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甜玉米新品种佛甜3号周年播种试验

摘要:为了解甜玉米新品种佛甜3号周年播种的可行性,共进行了25个播期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之间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和产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佛甜3号均能完全发育成熟,生育期变化范围为70~94d,平均生育期为76d。不同播期间株高和穗位高差异极显著,且株高和穗位高之间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位高与生育期的变化亦存在相关关系。不同播期间产量变化较大,春秋两季播种产量较高,夏季产量略低。佛甜3号在夏季高温表现出一定耐热性。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诱导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的影响

摘要:以陇薯3号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诱导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B,、香豆素)中,多效唑对试管薯形成、结薯数和平均单薯重的影响均优于其他两种,以添加15~20mg/L为最佳浓度:间接培养比直接培养诱导的试管薯发生期早、结薯数多、单薯重大。
3-5

水分胁迫对木薯品种新选048光合特性及产量效应的影响

摘要:以广西大学自育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A)、轻度干旱(B)、中度干旱(C)和重度干旱(D)4个土壤水分处理。在木薯块根形成期(5~7月)和膨大期(7~9月)测定净光合速率、胞问CO: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统计产量经济性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A处理(对照)相比,B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木薯生长发育良好能达到高产水平:C处理下木薯生长发育受阻;D处理下木薯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态势。适度干旱有利于木薯产量的形成。
6-8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套种玉米对甘蔗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甘蔗问套种玉米有隔行间种、行行间种等2种方法,不同方法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同;新植蔗和宿根蔗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甘蔗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新植蔗每667m:问种玉米1127株以下、宿根蔗每667m。间种1262株以下比较合适;玉米间套种时间过早造成甘蔗产量减产,一般在新植蔗幼苗长到2叶1心、宿根蔗出苗达30%时播种玉米,不影响甘蔗的生长;生育期短、株高较矮、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的玉米品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较小;甘蔗套种玉米对甘蔗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9-10

不同成熟度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摘要:以会理县烤烟为试材,结合当地烟叶采收习惯,进行提前7d、常规和推迟7d采收处理,研究不同成熟度对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评吸结果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叶应当比常规采收时间适当提前,对提高效益和品质都有利,中部叶和上部叶采收时间应适当推迟以提高成熟度.但是要兼顾产值,在提高效益的同时提高品质。
11-13

3层改4层密集烤房在烘烤中的应用

摘要:对密集烤房装烟方式进行了3层改4层烘烤试验,结果表明:密集烤房3层改为4层后容量和密度增加.且烤后烟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有所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4-15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园林

大果藤黄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摘要:大果藤黄是一种喜欢温暖而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欢潮湿而不耐早的亚高温植物。利用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湿度指数HI和其他气候指标,分析大果藤黄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大果藤黄分布的主要限制指标包括极端最高温、7月平均温、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蒸发量、温暖指数、平均日照时数和1月平均温。其中,热量条件包括年平均气温和温暖指数,是对大果藤黄地理分布影响最大的主导因子;湿度因子包括年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对大果藤黄地理分布影响较大的第二主导因子。
16-18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蝴蝶兰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花卉植物,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种苗繁殖.是目前大规模生产蝴蝶兰的唯一途径。对近年来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阐述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方面,以期为蝴蝶兰从业者提供帮助。最后,分析了蝴蝶兰组培快繁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与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19-22

山白兰引种新区林分生长表现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摘要:为了探明山白兰引种新区栽培过程中的林分生长效果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于1978年从云南省引种山白兰到南宁市郊南部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林分平均胸径、树高、立木蓄积量分别为5.48cm、5.57m、25.09m3/hm^2:35年生分别为14.22cm、14.63m、310.88m3/hm^2,显示出幼林期生长迅速、而成熟期生长较缓慢的特点。(2)0~1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1.112~1.402g/cm^3,总孔隙度为47.47%~60.25%,通气度为10-39%一19.60%,最大、毛管、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2.50%。42.76%、20.43%~40.69%、18.34%~37.93%。(3)土壤pH值为4.02~4.32,有机质含量为6.08%~30.64%,全N、P、K分别为0.58%~1.36%、0.27%~0.36%、2.02%~4.58%,速效P、K分别为0.71~1.56、13.27~40.20ITIg/kg。说明山白兰在广西南宁市郊南部地区引种.其气候及土壤条件是适官的.林分各项牛长量指标基本达到要求.
23-27

内生真菌对设施栽培S2期文心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为了解野生兰菌及栽培兰菌对栽培文心兰S2期小苗生长及根系微生物的影响,将促进文心兰瓶苗生长的8株野生兰菌及5株文心兰菌制成液体菌液,并将原菌液分别稀释10、25和50倍回接小苗根部。结果表明:菌根化植株较对照生长势强.生长周期缩短,根际微生物较对照少;菌液K8、S3、L5的10倍稀释浓度,菌液K10、K14的25倍稀释浓度以及菌液Z10、L3、L4的50倍稀释浓度明显缩短了植株生长期,与对照差异显著。
28-32

春石斛离体快繁与瓶内开花

摘要:以春石斛假鳞茎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与瓶内开花试验。结果表明,MS+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的效果最佳,腋芽形成多,腋芽萌发高且壮,有利于增殖培养;萌发后的腋芽转入花芽诱导培养基中,20d后瓶内开花,但花期较短,畸形花比例较高.且在花蕾成花过程中容易出现败育情况.试管内花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6.0mg/L+NAA0.3mg/L。
33-34

模拟干旱胁迫下喀斯特地区4种幼苗的生理特征比较

摘要:为了解喀斯特适生树种的抗旱性,以喀斯特地区伞花木、圆果化香、单性木兰和油茶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聚乙二醇(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的方法造成水分胁迫,比较4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质膜相对透性(RM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干旱胁迫后,各供试树种叶片RWC减少、RMP增大、Pro和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变含量降低,SOD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4个树种表现出一定抗旱耐旱潜力,但相比之下,3个喜钙树种的抗旱能力高于油茶。
35-38

印马黄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摘要:首次报道了引自马来西亚的珍贵用材树种印马黄桐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印马黄桐嫩枝为外植体,MS为适宜的基本培养基,MS+6-BA2.0mg/L+NAA0.5mg/L+KT1.0mg/L+糖30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1/2MS+IBA0.5mg/L+蔗糖20g/L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将生根苗移栽至泥炭土和纯黄泥混合基质(比例为2:1)上,成活率可达85%以上。
39-41

几种常见野生蔬菜的生态功能利用研究进展

摘要:对水芹、刺苦草、鱼腥草、慈姑等几种常见野生蔬菜生态功能的利用进行综述:利用水芹、苦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生活污水以及利用其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利用鱼腥草控制杂草以及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利用慈姑修复面源污染水源。并对野菜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生态功能的发掘与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42-45

重庆市万州城市山地公园群规划探索

摘要:城市山地公园群是以城市所处的山体为背景,将可利用的山形地势与人们对于城市绿地功能的需求相融合,既满足人们生活休闲,又丰富城市形态与功能的一种绿地空间布局形式。基于山地城市中绿地空间发展的不足的问题,以万州城市山地公园群规划为例,探索山地公同群在城市中的运用,为山地公园群在未来城市中的规划建立提供依据与参考。
46-49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探讨——以五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摘要:以五华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为分析实例,运用风景园林学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方法及布局等问题。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要遵循景观生态、生态网络、多样性、因地制宜等原则,构建具有连续性的、有机的绿地网络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50-5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不同铵态氮含量下水稻土移动有机碳的变化

摘要:土壤移动有机碳的迁移和转化受到土壤氮营养水平的控制,氮促进有机碳的分解和呼吸排放,但是土壤的矿化受到高氮水平的控制。选用土壤为水稻土,在外加不同含量的铵态氮(0、40、80、100mg/kg)并维持土壤的含水量为70%WHC(Water Holding Capacity)的条件下,培养4周,测定土壤的几种形态的移动性碳随培养时间变化曲线,试图选择出比较合适的移动性碳。试验结果表明,外加铵态氮的数量未对土壤的移动性碳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各种移动性碳的指标中,热水提有机碳(HWC)数值最大,KCl提取态的碳(DOC,Dissolvedorganiccarbon)最小,微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carbon)适中,两种土壤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故从本文的初步结果可以认为HWC旬栝了DOC和MBC县一个比箝辑的穆动忡础指标日涮宗方法茹MRC筒茧
53-55

土壤条件对蓝莓栽培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蓝莓栽培的土壤条件至关重要。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pH值为4.5~5.5,有机质含量≥5%,同时要求有良好的团粒结构,适宜的水分含量。概述了蓝莓对土壤胁迫的生理响应,具体分析了土壤因素对蓝莓生长、产量和生理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