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超级稻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超级稻生长的影响.2年4季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基施缓释肥和有机肥基础上增施配方肥的技术方案,可显著提高水稻根系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和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长(直径0~0.3 mm),增强超级稻对养分的吸收转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水稻生育后期群体的衰老速度,进而提高超级稻产量,在南方双季稻上获得每667 m2产量646.2 kg、最高712.4 kg的普遍高产水平;通过施肥措施等栽培技术的改进可显著提升超级稻的增产潜力,达到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目的.基于经济效益分析,超级稻施用水稻缓释肥,在获得适度高产条件下可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减少施肥人工投入,在经济上是合算可行的.
1-3

元谋干热河谷旱地玉米-油菜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

摘要:为了探究一年两熟作物的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玉米-油菜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土壤贮水量、保蓄水度、耗水强度、经济效益等指标,以揭示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都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尤其以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效果最为突出;土壤贮水、保蓄水度呈现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趋势,且0~30 cm的变化>30~60 cm的变化>60~100 cm的变化,即0~30 cm土层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 cm土层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 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稳定;覆盖方式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经济效益与对照(处理Ⅰ)相比,增收在11.39%~26.50%,表明覆盖保水栽培对于提高干热河谷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4-8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广西花生品种(系)苗期生长耐旱性及相关生理特性研究

摘要:花生苗期生长受干旱影响最大,且干旱是广西花生生产上重要的限制因素.选择广西主推及新育成的花生品种(系)共11个,在人工防雨棚下进行土培盆栽试验,以正常淋水(2d供水1次)为对照,以人工控水(10 d供水1次)作为干旱胁迫处理,反复干旱胁迫30 d时,测定花生苗期的主茎高、侧枝长、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计算花生苗期生长生理受抑制程度及生长耐旱隶属函数值.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参试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和生物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桂花819的生长受抑制程度最轻.从各参试品种苗期耐旱隶属函数值排名可知,桂花819的苗期生长耐旱性最强,其次是桂花红166、桂花21和桂花26;大多数品种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增加,少数花生品种表现出降低趋势,且苗期耐旱品种桂花819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比对照的增加量最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量也较大.
9-13

甜叶菊在造纸法烟草薄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主要研究了甜叶菊在烟草薄片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甜叶菊醇提处理,液相进行浓缩得到甜叶菊浸膏.通过致香成分分析发现甜叶菊浸膏可赋予薄片特殊香气并能降低刺激改善吃味;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当浸膏添加量为涂布液的0.5%时效果较好;将提取后的甜叶菊纤维用于制备薄片基片,基片物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添加量为15%时最佳;对最终制成的薄片产品进行烟气分析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甜叶菊具有降低薄片焦油和CO释放量的效果.
14-19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差异与移栽成活率相关性研究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添加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移栽后成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食用甘薯粉、工业甘薯粉、食用马铃薯粉、工业马铃薯粉、木薯粉、香蕉粉以及香蕉泥进行培养,2个月后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并统计地上部及地下部指标,4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鲜重和分蘖数最多;而添加香蕉泥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株高、节间数、叶片数及2~5 cm之间根数的增加;添加工业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茎粗最粗.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香蕉泥>工业甘薯粉>木薯粉>工业马铃薯粉>食用甘薯粉>香蕉粉>食用马铃薯粉.通过对不同添加物处理下组培苗性状与移栽成活率的灰度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首要因子为节间数,其次为叶片数和株高,而2~5 cm根条数、大于5 cm根条数、鲜重、平均节间长、总根数、分蘖数、茎粗、小于2 cm根条数等指标与移栽成活率关联度较低.因此,在铁皮石斛组培过程中,除了注意诱导生根外,还要注意添加物的种类,尤其以能促进其节间数、株高、叶片数增加的添加物最为重要.
20-2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球茎甘蓝皮色遗传规律研究

摘要:以5种不同紫苤蓝自交系为试材和普通绿苤蓝“早冠”进行正反交,结合颜色形态观察和色值法取值对紫苤蓝表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紫苤蓝球茎颜色遗传属于核基因遗传,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绿色为隐性.不同来源的紫苤蓝的紫色性状受微效基因的影响不同,利用这一性状为培育新类型、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24-26

紫茎泽兰叶水浸液对芹菜和白菜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摘要:研究了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芹菜和白菜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浸提液对两种植物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对两种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两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受到化感抑制作用,化感抑制作用大小随组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低浓度(0.5%)水提液对芹菜的化感抑制作用则不明显;两种种子萌发率和发芽速率均随水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发芽速率可以作为衡量化感作用的敏感指标;高浓度(2.5%)紫茎泽兰叶水浸液下,两种植物幼苗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率达80%以上;两种植物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提液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均与水提液浓度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综合来看,紫茎泽兰叶水浸液对两种植物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相同浓度下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白菜的化感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芹菜.
27-32

海南毛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摘要:根据10个毛豆品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调查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1122.087+52.177X2+62.655X3-73.796X4+21.502X8 (X2为主茎节数、X3为分枝数、X4为秕荚数、X8为生长期).回归结果表明:4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生长期(0.716)>秕荚数(-0.446)>主茎节数(0.368)>分枝数(0.337).因此,海南毛豆的引种与育种时,应优先考虑生长期长、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多、紧凑且丰满的株型,还应控制秕荚数量.
33-36

不同LED补光光源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LED补光对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设施栽培中利用补光手段实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调控新途径,以哈金龙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采用LED灯带和LED灯管对定植后樱桃番茄进行侧面补光,光源光通量密度为100 μmol/m2·s,每天补光12 h (8:00~20:00),测定分析不同补光处理下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LED灯管和LED灯带补光处理的樱桃番茄挂果数、总产量和单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且LED灯管处理效果较好,挂果数、总产量和单果重分别提高48.91%、94.86%和30.86%.LED灯管补光处理能显著提高樱桃番茄果实的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花色苷、类黄酮和可溶性酚含量均最高,番茄着色最好.
37-40

延后栽培设施葡萄水生产力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摘要:针对不同水分处理梯度,对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特性、水生产力和水分生产函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期适度亏水、其余生育期充分供水是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的调亏模式.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对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拟合,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探索适用于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验证了Blank模型在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中是合理有效的,且水分敏感系数按照浆果膨大期、抽蔓期、着色成熟期、开花期以及萌芽期的顺序依次递减,葡萄的耗水规律与水分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41-46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基于WSN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摘要: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试验,针对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优化设计土壤采样点,建立基于WSNs的土壤水分数据实时采集网络,以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分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表现出低等变异特征,人为活动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
47-50

大别山低海拔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

摘要:以大别山低海拔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和毛竹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含量大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SOM)、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均差异显著.SOM、TC和TN含量表现为阔叶林>竹林>针叶林.毛竹林土壤TP(0.37±0.05 g/kg)、AP(17.2±0.05 mg/kg)、TK(6.15±0.02 g/kg)和AK(80.31±0.05 mg/kg)都处于较高水平,杉木林土壤TK(7.18±0.05 g/kg)最高,但其他养分含量均较低,常绿阔叶林TK(1.73±0.05 g/kg)含量最低,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中上等水平.(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碳、土壤微生物氮和土壤微生物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9.0~780.1、59.27~190.1、30.95~107.1 mg/kg,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差异均显著.(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含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的脲酶(0.98±0.01 mg/g·d)、蛋白酶(0.22±0.02mg/g·d)、磷酸酶(30.01±1.02mg/g·d)和蔗糖酶(22.14±1.03mg/g·d)含量均最高.
51-56

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效应对桂闽引象草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人工种植管理下桂闽引象草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以氮、磷、钾肥为试验因子,采用“3414”平衡施肥方法对桂闽引象草的高产施肥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平衡施肥,能够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其中以N2P2K3施肥效果最佳,即每公顷施用氮肥300 kg、磷肥150 kg、钾肥200.1 kg,年鲜草产量达262.63(±29.75)t,折合干草产量56.41(±4.03)t,比对照(无肥处理)分别增产118.30%和121.81%;桂闽引象草蛋白质含量为12.15%,比对照增加69.69%,效果显著.
57-60

利用磷尾矿生产含磷有机肥料的固体发酵研究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磷矿开采过程中丢弃的低品位尾矿粉、酱油厂生产酱油后产生的酱油渣以及水稻秸秆3种废弃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研究了利用磷矿尾矿粉、水稻秸秆和酱油渣生产含磷有机肥料的工艺.利用水稻秸秆的疏松性利于培养基的透气性和酱油渣含有的粗蛋白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结合黑曲霉、乳酸菌、醋酸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制备的复合菌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含磷有机肥解磷工艺.得出尾矿粉用量、料水比、发酵时间是影响复合菌剂解磷效果的显著因素,并得到最佳解磷工艺条件为尾矿粉∶水稻秸秆∶酱油渣的质量比为4.6∶5∶4,料水比为1∶2.56 (g/mL),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21.2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速效磷含量为2 500 mg,/kg,为生产含磷有机肥提供了必要的工艺参数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61-65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油棕病害调查及叶部病害的病原真菌初步鉴定

摘要: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儋州、文昌、陵水和定安以及广东省江门油棕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生最为常见的病害为叶斑病,不同品种受害程度表现不同;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叶片30%以上枯死.对从热科院橡胶所引种到广东江门的12个油棕新品种田间叶斑病的病害严重度进行调查,其危害等级为1~3级,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有6种病原物,分别为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链隔孢属(Alterna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对6种病原物进行田间活体致病性测定,发现炭疽菌属和链隔孢属引起的病斑较小,致病力较弱,推测可能是腐生菌;叶点霉属、拟茎点霉属、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可同时侵染RYL31,其中叶点霉属还可侵染RYL14、RYL33,推测此病原物寄生性较强.
66-69

兜兰茎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摘要:茎腐病是目前兜兰商品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首次对广东兜兰栽培过程中的茎腐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导致兜兰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选用15种杀菌剂对该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恶霉灵、普菌克、福·福锌、妙丹和咪鲜胺8种药剂在使用浓度为500 mg/L时,对该菌的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而且咪鲜胺对该菌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EC50值为0.08 mg/L.
70-75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

摘要: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76-79

黄板及昆虫信息素诱捕黄曲条跳甲的防效评价

摘要:在惠阳区菜场对上海青(青梗菜)开展了黄板和昆虫信息素复合技术诱虫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黄板或与信息素结合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均有诱捕效果,每块黄板诱捕成虫分别为1 643.1、2 036.1头,黄板加信息素诱虫量比单独使用黄板增加23.6%,同时还诱捕到相当数量的小菜蛾、蚜虫、烟粉虱、潜叶蝇等;使用黄板加信息素可减少农药使用4次,降低生产成本92.44元,蔬菜种植利润增加288.28元.利用黄板及黄板加信息素对叶菜类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可减少农药污染,提高蔬菜品质,提高经济价值.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