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生育后期弱光胁迫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影响

摘要:以13份中籼型保持系、4份常规中籼稻和3份常规中粳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弱光胁迫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影响.在水稻生育后期采用人工遮光(遮光率为45%)模拟弱光胁迫,测定了弱光胁迫对SPAD、有效穗、千粒重、穗着粒数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系遮光5d后,SPAD、单株实粒数和经济产量受到显著性影响,两常规中稻除籼稻的单株有效穗数受弱光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均未受显著影响,说明中籼型保持系耐弱光能力低于常规中籼稻和粳稻.
1-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4-8

硒对大麦镉毒害的缓解效应研究

摘要:为了解硒对大麦镉毒害的影响,通过大麦幼苗水培试验,研究了3 μmol/L硒对50 μmol/L镉胁迫下大麦幼苗根长、株高、生物量积累、SPAD值、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处理对大麦幼苗镉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表现为大麦根长、株高、生物量积累和SPAD值恢复到对照水平,大麦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降低,并使镉相关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外源硒恢复了镉对大麦光合系统的损伤,降低了镉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缓解了镉对大麦幼苗的毒害,增强大麦对镉的耐性.
9-1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

摘要:简述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关键技术要点、栽培技术和配套设备,包括机械播种、管理(含整地、施肥、覆膜、打药、植保)、收获、干燥等机械化技术.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花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我国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提高花生机械效益提供参考.
14-17

渝东南土壤pH值与烟叶主要元素相关性分析

摘要:通过对渝东南烟区植烟土壤及烟叶成分进行分析,明确土壤pH值对渝东南烟区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以渝东南典型烟区彭水、武隆两县149份土壤样品及其对应的烤后中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别对植烟土壤pH、中部烟叶全钾、全磷、全氯、B 、Mn、Fe 、Cu、Ni、As等元素含量分布特性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彭水、武隆两县植烟土壤以酸性土壤(4.5<pH≤5.0)为主,最适宜烤烟种植的pH所占比例分别为26.2% 、36.8%,不同乡镇间土壤pH值总体差异性不大;(2)两县烟叶中各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总体变异幅度以Cu、As、全氯、Mn较大,以全磷最小,且不同乡镇之间烟叶各元素含量不尽相同;(3)土壤pH值与中部烟叶各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全磷含量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Mn、Cu含量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Ni含量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渝东南烟区植烟土壤酸化现象较为严重,通过改良酸化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当地烟叶品质.
18-2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及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NO3-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叶片数、根体积和地上部鲜、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各物质含量在不同器官中也有所不同,硝酸盐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叶柄>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表现为叶片>叶柄,POD、SOD、CAT活性表现为叶片>叶柄.
29-32

高温催芽时间对荔枝种子活力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2-7-6荔枝种子在40℃催芽1~8 d后常温催芽40 d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与长出胚芽天数,对照为室温条件下催芽.结果表明,40℃高温催芽4d对荔枝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超过4d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高温催芽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荔枝种子可耐40℃高温的临界时间为2d,超过2d种子的活力指数与相对胚根长迅速下降;高温催芽1~2 d对荔枝种子胚根生长抑制效果较小,当高温催芽时间大于4d时胚根几乎停止生长;40℃高温催芽1~2 d会推迟荔枝种子胚芽长出的时间,但能提高胚芽长出的整齐度,40℃高温催芽超过2d种子长出胚芽的整齐度开始降低,随着高温催芽时间的延长,荔枝种子长出胚芽的时间延后,整齐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3-36

反季节龙眼成花差异的碳素分析

摘要:具有相近树体状况的龙眼树在催花之后,有的可以成花,有的却只能抽生叶芽.为了研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成花和未成花两种反季节催花龙眼树为对比试材,研究了氯酸钾催花之后树体成熟叶、嫩叶、成熟枝、嫩枝、顶芽中碳素含量差别.结果表明:碳素在成花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成熟叶片碳素含量达到50.93 mg/g的树可以成花,成熟叶片碳素含量在37.40 mg/g以下的反季节龙眼难以成花.同时嫩叶成熟度对成花的影响很大,较为成熟的嫩叶含有较高的碳素含量,该类树也容易成花.这可以作为反季节龙眼树体催花的一个新的判定标准.
37-39

Ca2+抑制红掌佛焰苞季节性“绿耳”的生理效应

摘要:为抑制海南地区红掌季节性佛焰苞耳部变绿(俗称“绿耳”)的发生,以盆栽品种‘大哥大’(‘Dakot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Ca2+浓度处理对红掌佛焰苞季节性“绿耳”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随着Ca2+处理浓度增加,佛焰苞的“绿耳”发生率降低,且耳部色相a*值和彩度C*值均显著提高,佛焰苞中总花青素苷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增施Ca2+还有利于促进佛焰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从7月份开始增施浓度在8~10 mmol/L范围内的Ca2+,可使佛焰苞“绿耳”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善.
40-44

气候因子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为揭示影响宁夏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年均温度(℃)、4~9月平均温度、≥0℃年积温(℃)、年降水量(mm)、4~9月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湿润度、日照时数(h)以及无霜期(d)等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宁夏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综合因素为水分因子、热量因子、光照因子和干燥因子,贡献率分别为50.17%、21.82%、11.84%和8.80%,其中热量因子为负效应,干燥因子的作用无足轻重;影响半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综合因素为积温-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贡献率分别为63.76%和31.50%,积温-光照因子为负效应.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因子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分是影响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积温、光照是影响半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45-49

植物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是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迄今,对木本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大多属于抗寒性鉴定与利用,少部分为抗寒性测试方法研究,关于抗寒机理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鉴定植物抗寒性的方法主要有露地栽培鉴评法、寒冻灾害调查法、人工模拟寒冻天气法以及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法.国内外测试植物抗寒性的方法目前已形成特色,主要方法有生长状况测试法、冻害指数调查法、电解质渗出率法、生物电阻抗图谱法等.基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植物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应是植物抗寒生理研究的新方向.综合应用抗寒性鉴定与测试的方法,应是今后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
50-54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马鹿花5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摘要:采用PCR-DGGE技术对马鹿花5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垂直方向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Simpson指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马鹿花-墨西哥柏林、马鹿花-蓝桉林Simpson指数高于其对照,马鹿花-三年桐林、马鹿花纯林Simpson指数低于其对照;(2)水平方向上马鹿花-蓝桉林总体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高,马鹿花-墨西哥柏林丰富度最低,马鹿花-三年桐林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最低,相同条件下马鹿花纯林模式比马鹿花-三年桐林更优,中厚的棕壤较深厚的棕褐壤更适宜种植马鹿花.
55-58

覆盖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采用秸秆和黑地膜2种材料,研究了覆盖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覆草在低温季节(1~6月和10~12月),林地温度比对照均表现出高0.02~1.03℃;在高温季节(7~9月)覆草处理比对照低0.1~0.5℃,覆膜表现出稍高,但8月最高气温时还是比对照低;在林地温度日变化中,覆膜和覆草也表现出与季节变化相似的结果;覆草和覆膜对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都在30%以上,平均值超过60%;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性,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覆盖能降低林地抚育管理费,减少林地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林地覆盖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59-6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以贵州石漠化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水法,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的临界饱和持水量、水分渗漏速率及水分蒸散速率等参量的分析,研究其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模拟降水量130~140 mm为渗漏临界点,此时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145~165mm时,10 min内达到最大下渗速率;超过165 mm后,在前5 min就可达到最大值;而小于临界点时,水分均以蒸散方式损失,以平均0.00001122 g/s的速度减少.此研究发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63-66

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效益和肥料释放特性的影响初步研究

摘要:为探讨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以及肥料释放特性的影响,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麻溪工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施肥1年后的树高当年增长量为3%~17%,胸径当年增长量为1%~10%,施肥2年后树高的当年增长量为9%~35%,胸径当年增长量为16%~62%.随着杉木幼林的生长,与施肥前相比,施肥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全钾含量大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此外,袋控肥料的深层施肥可有利于肥料中氮素和磷素的释放,可提高肥料的长期效益.
67-7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粉蕉种植土镰刀菌分离与鉴定

摘要:利用PPA培养基对粉蕉不同生长周期根际土壤中镰刀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描述与鉴定,并分析粉蕉不同生长周期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群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粉蕉不同生长期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31株镰刀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31株镰刀菌分属于茄病镰刀菌(Fus 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串珠镰刀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随着粉蕉生长,粉蕉根际土壤中可分离的镰刀菌种类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菌株种类逐渐稳定.在生殖生长期,由于受到枯萎病病原菌的影响,土壤中镰刀菌种类产生显著变化,菌株种类数量显著增加.
74-80

中国荔枝病原真菌分离和鉴定

摘要:为了解全国荔枝存在的病原真菌种类,对来自全国6省18个市地的108个荔枝品种的162份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得到255个病原真菌菌株,涉及21个种,其中13种已有记录在荔枝上发生,8种未有在荔枝上报道出现.炭疽菌和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涉及荔枝品种最多,在荔枝叶片、果实和茎干上几乎都能分离到,霜疫霉菌(Peronphythora litchi)只在果实上分离到.叶部是病原真菌存在的最主要部位.
81-84

木荷和无患子等植物组方杀稻瘟剂的药效及其安全性

摘要:为确定所研制的植物源组方杀稻瘟剂(SSMC)的药效及其安全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药剂喷雾法研究了该制剂的体外抗稻瘟病菌活性,体内盆栽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田间叶、穗瘟防治效果.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的规定,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评价其环境安全性.结果显示,该制剂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EC5o为257.0 mg/L;当浓度为20 000 mg/L时,对易感水稻品种C101PKT和抗性水稻品种两优287的预防效果分别为93.3%和92.6%,治疗效果分别为90.3%和91.4%;在每667 m2用量为120、360、600 g时,对易感水稻品种深两优9152叶瘟的防效分别为13.04%、44.15%和53.68%,中、高浓度明显优于生产上使用的三环唑效果;在每667 m2用量为180、540、900 g时,对穗瘟的防效分别为18%、22.87%和43.68%.高浓度的SSMC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接近生产上使用的三环唑效果,空瘪率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提高.蜜蜂、鲤鱼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属中等以下毒性农药.由此可见,该制剂可望用于绿色水稻生产上防治稻瘟病.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