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喷施“九二○”对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影响

摘要: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考察其在自然条件和喷施“九二○”条件的柱头外露率,了解其柱头外露特性,研究喷施“九二○”对不育系柱头外露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各不育系柱头总外露率介于79.8%~87.1%之间,处于较高水平,GD-7S最高,各不育系外露柱头都是单边外露居多.在喷施“九二○”条件下,各不育系(除GD-7S)柱头总外露率得以提高,普遍提高柱头单边外露率,对柱头双边外露率则因不育系而异,兴86S柱头总外露率对“九二○”反应最好,提高程度最高.可见,“九二○”能提高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尤其是单边外露率.
1-3

不同配施菌糠肥料对污灌区玉米Cu、Pb、Cr吸收及转移的影响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施菌糠肥料对污灌区土壤种植玉米生长发育及不同部位(根、茎、叶、穗)中重金属元素(Cu、Pb、Cr)吸收与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配施菌糠处理相比,施用不同配施菌糠肥料后,玉米各部位干重及株高均有所增加.(2)玉米地下部Cu、Pb含量平均增加11.20%、17.12%,Cr含量平均减少24.13%;地上部Cu、Pb含量减少;叶片Cr含量增加.(3)玉米对Cu的转移系数、富集系数降低,且均小于1;对Pb的转移系数、富集系数降低,其中对Pb的转移系数大于1;对Cr的转移系数、富集系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且转移系数大于1.说明施用不同配施菌糠肥料可有效降低玉米对Cu、Pb、Cr3种重金属的吸收,同时降低Cu、Pb元素向地上部的转移率,将由地下部转移到地上部的Cr元素固定在玉米叶中,降低其他部位的Cr元素含量.
4-8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NaCl胁迫对大豆芽抗氧化品质的影响

摘要:以东农50大豆为材料,采用不用浓度(0、0.05、0.10、0.15、0.20 mol/L)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分析大豆芽萌发过程的丙二醛、脯氨酸、维生素C以及多酚和黄酮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并通过过氧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大豆芽的抗氧化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高于0.1 mol/L时,大豆芽的生长以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积累受到明显抑制,其抗氧化品质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9-14

不同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摘要: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品种,采用黑膜和白膜两种不同地膜覆盖,以不盖膜为对照,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促进木薯生长发育、调节木薯生理机能,改善农艺性状,提高块根产量有重要作用,其中,黑膜覆盖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黑、白膜覆盖处理的块根产量分别提高42.38%和29.37%.可见,地膜覆盖尤其是黑膜覆盖是提高木薯产量的有效措施.
15-18

石斛观赏利用价值综合评价

摘要:对收集的46种石斛原生种进行了5年引种驯化和观察,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花色、花径、花型、花朵数、花期长短、花香、自然花期、唇瓣、成活率、抗病、抗虫、生长势、株高、株型、假鳞茎形状、节间距、假鳞茎颜色、叶色、叶质地、叶形、新芽数、座果率等2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石斛观赏利用价值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成活率对石斛观赏利用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权重为14.3%;其次是株型,其权重为1 3.4%;第三是花色,其权重为13.3%.46种石斛原生种聚类分析结果发现:Ⅰ级10个,占21.7%;Ⅱ级18种,占39.1%;Ⅲ级11种,占23.9%;Ⅳ级7种,占15.2%.采用此评价体系,筛选出越南原生种石斛种类蜻蜓石斛、黄喉石斛、越南黄贝壳石斛以及我国原生种石斛种类鼓槌石斛、密花石斛、球花石斛、喇叭唇石斛、重唇石斛、金钗石斛、杯鞘石斛10种石斛观赏利用价值最佳,这些优良种类可直接组培繁殖进行盆花生产.
19-25

西藏乌头属植物多样性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探明西藏现有乌头属植物73种,占全国乌头属植物总种数(含变种)的20.50%;该属资源丰富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且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现较明确的药用种类有13种,占西藏乌头属植物总种数的17.81%;其特有性极高,中国特有种66种,其中包含西藏特有种40种,中国特有的比例达到90.41%,西藏特有也高达54.79%.在对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资源圃、保护野外生境、合理有序开发和尽快进行新品种培育等保护开发建议.
26-3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低温胁迫下3种含笑对外源ABA及SA的生理响应

摘要:以多脉含笑(Michelia polyneuraC.Y.Wu)、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平伐含笑(Michelia cavaleriei)3年生平茬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喷施激素ABA、SA对3种含笑的叶绿素(Chl)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等抗寒性审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BA和SA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3种含笑低温胁迫期叶片SP含量及SOD活性,降低了REC及MDA含量,减缓了叶绿素降解,从而缓解了低温对3种含笑幼苗的伤害程度,其中以ABA 25 mg/L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34-38

ZS-SJZ结缕草与60Co-γ辐射诱变新品系的抗寒性比较

摘要:采用低温(5、10、20℃)处理ZS-SJZ结缕草(ZSS)及60Co-γ辐射诱变后筛选的2个新品系(ZSS-50-1和ZSS-60-2),通过测定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5个生理指标,同时观测草坪草颜色和盖度变化,比较3种材料之间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3种材料的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呈增大趋势,草坪颜色评分和盖度降低.在5℃低温胁迫下,新品系的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MDA含量、颜色评分和盖度高于ZSS,而SOD活性低于ZSS.利用隶属函数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3种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ZSS-50-1>ZSS>ZSS-60-2.
39-44

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红壤∶腐殖土=1∶0(ST1,体积比)、红壤∶腐殖土=3∶1 (ST2)、红壤∶腐殖土=1∶1 (ST3)、红壤∶腐殖土=1∶3 (ST4)4个土壤养分水平以及对照(Wl)、轻度干旱胁迫(W2)、中度干旱胁迫(W3)和严重干旱胁迫(W4)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分别随着土壤养分与水分的降低而降低;猪血木幼苗不同营养器官生物量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并在ST3土壤基质下达到最大值;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而水分饱和亏和水分组织密度则增加.
45-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生物炭对诺氟沙星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摘要:以甘蔗渣为前驱材料,在3种温度(350、450、550℃)下制备不同碳化度的生物炭(分别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诺氟沙星在砖红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砖红壤和生物炭土壤上(W/W,1.0%)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包括快速和缓慢两个阶段,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砖红壤和生物炭土壤吸附诺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r≥0.963,P<0.01);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5%、0.8%、1.0%的3种生物炭提高了砖红壤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添加生物炭后砖红壤对诺氟沙星的单点吸附值是砖红壤的1.04~2.34倍.诺氟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吸附过程能够采用Freun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和Tekmin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r≥0.910,P<0.05);生物炭土壤对诺氟沙星的非线性吸附过程主要受到表面吸附作用、分配作用和其他微弱作用力共同影响.生物炭的施入可以提高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从而降低有机污染物的生态环境风险.
52-58

氮肥形态对菜地土壤N2O排放与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广东菜地土壤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用密闭式静态箱法,对施用酰胺态氮(尿素)、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和对照菜地土壤N2O排放进行连续监测,并对蔬菜产量、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明显增加了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各处理排放通量高峰出现在施肥后2d和3d,从大到小依次为施酰胺态氮0.22 mg/m2·h、施硝态氮0.18 mg/m2·h、施铵态氮0.14 mg/m2·h、对照0.11 mg/m2·h,施肥后6d排放通量与对照持平.施用不同形态氮肥与对照比,显著提高了蔬菜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含量,但各形态氮肥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施用铵态氮(硫酸铵)能够有效降低N2O排放,同时保证蔬菜产量.
59-6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金心也门铁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摘要:通过形态学观察、诱导产孢、致病力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引起广州地区金心也门铁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病原菌在金心也门铁植株上接种后表现近圆形或椭圆形水渍状病斑等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植株一致;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期为白色,后转为紫红色,大型分生孢子有3~5个分隔,呈纺锤形至镰刀形,基部有脚胞;供试菌株的rDNA-ITS与GenBank中已有的Fusarium oxysporum,登录号为LN828176.1、LN8-28174.1、KM282627.1的序列相似性均高达100%.
68-71

黄板对棉田美洲斑潜蝇的诱集效果研究

摘要:美洲斑潜蝇具有分布广泛、寄主种类多的特点,因其幼虫潜入植物叶表为害叶肉组织,对植物造成伤害,从而对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利用系列色板对棉花田美洲斑潜蝇进行趋性试验,在筛选不同色板诱集效果的基础上,对色板放置高度和位点,以及美洲斑潜蝇上板节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存在显著差异,黄板的引诱效果显著好于其他颜色粘板;黄板悬挂于高于棉花冠顶20 em和放置于棉田中央其诱集效果最好;美洲斑潜蝇在各时段上板数量无显著差异.
72-75

10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防治效果

摘要:为筛选出对荔枝蝽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品种,在室内用喷雾法研究了10种杀虫剂不同浓度下对荔枝蝽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荔枝蝽的毒力,2.5%功夫SC≥2.5%敌杀死EC>20%甲氰菊酯EC>50%噻虫胺WG>10%醚菊酯SC>5%啶虫脒ME>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25%噻嗪酮WP;田间对荔枝蝽的杀虫效果以2.5%功夫、10%醚菊酯、2.5%敌杀死3000倍和50%噻虫胺2 000倍最佳,其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4.93%、93.46%、91.14%和92.93%.上述对荔枝蝽效果优良的拟除虫菊酯类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品种可轮换使用,这对环境及该虫的可持续治理将更有益.
76-79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贮藏加工

柑桔果醋酿造用菌种分离及其生产性能测定

摘要:为筛选出适于柑桔果醋酿造的专用菌种,提高果醋品质,以自然酸发酵的柑桔醋液为菌源,利用钙平板筛选性能优异的醋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及产酸量、产酯量、耐酒精度、耐温性能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41株醋酸菌,其中ZY.C4和ZY.A5菌株产酸量较高,经鉴定分别为苹果醋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和恶臭醋杆菌(Acetobacter rancens),均不产生肠毒素.ZY.C4菌株的产酸产酯能力、耐温性能和耐酒精能力均优于ZY.A5菌株和对照菌株沪酿1.01,其最适发酵时间为5d,最佳发酵温度为31℃,最适初始酒度为7%;传代5次性能稳定,适合于柑桔果醋酿制.
80-85

黔产竹节参根人参皂苷提取工艺与RP-HPLC含量分析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黔产竹节参的提取工艺技术和RP-HPLC建立多种人参皂苷的检测方法,结果发现,黔产竹节参根人参皂苷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材液比1∶10,甲醇浓度65%,提取温度50℃;在波长203 nm下,Re、Rg1、Rg2、Rh1、Rh2的线性回归方程依次为y=42.08x+24.25、y=52.23x+43.87、y=40.09x+3.51、y=115.36x+32.41、y=98.46x+30.52,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在0.18~15.45 μg和0.996~0.998之间,仪器重现性好,稳定、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高;人参皂苷单体含量随着竹节参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提高;除Rg2外,5年生竹节参的Re、Rg1、Rh1、Rh2含量均超过1 mg/g;在相同年限的不同生长时期,Re含量均高于其他4种,可见Re为黔产竹节参根的标志性人参皂苷.
86-90

真空浓缩椰浆的护色工艺研究

摘要:浓缩椰浆是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易受高温等因素影响发生褐变.探究了影响真空浓缩椰浆褐变的相关因素,发现美拉德反应是导致其褐变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护色剂筛选及响应面试验,得到了对真空浓缩椰浆褐变抑制效果显著的护色剂组合:EDTA-2Na 0.01%,柠檬酸0.176%,VB-Na 0.040%.
91-96

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摘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适宜的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为白蜡多年菌的开发利用及其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适宜碳源为蔗糖,最适浓度为40 g/L,适宜氮源为硝酸铵,最适浓度为1g/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最适初始pH为5.5、最佳装液量为125 mL、最适温度为27℃、最适转速为150 r/min、最适培养时间为9d.在此最适培养条件下,菌丝胞外多糖的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5.6%.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