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农业科学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广东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林学、土壤肥料·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重点基金
不同颜色地膜对火柴头后代生长的影响1-3

摘要:为控制火柴头对农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讨4种不同颜色地膜对3种类型火柴头种子后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颜色相同、不同类型的火柴头种子,其后代的生长与繁殖方式是不同的。种子类型相同,不同颜色地膜决定着植株的生长与繁殖方式。其中蓝色和黑色的地膜覆盖可最大程度地控制火柴头的生长。

植物芽休眠的类型、影响因素及调控的研究进展4-9

摘要:植物的芽休眠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讨论了芽休眠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措施。芽休眠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温度和激素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芽内部的激素水平、水分状态、膜透性和能量代谢影响芽的休眠。芽休眠主要分为预休眠、内休眠和环境休眠3个阶段。芽休眠的调控措施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人们虽然在植物芽休眠的生理和生化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但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10-13

摘要:采用分类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湛江港海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出现了硅藻、甲藻、蓝藻和金藻等4门17科87种,绝对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meletonema costatum),其次是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组成呈现明显的热带及亚热带海湾及沿岸种类区系特征,以暖水性沿岸广盐性种为主;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平均达294.74×10^4cells/m3,多数站位的密度在100×10^4~400×10^4cells/m3之间,以硅藻类占绝对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414,种类均匀度为0.525;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开展湛江港海域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花卉病虫害研究专栏
广东兰花两种主要病毒的检测14-16

摘要: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44个兰花病样分别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v irus,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结果显示,有59.1%的兰花检出CyMV,36.4%的兰花检出ORSV,22.7%的兰花复合感染了CyMV和ORSV。采用一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24个兰花病样进行检测,结果有83.3%的兰花检出CyMV,75%的兰花枪出ORSV,66.7%的兰花复合感染了,CyMV和ORSV,可见RT—PCR检测灵敏度高于ELISA。

红掌栽培基质中细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16-18

摘要:从红掌栽培基质中分离获得对红掌具有致病性的菌株4-1,经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菌株4-1与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BM-25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达98%,与沼生微杆菌(M.chocolatum)、氧化烃微杆菌(M.hydrocarbonoxydans)、海洋微杆菌(M.thalassium)、过氧微杆菌(M.paraoxydans)、氧化微杆菌(M.oxydans)、弗拉维微杆菌(M.fluvii)、产胡萝卜素微杆菌(M.kitamiense)的序列相似度达到97%,与水稻红条斑病菌(Microbacterium sp.)的同源性达96.6%,菌株4-1初步鉴定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

木霉和杀菌剂联合作用对绿巨人褐腐病的防治试验19-20

摘要:测试了爪霉菌株及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测试结果表明,T5菌株的抑菌效果为50.92%;杀菌剂爱苗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3.03%;其次为多菌灵59.08%;木霉B菌株与多菌灵联用的抑菌效果好,抑制率随着多菌灵的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当多菌灵浓度为75μg/mL时,抑制率仅为41.71%,而当多菌灵浓度增大至300μg/mL时,抑制率即增大至82.86%.

菊花白锈病的识别与防控关键技术23-24

摘要:菊花白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菊花病害,是限制我国切花菊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瓶颈之一。详细介绍了菊花白锈病的症状、危害特点、田间和室内识别诊断方法,以及具体防治关键技术:

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24-25

摘要: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及感病品种的推广,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丽格海棠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详细介绍了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田间和室内识别诊断方法,以及具体防治关键技术。

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识别与防治26-27

摘要:迟眼蕈蚊属于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Sciarjdae)昆虫,个体小,数量大,繁殖快。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并阐述了在温室大棚生产中如何识别眼蕈蚊并进行有效防治的方法。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到省农科院视察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27-27

摘要:6月1日下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率领省委委员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视察组到广东省农科院承担建设的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视察。视察组在省农科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研究所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了示范区的综合展览区、茶叶新产品试验中心和农作物良种研发示范区。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花卉病虫害研究专栏
茶麸和茶麸缓释肥对草坪蚯蚓的毒杀作用28-29

摘要:就一种茶麸和茶麸缓释肥对草坪蚯蚓的毒杀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荼麸和茶麸缓释肥均对蚯蚓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处理8d后的毒杀效果最好,2mg/mL的茶麸粉和茶麸水对蚯蚓的毒杀效果分别为9333%和84.44%。处理15d后,茶麸缓释肥8g(T3)处理蚯蚓的死亡率最高为95.56%,明显高于不含茶麸的缓释肥(4g/盆)处理(CK1)的死亡率(33.33%)和不施缓释肥(CK2)的死亡率(4.44%)。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水稻脂肪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创建及在航天育种上的应用30-32

摘要: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59份航天水稻种子进行光谱扫描,歼用国标化学法对其脂肪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近红外定标软件(WinISI III),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建立并优化了水稻脂肪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其定标标准偏差(sE0、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和定标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0257、0.0645、0.9939,应用该定标方程可快速测定水稻脂肪含量.对于航天育种稻种资源的快速鉴定及营养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永绿色基因对细胞壁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33-34

摘要:研究了水稻永绿色基因(SGR)突变和超表达对水稻细胞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GR基因突变对水稻植株细胞壁主要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SGR基因超表达对水稻植株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的含量.

甘薯抗旱性研究进展35-38

摘要:从甘薯抗旱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生物技术、抗旱品种育种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甘薯抗旱性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甘薯抗旱性研究中广泛存在的优良抗旱甘薯品种资源少、生理机理机制和转基因育种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论述了甘薯抗旱性研究工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木薯试管苗炼苗移栽技术研究39-40

摘要:采用不同移栽基质、炼苗方式、移栽季节、组培苗状态对木薯组培苗移栽技术及养护管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口地区采用蛭石作移栽基质,以水培炼苗方式.于2~3月份对培养30d以上的木薯组培苗进行移栽最佳;对越冬后的木薯移栽苗进行春季修剪.可促进植株当年的生长量。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烟叶颜色指标与其他物理指标的相关研究41-44

摘要:利用色差仪.对云南9个烟区K326烤烟品种,3个部位的烟叶进行了19个物理指标的测定,通过分析可知:CV较大的指标有:拉力、抗张强度、单叶重、梗重、叶质重、厚度、阴燃时间、a*;CV中等的指标有:延伸率、含梗率、宽度、长宽比;CV较小的指标有:填充值、含水率、长度、L*、b*、C*、h*。L*与厚度、叶质重为中度负相关。扩与厚度、叶质重为中度正相关;a*与L*为高度负相关。b*与L*为中度正相关。C*与b*为高度正相关。h*与L*为高度正相关;h*与b*为中度正相关;h*与a*为高度负相关;h*与厚度、叶质重为中度负相关。颜色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并与物理指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为利用色差仪实现烟叶分级自动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广西铁皮石斛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45-47

摘要: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广西铁皮石斛栽培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品种和标准、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及档案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广西铁皮石斛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低温胁迫对辽西地区3个大扁杏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48-50

摘要:以大扁杏品种丰仁、果仁、超仁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对3个大扁杏品种的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3个大扁杏品种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致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S”形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综合指标分析表明,超仁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果仁,这与相同低温处理条件下3个品种枝条表现出的外部受伤情况相吻合,说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大扁杏抗寒性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