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4.5、6、7.5t/hm^24种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直播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等指标,探讨不同麦秸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直播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效穗数随着麦秸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秸秆还田量在6t/hm^2时,直播水稻较对照增产17.9%,过量的秸秆还田量(7.5t/hm^2)导致每穗粒数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降低直播水稻生长前期干物质的积累、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提高直播水稻生长后期的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干物质的积累和叶面积指数,过量的秸秆还田会使各项指标降低,盆栽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为6t/hm^2。表明秸秆还田量为6t/hm^2有利于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1-6

施用液体复合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合理使用液体复合肥套餐(A,B,C)对松嫩平原高产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3个典型种植户,综合比较常规肥料施肥和液体肥料施肥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液体复合肥处理明显提高结实粒数,增产6.08%~18.35%,增产效果显著;液体肥料处理产出投人比分别达2.55、2.72和2.52,较常规肥料处理提高18.87%、9.85%和4.24%,净收益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34.78%、16.04%和9.11%,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液体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还可减少施肥用工,用工成本可降低795~930元/hm^2。液体肥料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施用,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以及节省人工,在水稻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7-1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金沙柚生理变化的影响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干旱胁迫处理(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金沙柚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合成加快,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复水20d后,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CAT活性与干旱胁迫表现一致,而MDA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各处理下生理指标均随着试验时间推移产生一定程度变化。各生理指标通过协同作用,为金沙柚应对干旱及早涝急转环境变化起到保护作用。
12-18

鼎湖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藤本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摘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拍照、记录、标本采集和室内查证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藤本植物进行多样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花、果、叶、形4方面对该区域的野生藤本植物进行综合观赏性评价,以观赏等级达到Ⅱ级(观赏性较好)或Ⅰ级(观赏性好)作为观赏藤本植物的标准,共筛选出60科(含3个大科,12个中等科,23个寡种科及22个单种科)119属184种野生观赏藤本植物。其中观赏等级为I级的有54种、占29.3%,观赏等级为Ⅱ级的有130种、占70.7%;生活型方面,木质藤本有98种、占53.3%,草质藤本有86种、占46.7%;生长型方面,攀援类有58种、缠绕类有83种、吸附类有23种、蔓生类有20种,分别占31.5%、45.1%、12.5%和10.9%;观赏类型方面,观叶类有62种、观花类有78种、观果类有17种、观花果类有27种,分别占33.7%、42.4%、9.2%和14.7%。整理归纳出该区野生观赏藤本植物名录及每种植物具体的生活型、生长型、观赏类型和观赏等级,并分析鼎湖山野生观赏藤本植物在不同园林绿化空间中的应用,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19-26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不同苎麻/榨菜(茎瘤芥)套作方式对土壤有效养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给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分析了不同套作方式各要素(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榨菜品种及不同施肥量,苎麻品种均为中苎2号)对土壤有效养分及肥力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处理对土壤pH值、有效养分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的种植密度、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对土壤中几个与养分利用相关的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实际麻菜套作应用中,可根据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套作方式,在获得额外经济效益(榨菜)的同时,改善麻园土壤品质。
27-31

广东耕地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通过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对1984年后的广东耕地土壤速效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全省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水平增加了近1倍,年平均增加1.8mg/kg,全省监测点速效钾含量属于中上水平(大于100mg/kg)的频率由“七五前”的10.1%上升到“十二五”期间的38.4%,提高幅度超过28.3%,而属于低水平(小于100mg/kg)的频率在相同时期内则由89.9%下降到61.5%,全省土壤速效钾整体仍处于较缺乏水平;不同区域的耕地土壤速效钾增加速率明显不同,其中珠三角地区速效钾含量增加76mg/kg,增幅为155%,年平均增加2.6mg/kg,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施用钾肥是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不同耕地利用类型、施肥处理、秸秆是否还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密切关系。
32-36

粤北山区耕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以韶关南雄市黄坑镇耕地为例,利用地统计学、GIS和主成分分析法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布及综合肥力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非常丰富,平均值分别为186.25、40.39mg/kg,全氮含量中等,有机质、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偏低;肥力元素变异系数在13%~69%之间,均为中等强度变异;碱解氮具有弱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磷、有机质、全氮、pH值、速效钾、缓效钾空间自相关性依次增强;土壤综合肥力总体中等偏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肥力东北及东部较高,中部、西南部相对较低。
37-43

两种锌肥对菜心生长的影响

摘要:采用500、1000、1500mg/L硫酸锌及86mg/L禾丰锌对菜心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锌肥对菜心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禾丰锌肥比硫酸锌肥在促进菜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菜心产量、改善菜心品质方面效果更显著,禾丰锌肥处理菜心经济产量可高达16.13g,是对照的2.61倍;每100g鲜重Vc含量高达125.49mg,是对照的1.36倍。但不同浓度的硫酸锌肥对菜心生长也有影响,以1000mg/L锌肥处理效果较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17.45mg/g,是对照的1.22倍。500、1500mg/L锌肥处理也能促进菜心生长,但效果不大。
44-50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水稻品种(组合)对稻黑孢霉菌的抗性评价

摘要:在稻黑孢霉菌常发病区广东阳江市白沙,对7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黑孢霉菌自然诱发鉴定,采用病情指数对品种抗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对该病原的抗感性差异显著。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组合)数分别为0、1、7、17、15、37个。表现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如五粤占2号、粤澳占、乡意浓1号、长优736、H两优野占、新两优117等,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20~30;而高感品种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50以上,如鹏稻2号、湛黄占、合莉丝苗、粤标5号、禅增占、圳优21、美优丰占、II优916等,其中鹏稻2号对稻黑孢霉菌表现高度感病,其病情指数达100,产量损失严重。
51-54

海南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明确海南油茶炭疽病的病原,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分子序列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3.0~20.3pm×3.7~6.2μm;基于转录间隔区和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与胶孢炭疽菌标准菌株处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其自展支持率达100%;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差异均显著,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海藻糖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28℃和6。据此将海南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U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55-59

绿僵菌素与化学农药混配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

摘要:采用叶片浸渍饲喂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多杀菌素、绿僵菌素对西花蓟马二龄若虫的毒力,并通过Horsfall法和共毒系数法确定最佳混剂和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若虫毒力大小是绿僵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绿僵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表现出最明显的增效作用,当绿僵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比值约1:4时,增效效果最显著。
60-6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贮藏加工

某铅锌矿周边地区大米重金属污染评价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摘要:采集了广东某铅锌矿周边90个水稻样品,分析籽实大米中重金属Cd、Cr、Pb、As和Zn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大米的污染情况,并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多介质暴露评价模型(MMSOILS模型)对重金属经大米摄人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大米重金属Cd、Cr、Pb、As、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098、0.4727、0.1746、0.0401和15.8100mg/kg,仅有cd和Pb超标,超标率分别为83.33%和31.11%。Cd、Cr、Pb和As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2.0490、0.4727、0.8732和0.2006,表明大米受到一定的Cd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有17.78%的大米样品未受污染,45.56%、24.44%和12.22%的大米样品分别受到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各重金属中仅有Cd和Cr的日摄入剂量超过USEPA的参考标准(Rfo),其平均风险商(日p)分别为2.740和1.0533,表明当地居民有一定的经大米摄人重金属Cd和Cr的风险。
64-70

芽孢杆菌C产亚硝酸还原酶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亚硝酸还原酶产生菌c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26%,蛋白胨0.2%,NH4C10.12%,K2HPO4·H2O0.2%,MgSO40.075%,KCl0.1%,FeSO40.004%,NaNO20.2%,在此条件下,酶活达到317.82U/mL,比优化前的190.26U/mL提高了67.05%。产生的亚硝酸还原酶的酶学性质表明,该酶被Mn^2+、Mg^2+、Na^+激活,受Fe^2+、EDTA抑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4;当温度低于50℃、pH值在7.0~8.0时,酶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与现有文献报道的筛选细菌相比较,该菌株亚硝酸还原酶产量处于较高水平。
71-78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畜牧水产

兽用抗生素加米霉素研究进展

摘要:加米霉素(Gamithromycin)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Marolides)兽用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RNA依赖性蛋白合成而起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加米霉素对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BRD)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及牛支原体等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动力学特点优良,吸收快,达峰时间短,生物利用度较高,可以在肺组织达到较高的组织浓度;加米霉素毒性低,在动物的可食性组织中残留较少,治疗无副作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牛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因此,在我国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其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研制与开发,现对其抗菌活性、药动学、毒性及残留、临床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79-83

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鳜鱼苗种培育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鳜苗种培育的影响,以翘嘴鳜鱼苗(体长0.7~1cm)为对象,在不同密度下投喂麦瑞加拉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小规格苗种(〈2.5cm)的放养密度宜在4000尾/m^3左右,大规格苗种(2.5~6.5cm)的放养密度不宜超过800尾/m^3。(2)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与鳜鱼苗养殖密度成显著正相关,水泥池中进行鳜鱼苗种培育不宜密度过高,密度越高,疾病暴发的风险越大。(3)分级过筛选取鳜苗体长为2~3、5-6、8-9cm时的3个节点进行,保持饱食投喂,能较好地提高鳜鱼苗种的整齐度,降低残食率,提高成活率。
84-88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砂糖桔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影响砂糖桔生理代谢、生长发育、病虫害抗性和品质的众多基因,以无籽砂糖桔幼叶为材料,应用SMART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检测文库发现其库容量达到1.36×10^6,重组率为95%,插入片段绝大多数分布在0.6~2kb之间,有36%的插入片段是全长cDNA。随机挑选224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1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编号为KJ000019。基因的CDS长429bp,5’UTR为43bp,3’UTR为235bp,编码长度为14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有1个长度为193bp的内含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5.4ku,等电点为6.96。该蛋白N端含有长度约为22aa的信号肽序列,指导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剩余部分是一个典型的Barwin保守结构域,具有几丁质酶的活性,在受到细菌、真菌侵染时可以分解部分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抗病作用。
89-95

弧菌基因组中整合性接合元件(ICEs)的预测分析

摘要:整合性接合元件(IC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可以自主移动的遗传元件。ICEs通过水平移动整合到弧菌的染色体上,所携带的新基因有助于宿主在特定生存环境下获得生长优势。为考察ICEs在弧菌生长中发挥的作用,采用PrfC位点与核心基因相关的特征蛋白,进行了26株弧菌SXT/R391ICEs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全测序的26株弧菌中,只有3株霍乱弧菌的较大染色体上存在SXT/R391ICEs,对这3株霍乱弧菌上SXT/R391ICEs的抗性基因和热点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株霍乱弧菌的SXT/R391ICE的抗性基因和热点区域虽然都拥有类似的骨架结构,但从获取基因的得失情况可以判断,这3株菌SXT/R391ICE的进化优先关系。
96-10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生态环境

广东规模化猪场排污特征分析与评价

摘要:对广东地区10个规模化猪场污水污染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猪舍污水氨氮、总磷、CODcr、BOD5悬浮物含量和粪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277.4~921.8、57.6~132.8、677.4-5046,9、248.2-4122.5、374.8~3290.3mg/L及75420×10^43961610×10^4个。多数猪场处理设施排水中各污染指标值较相应猪舍排水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降幅分别为10.9%~97-8%、33.4%~99.0%、75.4%~95.1%、25.6%-99.3%、54.O%~97.3%和55.7%~99.9%。猪场排水污染物含量评价结果显示,猪场排水中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普遍,氮、磷养分、有机污染指标和悬浮物含量排放不达标主要集中于园洲镇、罗阳镇、龙溪镇、长宁镇等猪场。总体上,广东地区规模化猪场污水处理设施对猪舍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猪场排水中仍存在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现象。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