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农业科学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广东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林学、土壤肥料·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

广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红火蚁的检疫与防控研究
红火蚁的入侵、扩散、生物学及其危害3-11

摘要:2005年1月,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后,广东省率先采取了应急防治措施,启动红火蚁防治应急议案,而作为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组成员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积极参加广东省红火蚁的疫情普查及封锁控制扑灭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以及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等课题,开展了大量有关红火蚁发生、扩散和防控技术的研究。现将该项目近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有关红火蚁生物学、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述文章在本刊2006年第5期发表,为我国红火蚁的检疫和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内容和研究参考。

美国红火蚁防治饵剂的研制应用与启示12-17

摘要:通过回顾美国红火蚁化学防治的历史,介绍了最初的七氯、狄氏剂等有机氯的喷施到十氯酮和灭蚁灵的饵剂研制,再到到高效、低毒、安全的氟蚁腙、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虫腈等饵剂的研制与注册登记,这些药剂的试验和创新,为红火蚁防治药剂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世界各国红火蚁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案例。同时吸取红火蚁防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红火蚁发生危害的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技术指导。

红火蚁生物防治研究进展18-23

摘要: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农业、经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寄生红火蚁的蚤蝇人工饲养、繁殖和田间释放,微孢子虫的繁殖和利用,病原真菌的筛选和利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回顾了对红火蚁有防治潜力的生物种类、试验进展和可能的利用途径,并对我国今后红火蚁的生物防治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红火蚁生物防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24-27

摘要: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防治红火蚁触杀型药剂的筛选28-30

摘要:测定了9种杀虫剂的触杀活性和其中8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浓度,触杀活性测试表明,48%毒死蜱对工蚁的击倒速度和致死率均高,药后0.5h工蚁死亡率达100%;氨基甲酸酯类药剂药后8h工蚁的被击倒率达100%;5%氟虫腈10000倍和10%溴虫腈10000倍药液处理后工蚁的被击倒速度低,但药后24h工蚁死亡率达100%;高效氯氰菊酯和杀虫双对工蚁的毒性是可恢复的。毒力测试表明,98%杀螟丹对红火蚁毒力最强,其次是10%溴虫腈和48%毒死蜱,而有机磷类的敌敌畏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毒力表现较差,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一般。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溴虫腈、毒死蜱、杀螟丹等药剂可被推荐用于野外红火蚁的灌巢防治。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农药的安全科学使用30-30

摘要:农药的安全科学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农药对施药人员、作物、环境和消费者的危害,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农药的安全科学使用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优化集成及应用31-33

摘要:报道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华南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取得的有关田间试验和示范的部分进展。通过田间抗性品种评价试验,评价出可供可持续控制技术组装应用的新品种,如齐粒丝苗、丰丝占、粤秀占等;开展高效低毒药剂筛选和防治技术研究,研制的58%稻虫杀净列入台山珍香绿色稻米(农业部认证)专用杀虫剂,可替代高毒药剂甲胺磷;开展了褐稻虱对吡虫啉和扑虱灵抗药性的初步检测;研究了不同抛秧栽培密度和不同施肥模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以形成适应当前优质+低氮肥+湿润灌溉+放宽防治指标生产性配套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相关技术,为华南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在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抗病虫优质丰产品种、控害丰产栽培和合理用药为关键措施的可持续控制技术。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34-37

摘要:采用室内苗期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方法,对广东154个早晚籼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综合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结果,把154个品种归为6个类别,高抗的22个,占14.29%,抗的有23个,占14.94%,中抗的有30个,占19.48%,中感的有22个,占14.29%,感的有27个,占17.53%,高感的有30个,占19.48%。比较了品种的抗谱、田间叶瘟以及穗瘟三者间的关系,大部分品种三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有少数品种的相关性较低。3个稻瘟病圃的病害严重度排序为从化病圃、阳江病圃及龙川病圃。对抗~高抗的部分品种进行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近年来新品种的抗稻瘟病亲本来源主要有28占、巴太早香、IR64等抗源稻种。提出在抗病品种的选用上,尽量考虑抗病品种的多样性,避免来源于相同抗源的抗病品种在一个区域的单一种植,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广东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与评价38-40

摘要:鉴定评价了广东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依656个品种对5个致病型的抗病谱,划分为6个抗性类型;品种间对广东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和强毒菌系Ⅴ型菌表现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等不同抗性水平;广东主栽品种均不抗Ⅴ型菌,对Ⅳ型菌的抗性常规稻比杂交稻好;品种抗性来源,主要来自携有Xa4、xa5和Xa7基因的品种。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41-43

摘要: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以形成适应当前优质+低氮肥+湿润灌溉+放宽防治指标生产性配套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相关技术,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病虫对水稻的危害也随之增加。不施肥的水稻,不论防治与不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以及纹枯病的危害都最轻,在3个不同施氮量试验中,每667m^2施氮12.5kg与施氮7.5kg相比,病虫的危害都明显上升,且达到显著水平。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每667m^2施氮12.5kg的产量损失率最高,达22.7%,而施氮10.0kg和7.5kg的小区,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5%和9.1%。施氮量较多,病虫的危害也较重。大田验证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

几种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43-45

摘要:研究了5%锐劲特悬浮剂、8000 IU/mg千胜可湿性粉剂、58%稻虫杀净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三唑磷乳油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5%锐劲特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8%稻虫杀净可湿性粉剂可兼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0%三唑磷乳油则会在后期引起稻飞虱再猖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恶性杂草香附子的化学防除技术45-45

摘要:香附子又叫莎草,属莎草科杂草,是果园较难根除的恶性杂草。它由其在地下的球茎产生根茎,根茎长出新的球茎,新球茎萌生幼草,一株接着一株,连绵不断地生长。在生长期内,它能在短时间内以数倍甚至几十倍的数量快速繁育生长,迅速占领地面,对果园的争肥争水能力极强。连续多次使用“农民乐”喷施果园地表,对香附子有较理想的防除效果。用“农民乐”喷后3~4天,杂草开始黄化,5~6天95%以上植株根系枯干,剥开球茎,髓部变褐色,有效防效期长达两个多月。现将其使用技术介绍如下。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鼠害控制技术研究
农区鼠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46-48

摘要: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常用的防治鼠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以及不育剂的应用等。阐述了农区鼠害持续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由于鼠类是繁殖力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通过环境治理降低鼠类的生态容纳量是持续治理鼠害的重要基础,并结合生物防治、化学灭鼠等技术措施可长期有效地控制害鼠数量,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养殖业鼠类的危害及控制技术49-51

摘要:畜牧业的发展为鼠类提供了丰厚的食物来源和优越的栖息场所,导致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的鼠类数量急剧增加,它们伤害禽畜、盗食和污染饲料,还通过人类-鼠类-禽畜之间的频密接触传播人畜共患疫病,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阐述了养殖场的主要鼠类与危害,并提出了鼠害防治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板齿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52-54

摘要:板齿鼠是华南地区农田的重大害鼠,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水利设施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阐述了板齿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和种群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并针对板齿鼠的危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中山市农区害鼠发生动态与鼠害持续控制技术措施55-57

摘要:中山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毛鼠、小家鼠和板齿鼠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害鼠为黄毛鼠及板齿鼠。通过系统研究农业害鼠的发生规律和时空动态特征,提出并实施了以鼠类栖息地生态、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鼠害持续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鼠害。

醋酸氯地孕酮与炔雌醚复合物对鼠类繁殖的控制作用58-60

摘要:醋酸氯地孕酮与炔雌醚复合物具有抑制雌性鼠类生殖的作用,对室内实验种群的有效控制时间为3个月。口服该复合物10mg/kg1次,完全抑制了雌鼠1个月的孕育行为,第2~3个月的怀孕率分别下降75%和66.7%,6个月后种群规模比对照组减少80.3%。采用间隔3个月饱和投放1次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农田害鼠的数量,平均鼠迹指数比化学灭鼠区下降37.0%。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病虫害防治
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61-62

摘要: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的害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和稻纵卷叶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颖枯病和纹枯病,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早晚稻相比基本相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病虫害的危害,阿维菌素、锐劲特可以作为杀虫单的轮换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