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农业科学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广东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林学、土壤肥料·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特约专稿
2010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4

摘要:为加快推进广东现代农业建设,选取广东24个农业主导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24个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供求变化、市场情况及发展对策,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农业产业信息。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重点基金
中华鳖线粒体遗传变异的细胞色素b序列分析5-7

摘要:测定并分析了长江水系14尾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1 140 bp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3个序列,发现了243个变异位点,61个简约信息位点;A+T含量(60.6%)明显高于G+C含量(39.4%);17个中华鳖序列中共存在1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82,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1002。在分子系统树上,17个样本共形成3个谱系,其中长江中下游出现遗传距离为0.023的2个谱系,谱系A由7个单倍型(共14尾)组成,谱系C由2个单倍型(共2尾)组成。韩国1尾单独为谱系B,与A、C谱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0、0.031。推测3个谱系间分化时间约为5百万年,建议分别加以保护。长江中下游不同地理来源的个体混杂分布,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聚群,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中性检测Tajima’s D和Fu’s Fs均为显著负值,核苷酸不对称分布分析呈多峰型,表明中华鳖未经历过种群扩张。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8-10

摘要:为了解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5种鱼礁模型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Cuvier etValencienne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的密集区均出现在水槽的左端(A1、A6区域),出现率为63.87%,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A3、A8区域)的平均出现率低于1%;放入鱼礁模型后,鱼礁区(A3、A8区域)试验鱼的出现率分别上升至59.47%(B礁)、52.40%(C礁)、57.33%(D礁)、44.40%(E礁)、71.07%(F礁),而原密集区A1和A6区域试验鱼的平均出现率分别降至38.93%(B礁)、12.67%(C礁)、25.73%(D礁)、43.73%(E礁)、27.73%(F礁)。统计数据表明,5种礁体模型放入后,礁区内试验鱼的平均出现率与投放前相比均大幅度提高,说明5种模型礁对试验鱼均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以有效空间较大的F礁效果最好。

丙烯酸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其吸油性研究11-13

摘要: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得高吸油性树脂共聚物。以吸油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当EA∶MMA单体配比1∶1,引发剂用量1.25%,交联剂用量0.6%,反应温度90℃时树脂吸收甲苯能力最大,达到15.21 g/g。研究发现,树脂经过甲苯洗涤后的吸油率可提高至24.05 g/g,吸油速率无大变动。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树脂是由单体与交联剂发生共聚反应而成的。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野栽杂种后代水稻品种对褐稻虱抗性机制的研究14-15

摘要:根据褐稻虱在不同抗性水稻品种上的生存率、发育进度、蜜露量、群体建立与感虫对照品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了野栽杂种后代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显示,野栽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生级别为1-3级,存活率为22%-40%,蜜露量为7.4-14.4 mm^2,种群数量为14-32头/雌,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TN1。试验结果表明:野栽杂种后代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为抗生性。

杂交稻新组合天优697的亲本特性及秋季制种技术16-16

摘要:天优697是汕头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汕恢697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天丰A组配而成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病力强、后期熟色好等优点,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天优697亲本汕恢697、天丰A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在潮汕地区秋季制种技术。

杂交稻T优551在海南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17-18

摘要:T优55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与福建省种子站共同育成的高产杂交稻组合。自2003年开始引至海南试种、区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均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于海南省作早晚稻栽培,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在海南区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中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梅州市优质超级稻示范推广与应用效益19-20

摘要:梅州市是广东的"农业大市",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只能保证基本自供自足,随着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因素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等影响,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增大。梅州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超级稻生产,示范推广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不断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益。

抗白粉病小偃麦衍生系的遗传学研究21-22

摘要: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抗小麦白粉病衍生系XM-5312和XM-6281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及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衍生系XM-5312、XM-628、亲本八倍体小偃麦XIN818均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亲本忻麦6160对白粉病表现高感;抗白粉病衍生系XM-5312、XM-6281分别与高感品种中国春正反交,杂种F1全部高抗白粉病,衍生系XM-6281与中国春杂交得到的F1自交得到的F2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

石油醚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23-24

摘要:通过水培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石油醚对不同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及丙二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石油醚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各指标影响均不同;浓度0.04%石油醚对小麦的影响较大,浓度0.01%时影响较小。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剪叶处理对甘蔗亲本开花影响初探25-26

摘要:对12个早、中花甘蔗亲本品种(系)进行剪叶处理,调查剪叶处理对甘蔗开花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甘蔗开花的影响效应因品种不同而各异,可能使花期推迟或提早;影响程度也因品种不同而各异;绝大多数甘蔗品种(系)经过剪叶处理后,其抽穗率都不同程度降低。

531份木薯种质的朱砂叶螨抗性评价27-28

摘要:对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的531份木薯种质进行朱砂叶螨抗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朱砂叶螨的木薯种质较少,其中,华南8号和C1115等32份种质可作为高抗的育种材料,华南8号、华南8013、华南7号、南植199、华南6号、华南11号、GR891、桂热3号、华南5号和GR911等品种的抗性较强。食用型品种的抗性较差,其中以华南9号的抗性较强。

金铁锁组培苗快繁技术研究29-31

摘要:以金铁锁幼茎为外植体进行根茎发生诱导,筛选金铁锁无菌苗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外植体诱导的最佳养基为B5+6-BA0.5 mg/L+IAA0.5 mg/L;分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B5+6-BA0.5 mg/L+IAA0.5 mg/L+Kt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B5+NAA0.1 mg/L和IBA0.05 mg/L,生根率83%;最佳培养条件为24℃和12 h/d光照时间。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园林
苦瓜新品种的碧丰选育32-33

摘要:碧丰苦瓜是经过连续自交选育的母本M-2-9-1-1-1和父本F-1-4-2-3-1配制的油身苦瓜杂种一代新品种。瓜长圆锥形,皮色油绿,条瘤状;瓜长26~31 cm、横径6.0~6.5 cm,肉厚1.0~1.1 cm,单瓜重330~360 g;肉质脆,苦味适中,商品率94%。较早熟,产量高,优质,抗逆性强,每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适合华南地区3~8月种植。

苦瓜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34-36

摘要:用5个性状稳定的苦瓜自交系为材料,按Grffing双列杂交方法2配制10个组合,对苦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单瓜重、瓜纵径、瓜横径、瓜肉厚、瓜数、单产、主蔓粗细、叶面积、节间距离和Vc含量等12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除瓜数和雌花数外,其他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亲本A1是配制优质高产大瓜组合的一个优良亲本,亲本A4是一个适宜配制早熟、多雌性、短瓜和小果型的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A1×A2是最优组合。遗传参数估计表明,瓜纵径、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和瓜数等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应用选择育种的方式进行改良;瓜横径、肉厚、节间长度、Vc含量、单产、主蔓粗和叶面积等性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应采用杂种优势的方式进行改良。单瓜重在注重非加性效应时也要考虑其加性效应。

氯化钠对千屈菜生长发育的影响37-40

摘要:以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1、100 mg/L)NaCl对千屈菜营养生长期、现蕾期和盛花期主要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千屈菜的株高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在营养生长期有小幅度的升高,但到了现蕾期和盛花期都呈下降趋势;而分枝数和细胞膜相对透性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在不同生育期都呈上升趋势。CAT和SOD在营养生长期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到了现蕾期随着NaCl浓度升高而下降,盛花期大幅度下降。可见千屈菜为较耐盐植物,但有一定的耐受限制。

奥兰柚的引种及栽培技术41-42

摘要:总结了奥兰柚的引种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奥兰柚表现出较强适应性,粗生易管,植株生长健壮,在常规的田间病虫害管理条件下,无特异的病虫害症状;具有较好的早果性和较强的连续结果能力,无明显的大小年结果现象。奥兰柚果实果肉柔嫩、汁多化渣、口味甜酸适宜,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华蜜桃和九仙蜜桃的特性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43-44

摘要:三华蜜桃和九仙蜜桃是按营养系选种方法,从九仙桃优良单株中选育而成的两个品种。两个品种具有肉质爽脆、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共同特点,比较适合于南方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同时,两者在果实外面和品质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对这两个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摸索了一套较为适合其栽培的丰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