消费疲软影响有所下跌。广东水禽生产量继2013年较2012年有所降低后,2014年全省水禽生产量继续小幅减少(鸭总饲养量同比减少4.93%、鹅总饲养量同比减少0.65%),家禽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2015年广东水禽养殖成本和产品价格均有小幅下降。针对目前广东水禽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强优质品种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升水禽产业化水平、优化水禽产业结构、重视水禽品牌化发展、加快水禽业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2015年广东肉牛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7-11

摘要:对2014年广东肉牛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价格变化、科技发展等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肉牛产业存在良种普及率低、配套体系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广东肉牛产业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推广先进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动物防控体系、加强市场培育和引导等对策建议,并对广东2016年肉牛价格进行了预测。

2015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12-17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鳗鱼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从鳗鱼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产业化、鳗业供需情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5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2015年广东鳗鱼价格的变化,预测2016年鳗鱼价格的走势。最后提出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营造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全程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扩大鳗鱼品种,积极发展异种鳗养殖;实施品牌战略,构建现代鳗鱼产业体系;推动鳗企抱团,创建鳗鱼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等。

2015年广东对虾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18-22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虾产业的生产和贸易情况,重点阐述了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对虾的区域分布、产量、供需、饲料销售、加工以及种苗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2015年对虾产品价格情况及影响因素,并预测2016年对虾价格走势,针对目前广东对虾种苗质量不稳定、病害发生率高、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低等现状,提出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5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23-27

摘要: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广东省罗非鱼产业存在苗种紧缺、病害频发、药残问题严重、内销市场开发不力、出口竞争激烈、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大等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技术研发,加强良种体系建设,提高良种供给能力,推动健康养殖模式,构建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全面开发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外市场等对策和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粳型亲籼系常规稻育种价值探讨28-31

摘要:籼粳交是扩大遗传基础和选育突破性品种的重要手段,粳型亲籼系在籼粳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粳型亲籼系指具有籼型花粉不育基因型的粳型品系,1994年由张桂权首次提出,粳型亲籼系培育成不育系并成功组配了籼粳型杂交稻;梳理了粳型亲籼系与广亲和、特异性亲和、籼粳型杂交稻、籼粳型常规稻、粳型亲籼系、掺粳籼稻、籼粳架桥等的关系。粳型亲籼系不能作为常规稻品种的原因是粳型亲籼系的培育效率低下,难以应用于常规稻育种的原因是粳型亲籼系培育效率低下和较小的育种规模,但在籼粳交育种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粳型亲籼系在常规稻育种中显现出重要的利用价值,阐明了如何发挥其价值的育种策略,利用粳型亲籼系培育掺粳籼稻品种的育种效率高,初步开展了粳型亲籼系的选育。

鲜食甜加糯玉米广彩甜糯7号的选育及覆膜栽培技术32-37

摘要:广彩甜糯7号是以09N93为母本,TN5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甜加糯玉米品种,其后代鲜食果穗上具有25%超甜粒、75%糯粒。该品种2012—2013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4年参加广东省春季糯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广彩甜糯7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系统介绍了广彩甜糯7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覆膜栽培原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鲜食玉米生产发展服务。

低磷钾胁迫对甜、糯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38-42

摘要:采用N_1P_0K_0(只施氮肥)、N_1P_1K_0(施氮磷不施钾肥)、N_1P_0K_1(施氮钾肥不施磷肥)、N_1P_1K_1(氮磷钾肥均施)4个处理,研究低磷钾胁迫对甜、糯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_1P_1K_0、N_1P_0K_1处理较N_1P_1K_1处理,5个品种的株高、地上部分干物重、产量及相关指标均有降低,N_1P_0K_0处理各品种的株高、茎粗、干物重和产量与N_1P_1K_1比较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品种之间差异较大。甜、糯玉米可以通过生理反应和改变根系构型适应低营养养分水平。甜、糯玉米通过改变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分配适应低营养水平。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5个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津科糯209、美玉香甜16号、华美甜8号耐低钾能力高于华密和燕禾金2005,美玉香甜16号、华密、燕禾金2005耐低磷能力高于津科糯209、华美甜8号。

大豆GmMYB138A基因的克隆及冷胁迫诱导表达分析43-48

摘要:根据大豆基因组信息,从大豆品种吉林32中克隆了1个转录因子基因,该基因对应大豆基因组中的CDS Glyma02g0302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MYB转录因子类型,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进化树分析将它与1R-MYB蛋白聚为一类,并与大豆MYB138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可达96%,将其命名为GmMYB138A;进一步利用qRT-PCR分析GmMYB138A响应冷胁迫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该基因表达逐渐增加,并在胁迫24 h达到高峰,提示GmMYB138A可能参与大豆的冷胁迫应答过程。

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抗旱性研究49-57

摘要:含斑茅血缘的甘蔗亲本对改良甘蔗品种的抗旱性很重要。以ROC10作对照,在苗期和伸长期对含斑茅血缘的5个甘蔗亲本YCE03-106、YEC04-42、YCE07-24、YCE07-56和YCE07-71进行水分胁迫试验,从株高伤害率、丙二醛(MDA)、相对质膜透性(PMP)、光合潜能(Fv/Fm)与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5个方面采用显著性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分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YCE03-106抗旱性最强。

甘蔗遗传改良研究进展58-63

摘要:甘蔗属于多年生热带亚热带的大型草本植物,是公认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效率最高的植物之一。甘蔗作为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品种改良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甘蔗传统育种和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蔗茎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甘蔗遗传改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了便于育种人员充分了解甘蔗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针对甘蔗常规育种、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避雨栽培对广东寄接梨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64-68

摘要:以棠梨为寄接砧,嫁接早熟砂梨品种粤引早脆梨花芽,比较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寄接梨果实生长发育期比露地栽培长10 d,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栽培大,单果重量显著提高。避雨栽培果实果皮呈黄白色,色泽均匀鲜亮,果点小且不明显,锈斑少,果实外观得到明显改善;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提高13.6%和11.9%,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则分别降低13.3%和15.1%,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的寄接梨果实内在品质优于露地栽培,这为避雨栽培技术在广东寄接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杧果FPPS基因的鉴定和序列分析69-75

摘要: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EC∶2.5.1.1)是倍半萜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萜类合成过程中有关键作用。以杧果FPPS基因为研究对象,以拟南芥FPPS基因为参考,通过BLAST方法从番木瓜、金钱橘、甜橙、苹果、小果野蕉、桃子、白梨、葡萄、中华猕猴桃、无油樟基因组数据中获得了FPPS基因,共19条FPPS基因序列,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进化结果显示:双子叶植物纲果树与单子叶植物纲果树关系较远,同是双子叶植物纲的果树关系较近,同科果树亲缘关系更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氨基酸序列中,酸性蛋白占94.7%,稳定性蛋白占84.2%,有信号肽的蛋白占5.3%,有导肽的蛋白占10.5%,所有蛋白均为有明显跨膜现象的亲水性蛋白;所有FPPS基因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中,均有蛋白活性位点。

毛马齿苋种子休眠与萌芽特性研究76-80

摘要:为提高对毛马齿苋种子萌芽的认识,研究其种子休眠和萌芽的特性,为其育苗栽培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毛马齿苋种子初生休眠期约25 d,室温存放30 d可完全解除休眠;种子为严格需光发芽种子,在弱光条件下不能萌芽,能被诱导进入休眠;解除休眠的种子比新采摘种子光敏性增强,萌芽高峰提前1 d;种子萌芽喜好高湿环境,土壤水分越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就越高。毛马齿苋育苗宜采用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催芽2~3 d,播种于土表,采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严格保湿,保证光照,利于种子整齐出苗。

流溪河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81-89

摘要:为探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根、茎、叶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15种常见种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根、茎、叶的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的比值。结果表明,物种、植物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15种植株幼苗普遍表现为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高,根部的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乔木树种幼苗和灌木树种幼苗的NSC及其组分含量在植物根部和叶片中无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树种幼苗茎的可溶性糖与NSC含量也无显著差异,但常绿乔木的茎可溶性糖/淀粉显著高于灌木,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的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植株幼苗的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同时也反映了其应对环境的不同生存策略。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优化布局研究90-97

摘要:以福建省现状林地、园地、草地和部分未利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花榈木、红豆树、降香黄檀3个豆科珍贵树种生长的立地要求,从地形、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选取评价因子,借助GIS技术和修正的加权指数及模型对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屏蔽不适宜用地,基于"适地适树"的用地优化布局理念,采用优势适宜性指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优化布局研究,将花榈木、红豆树和降香黄檀适宜用地分别划分为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3个等级,制作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优化布局图,并进行分区评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不同土壤类型和降雨量对吉林省大豆产量和施钾效果的影响98-102

摘要:通过2005—2010年连续6年166个大豆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均对吉林省大豆产量和施钾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大豆在冲积土地区增产显著,其产量和钾肥的施用效果显著高于白浆土和暗棕壤地区。吉林省降雨量年际间变化显著,明显影响大豆产量。干旱或涝害均会造成大豆的明显减产,且降低钾肥的施用效果,涝害尤为严重。不同生态区因其光照、温度等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吉林省中部种植区产量明显高于东部种植区,但东部地区施钾增产效果显著。因此,吉林省大豆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微调施钾量,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钾肥利用率。

盐胁迫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其酶活性的效应分析103-108

摘要:研究4个盐胁迫梯度下4个甘蔗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水平为0.0%、0.2%、0.5%、0.8%下,甘蔗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尤其在有盐与无盐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甘蔗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对盐分敏感,它们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急剧减少,土壤酶的活性亦是同样的表现;相关、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间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和典型相关性,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间有显著的偏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