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1-7

110个四川主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及聚类分析

摘要:为选育出四川地区具有优秀抗性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完善四川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选取110个四川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对每个品种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大田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对反应型、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地对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水平进行分类筛选.结果显示:反应型、普遍率和终期病情指数三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1个,占参试品种的19.1%;中抗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23.6%;中感品种31个,占参试品种的28.2%;高感品种32个,占参试品种的29.1%.
8-1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4类茶叶及其茶渣主要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摘要:以绿茶、铁观音、红茶、普洱等4类茶及其相应的茶渣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类茶渣的茶多酚含量为4.2%~10.1%,显著低于其相应的茶叶(6.5%~17.8%),但仍相应保留其茶叶的60%以上;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1%~1.4%,亦显著低于相应茶叶(1.2%~2.2%),但仍为相应茶叶的60%以上;相反,粗纤维含量(13.0~19.0%)显著高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10.0%~16.0%).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该4类茶渣粗蛋白含量(26.0%~35.0%)稍高于相应的茶叶(25.0%~35.0%),水分含量(7.81%~8.82%)显著高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4.5%~7.2%);相反,粗脂肪含量为1.5%~4.5%,显著低于相应茶叶的含量(4%~11%);总灰分(3.3%~4.7%)亦显著低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5.0%~7.0%).可见,茶渣仍含有茶叶较高的活性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主要营养成分,为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4-20

普洱茶优势菌株产黄青霉的功能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为了解产黄青霉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功能和安全性,利用普洱茶中分离、鉴定得到的产黄青霉,接种于潮水量35%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30℃发酵25 d制备得发酵样,进行感官、理化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样相比,发酵样香气甜浓、汤色棕红、滋味较醇和,茶多酚、可溶性糖、茶褐素、红度和黄度等变化较为深刻,且桔青霉素和展青霉素均低于国内外限量.说明产黄青霉适于普洱茶的渥堆发酵,且发酵样的安全性高.
21-24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张溪香芋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摘要:以张溪香芋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香芋组培苗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移栽基质对香芋组培苗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张溪香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0.1%HgCl2(加2滴吐温-20)5~6 min消毒效果最好;较适宜张溪香芋茎尖诱导分化的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15 mg/L、增殖倍数达5.3,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0.20 mg/L+NAA 0.20 mg/L,炼苗移栽基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4∶1∶1为最佳.
25-29

广东省蓝莓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蓝莓由于其高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世界各地蓝莓专家也在逐步培育蓝莓新品种,就蓝莓产业化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理论支撑和种植技术研究,并不断致力于拓宽蓝莓种植纬度.阐述了国内外蓝莓研究概况、我国及广东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广东省种植蓝莓的优势,针对目前制约广东省蓝莓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并展望了广东省种植蓝莓的发展前景.
30-34

美国流苏种子休眠原因探析

摘要:美国流苏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自然状态下需要18个月才能萌发成苗.为了解美国流苏(Chionthus virginica)种子休眠的原因,对美国流苏种子进行形态观察、种胚生活力测定、种子透水性测定以及种子各部分抑制物的生物学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流苏种子生活力较高,且各部分提取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白菜籽的抑制作用也增加,胚乳部分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由上述结果推测,美国流苏种子萌发潜力较高,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乳中存在抑制物质;其次是种胚自身具有一定的休眠特性;另外,种壳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对种子对外界环境条件中氧气、水分等的吸收影响不大,且种壳提取液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所以种壳不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35-39

哈尔滨春季70种观赏植物的展叶特征及选择对策

摘要:观察哈尔滨70种观赏植物春季的展叶特征,分析植物展叶时序性、叶片色彩属性及两者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哈尔滨春季设计中植物选择范围,为地域性植物色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70种观赏植物中,最早进入完全展叶期的是二月兰、紫花地丁、华北茶镳子和稠李,当候温达到16℃、日温差在10~12℃时,有37种植物(占52.9%)全部展叶,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季相景观效果.植物叶色的NCS叶色值分布在NCS S 1070-G950Y至NCS S 6020-G70Y的26个标准颜色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分别覆盖3、11、13种.其中NCS S 3060-G40Y和NCS S 4050-G40Y色值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0%和17.1%.
40-44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中山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特性的剖面分布特征

摘要:了解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状况,揭示影响土壤肥力的障碍因子,对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及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调查了中山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田、菜地、林地)土壤,测定了不同发生层次土壤的颗粒组成、pH值、有机质、氮、磷、钾、阳离子交换量等特性,分析了土壤肥力特性的剖面特征,评价了耕层(表层)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田、菜地土壤黏粒、粉粒含量高,林地土壤以砂粒、黏粒为主,土壤颗粒组成与成土母质类别密切相关.菜地、水田土壤耕层呈现酸化特征,具有含硫层的土壤酸性极强.林地土壤CEC最低,水田和菜地土壤CEC较高,人为管理和成土母质类型影响土壤CEC.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菜地耕层土壤有效磷极为丰富,林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低.土地利用方式深刻影响耕层(表层)土壤有机质、氮、磷的积累,钾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针对中山市土壤肥力特性,提出了合理管理土壤的建议.
45-50

不同基追比施磷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寻求滴灌水稻最适磷肥基追比方案,设计不同基追比处理(CK:无磷肥,T1:全基,T2:30%基+70%滴,T3:70%基+30%滴,T4:全滴),采用土壤分层取样、生育时期干物质测定和收获后考种的方法,研究不同基追比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较其他处理,T1处理的Resin-P、NaHCO3-p含量最高,HCl-P含量最低;T2处理的残渣-p含量最高,NaOH-P含量最低;T3、T4处理的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互有高低.30%基施、70%追施的施磷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大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67%、9.92%,类似趋势还表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上.
51-55

无机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条件优化

摘要:解磷菌对于提高土壤磷元素的有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包头地区草坪土壤微生物的筛选,获得3株具有稳定解磷能力的解磷菌P1、P2和P3,其中P1的解磷效果最佳;复合菌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解磷能力依次为P1:P3<P1:P2<P1:P2:P3<P2:P3,证实P1具有高效的解磷能力;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1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说明该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56-59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蜚蠊目:硕蠊总科)分子研究进展

摘要: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 (蜚蠊目:硕蠊总科)为一类钻蛀朽木生活的木食性蜚蠊(wood-feeding cockroaches),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澳洲、马来-印尼群岛以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该亚科分类学研究多数为早期的形态学研究,近年有少数新种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研究.NCBI网站共提交了弯翅蠊亚科59个分类单元,194条核苷酸序列.该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学方面已有较丰富的研究,主要用于推断属间和种间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同时根据这些分子证据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推断弯翅蠊亚科昆虫的种群扩散和生物入侵时间和方式,侧面猜测地理历史事件.另外,分子研究报道了一些弯翅蠊亚科体内的内共生物,并深入进行了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新技术方法在弯翅蠊亚科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60-65

木薯器官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化感作用

摘要:探索木薯器官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化感效果,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乙醇和水浸提块根形成期木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器官获得浸提液,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浸提液不同培养时间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乙醇和水浸提液均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两者无显著差异;(2)木薯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地上部;(3)地上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50~100mg/L浓度抑制作用较强;(4)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24h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72~120 h.
66-69

二氧化氯对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消毒效果研究

摘要:研究不同浓度二氧化氯(ClO2)对土壤和水体中香蕉枯萎病菌小型分生孢子和水体中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杀灭效果,为控制香蕉枯萎病和软腐病的传播提供依据.通过统计分析消毒前后镰刀菌孢子和细菌的数量发现:3 mg/L以上ClO2可将待测镰刀菌孢子100%杀灭;20mg/L的ClO2淹土不能100%杀死土样中的镰刀菌孢子;800 mg/L以上ClO2浇灌粉蕉根系周边的土壤可有效减少镰刀菌数量,高于1 500mg/L ClO2消毒液可将土壤中镰刀菌100%杀灭.二氧化氯消毒显著降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真菌的数量,并明显减少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类.5 mg/L的ClO2可将水体中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100%杀灭.研究结果表明,高于5 mg/L的ClO2进行水体消毒可有效预防枯萎病和软腐病通过水源传播,对发病蕉穴土壤的消毒可以使用1 500 mg/L以上的C]O2处理以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
70-73

二氯喹啉酸在水旱条件下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摘要:二氯喹啉酸是稻田常用的除草剂,通过在稻田土壤中施加不同含量的二氯喹啉酸后在淹水和不淹水条件下暗培养(25℃),探讨其对土壤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相同处理时间,稻田土壤施加二氯喹啉酸后,药剂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被激活的程度较大,而脲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也出现一定的波动,但均与对照的酶变化趋势同步.土壤中细菌PLFA大于真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细菌脂肪酸23:0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淹水状态下,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纤维素酶和脲酶受到含磷脂脂肪酸12:0、14:0、14:1、15:1、16:1、17:1、22:0、24:0、18:1n9t等微生物的调节,真菌生物量与淹水条件下相比,有所下降,二氯喹啉酸土壤PLFA总生物量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脱氢酶和纤维素酶呈一定的正相关.
74-79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贮藏加工

海南黄灯笼辣椒油树脂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摘要:以海南黄灯笼辣椒粉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油树脂,并采用GC-MS法对辣椒油树脂成分进行分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辣椒油树脂得率为标准,最优化的提取条件为:压力23 MPa,温度47℃,流量35 L/h,时间90 min;以辣椒素提取率为标准,最优的提取条件为:压力23 MPa,温度50℃,流量45L/h,时间90 min.利用GC-MS分析黄灯笼辣椒油树脂,共检出27组化合物,主要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辣椒素类物质(31.64%)、亚油酸(6.64%)、棕榈酸(4.84%)、反式肉桂醛(4.765%)、正二十七烷(1.675%)、芳姜黄酮(1.375%)、反式角鲨烯(1.325%)、β-谷甾醇(1.115%)、亚油酸甘油酯(1.075%).
80-87

热风-太阳能结合干燥加工龙眼干的工艺研究

摘要:利用热风干燥结合太阳能干燥的方式加工龙眼干,对比在不同温度、干燥时间以及物料装载量的条件下加工的龙眼干品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热风初烘与太阳能复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龙眼物料装载量200 g,热风初烘温度55℃,初烘时间16h,太阳能复烘时间8h.
88-90

3种保鲜剂对金枪鱼冻藏品质的影响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3种保鲜剂处理金枪鱼背肌的K值、TVB-N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与色差,以比较壳聚糖、茶多酚以及山梨酸钾3种保鲜剂对金枪鱼鲜度的影响,并得出各自最佳的保鲜浓度.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壳聚糖、茶多酚均对金枪鱼背肉有保鲜作用,最佳保鲜浓度分别为7、15、6g/L.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