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优质稻新品种丰泰占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摘要:丰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以泰澳丝苗与丰粤占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抗倒性强,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米质为国标、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缺点是分蘖力较弱。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1-2

恒丰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恒丰A是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优质、高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2011年通过广东省不育系鉴定。近年利用该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组配育成恒丰优系列组合,区试结果表明,恒丰优系列组合丰产性突出,比对照增产幅度大,中抗到高抗稻瘟病.目前有5个组合通过广东省、海南省及韶关市品种审定。介绍了恒丰优系列新组合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3-5

广西超级稻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摘要:回顾广西超级稻新品种(组合)选育、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广西本土的超级稻品种(组合)桂两优2号、特优582、特优269的选育进行详细介绍,指出广西超级稻发展存在的超高产理论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对较少、育种和销售脱节、超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广西超级稻的研究与应用提出对策建议。
6-8

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

摘要:以10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0%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苗期株高、茎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项指标,以各性状值的抗旱系数为基础,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抗旱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株高降低,茎粗变细,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100份自交系可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极抗旱材料32份,强抗旱材料22份,中等抗旱材料31份,弱抗旱材料13份,极弱抗旱材料2份.为这些自交系在抗旱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9-1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叶片矿质元素丰缺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分析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叶片矿质元素丰缺状况的相关性,从营养学角度探讨该病症的发生机理。实地调查南宁、崇左等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宿根正常苗的植株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非金属元素N、S含量黄化苗低于正常苗,金属元素含量黄化苗均高于正常苗;叶片A1含量过高与蔗苗黄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S含量缺乏与蔗苗黄化呈显著正相关。植株体内Al含量过高对蔗苗产生毒害作用,很可能是导致宿根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叶片缺硫导致蔗苗失绿黄化。
14-17

适应甘蔗机械化收获的不同种植行距研究

摘要:设置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0、1.2、1.4m),对甘蔗新品种桂糖02-901和桂糖97-69在3种不同种植行距下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伸长特性、伸长期光合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4m种植行距对桂糖02-901和桂糖97-69的出苗率、株高、伸长速度均有促进作用,但却显著降低了分蘖率;(2)在1.2和1.4m种植行距下,桂糖02-901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有效茎数、产量等表现均不如对照(1.0m行距);(3)在1.4m种植行距下,桂糖97-69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茎径、产量等表现均优于对照。表明桂糖02-901在宽行距种植下不具有优势,1.0m行距更能发挥该品种的种性,不适宜作为大中型机械收获的品种使用:桂糖97-69在宽行距种植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1.4m行距是该品种适应大中型机械收获的适宜行距。
18-21

花生新品种汕油188和汕油199品比试验

摘要:为筛选适宜博罗县推广种植的优良花生新品种,替代逐年退化的当家品种,2011年用从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汕油188、汕油199两个花生新品种与博罗县花生当家品种粤油7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汕油188、汕油199产量均比粤油7号高,且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抗病性较强,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22-2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佛山地区引进韭菜花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试验

摘要:通过对不同引进韭菜花品种的抽苔时间、分蘖速度、分蘖数、抽苔率、产量等研究,筛选出来自台湾的年花韭菜,该品种比其他品种抽苔早、抽苔持续时间长、分蘖速度快且数量多、抽苔数量多,年分蘖总数达9.2枝,抽苔率高达99.8%,全年均可抽苔采摘,以每年4-11月为抽苔旺盛期;而且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产量优势极显著。
24-25

蓝莓丛生芽增殖的诱导研究

摘要:利用两种优良成龄蓝莓的茎段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蓝莓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剪除丛生芽对诱导新一代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试管微芽继代增殖培养。结果表明:南高丛蓝莓丛生芽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ZT2.5mg/L,试管微芽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WPM+ZT0-3mg/L;兔眼蓝莓丛生芽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是WPM-A+ZT2.5mg/L,试管微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是WPM+ZT2.0mg/L。剪除丛生芽对诱导新一代丛生芽具有较显著促进作用。
26-28

云南省核桃主产区气候因子分析

摘要:利用云南省核桃主产区40个县的11个气候因子数据,分析各项气候因子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核桃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高,其中,温度(包括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温、≥IO℃积温)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最大,是第1主导因子;水分(包括年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较大,是第2主导因子。
29-31

锌、铜、钙对植物碳酸酐酶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Zn、Cu、Ca溶液对贵州草海流域优势树种华山松、滇杨、白栎等1年生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各植物的碳酸酐酶(CA)活性、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光合固碳能力。结果表明:(1)随着Zn浓度的增加.华山松幼苗的CA活性基本无变化,白栎、滇杨幼苗的CA活性呈上升趋势,3个树种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呈增加趋势;(2)随着Cu浓度的增加,华山松幼苗的CA活性基本无变化,白栎、滇杨幼苗的CA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个树种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Y(Ⅱ)、ETR、qP、Fv/Fm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qN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随着Ca浓度的增加,3个树种幼苗的CA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Y(Ⅱ)、ETR、qP、Fv/Fm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qN值没有太大变化。说明适量施用Zn、Cu、Ca能够提高植物的CA活性和光合固碳能力,这对优化喀斯特岩溶地区植物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2-35

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下5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

摘要:以吉林蛟河地区天然红松阔叶林林下常见的5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分乔木型灌木[地面分枝少、主干明显,包括卫矛(Euonymus alatus)、东北鼠李(Rhamnus yoshinoi)]和典型灌木[地面分枝多、主干不明显,包括长白茶蔗(Ribes komarovii)、暖木条荚莲(Viburnum burejaeticum)、鸡树条荚蓬(Viburnum sargentii)],以易测因子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单种各器官和全株(丛)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最优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或一次线性模型,除长白茶蔗的丛当年枝生物量模型和丛多年枝生物量模型在0.01水平上显著以及暖木条荚莲的当年枝生物量模型在0.0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模型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以植株个体为单位的生物量模型中,除东北鼠李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与植灌体积Vc相关性最好外,其余各器官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均与地径D或地径平方与树高的乘积D2H相关性最好。典型灌木的叶、当年枝、多年枝、枝、茎和地上生物量以分支个体为单位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要好于以丛为单位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但地下生物量和全丛生物量模型正好相反,因此,以丛为单位构建地下生物量和全丛生物量模型为典型灌木的生物量估算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36-41

长沙市常见灌木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摘要:以长沙市13种常用灌木树种为对象,对灌木树种蒸腾作用速率进行测定,研究灌木树种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同种灌木树种降温增湿量表现出6月较大的有7种,表现出8月较大的有5种,表现出10月较大的仅1种。不同灌木树种在同一月份的降温增湿量,4月以小叶女贞最强,6月、8月和10月均以紫荆最强。灌木树种单位叶面积年平均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紫荆〉红叶石楠〉/小叶女贞〉海桐〉木槿〉火棘〉红继木〉石榴〉杜鹃〉腊梅〉山茶〉大叶黄杨〉四季桂。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出灌木树种降温增湿效应最好的是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紫荆,其次是海桐、木槿、火棘、红继木、石榴,再次是大叶黄杨、山茶、四季桂、腊梅、杜鹃。
42-45

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摘要:野生花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正逐步被开发利用。为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结果表明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共有62种,隶属于24科54属。结合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对其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主要可用于花坛、花境、岩石园、垂直绿化及切花等方面。最后提出野牛花卉的合理开发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引种驯化,这样才能达到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的目的。
46-49

低碳园林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摘要:城市团林绿地是建没低碳城市的重要载体之,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低碳园林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在对低碳园林概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节能减排的要求出发,探讨低碳园林评价的指标及其标准,以期为低碳同林的建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低碳园林的发展。
50-5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稻蟹共生系统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效养分的变化规律

摘要:试验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单穴双株、单穴四株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稻田土壤容重、团聚体含量、pH、有机质、土壤总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养蟹稻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粒径〉0.2mm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0.002m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同时可以调节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但对土壤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水稻生长后期会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养蟹稻田内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含量受栽培模式的影响均不显著。养蟹稻田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稻田.养蟹稻田内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单穴四株水稻产量最高。
53-57

吉林省风沙土养分时空变化特点研究

摘要:为了解吉林省西部典型风沙土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时空变化特征,以第二次土壤普查为背景,于2011年在吉林省的梨树县、双辽市和长岭县的6个风沙土耕地进行取样,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除梨树县四棵树乡土壤有机质变化速率为负增长外,其余5个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变化速率均增加,农家肥的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因素:与1982年相比,2011年风沙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增加43_4%、543.4%和165.3%,碱解氮增加幅度低于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幅度,增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施肥技术和人为管理等措施是风沙土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58-61

不同施氮水平对剑麻生长的影响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0、0.1、0.2、0.4、0.8、1.6g/kg土)对剑麻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养分含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干重)、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在施氮水平为0.1g/kg土时最高,地上部、根系干重分别为15.39、2.30g/株,为对照的128%、131%;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2.68%、8.48kg/kg;而施氮水平为1.6g/kg土时,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反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适量施氮明显增加剑麻地上部生物量,但各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剑麻根系生物量则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剑麻地上部和根系含氮量、植株氮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旆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氡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着施氛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