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 21-1088/G4 国内刊号
  • 1002-1981 国际刊号
  • 1.0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农业教育是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农业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高校领导论坛
大学精神的形成提炼与传承——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3-8

摘要:以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具体案例,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描述学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发展环境,梳理学校员工、校友对学校精神传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学校文化传统进行提炼和总结的历史进程,提出了从大学发展规律、学校传统和现实发展需要、学校办学性质和学科特点、学校的地域特点四个维度进行文化建构的理论,为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案例。

农业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和有效性评价9-13

摘要:北京农学院在本科教学研究中首次提出"教学有效度"的概念,从有效性角度阐述实践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有效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理性分析、判断农业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期望通过对教学状态的评估,分析原因,改进实践教学效果。

法治视野下高校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探析14-17

摘要:对我国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对高校推进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高校大学章程确立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法理依据,从学校层面制定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实施细则,建立以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保障机制为核心的高校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发展研究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精神的重塑18-21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千百年的积淀和历练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独特气质,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突出地表现在学术独立思想、学术自由精神、价值理性传统三方面。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以市场利益为驱动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合流后对大学发起的最新一轮攻势,它使得学术独立思想受到威胁,学术自由精神面临挑战,价值理性传统遭到破坏。重塑大学精神,必须培育大学的哲学性格:培育坚定的求真性格、培育理性的批判性格、培育虔诚的超脱性格和培育高贵的哲学之才。

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特色发展——基于福建省20所高校2012—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22-27

摘要:目标定位与特色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基于福建省2012—2014年20所公办本科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能较为紧密地结合国家、区域经济、行业及自身实际等对人才培养进行目标定位与特色发展,但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处理好顶天与立地、趋同与存异、升格与转型三者间关系,走出一条更切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高等农科教育改革探索28-31

摘要:为了改变扩招后高等农科教育从外延上得到迅速发展但内涵缺失的问题,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思考高等农科教育未来的发展。我国高等农科教育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结构性过剩,具体表现为:有效的专业供给不足、有效的教育供给不足、有效的人才供给不足。建议从优化院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丰富培养模式、调整生源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办学效益、激活创新潜能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

高等教育对区域科技创新的贡献率研究——以辽宁省为例32-38

摘要:在分析高等教育对区域科技创新贡献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教育对区域贡献率的理论模型。选取辽宁省2004—2013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赋权并通过线性加权和法计算出各个年份高等教育对辽宁省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国家和辽宁省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除2007年与2011年贡献率下降外,辽宁省高等教育对区域内科技创新的贡献保持基本稳定的整体上升趋势;区域内高水平大学的聚集,使得辽宁省高等教育对区域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总体呈现较高的水平;高校R&D人员、R&D经费支出以及出售的技术转让合同与金额数的减少是导致2007年贡献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获国家科技奖励贡献率的大幅下降是导致2011年贡献率的主要原因。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德育研究
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基于南京三所高校的实证研究39-43

摘要:随着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师生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基于互动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上网时间适度的大学生对师生关系融洽的认可度比较高;第二,年级、每天上网时间、登陆自媒体频率、每天使用自媒体时间对大学生是否关注教师的自媒体有显著影响,登陆自媒体频率越高的学生越关注教师的自媒体,每天上网时间和使用自媒体时间持续增加将会降低对教师的自媒体的关注度;第三,大学生的年级、每天上网时间、使用自媒体频率对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有显著影响,每天持续上网时间增加会降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使用自媒体频率增加却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建议重视文化反哺的作用,重视师生关系中的主体间性,协调好在场交往与缺场交往的关系。

论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44-47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研究大学生社团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通过把握社团发展方向、创新社团管理体制、突出社团活动特色三个方面,实现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业高校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48-51

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业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农耕文化残留的小农思想影响着农业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农业高校大学生的现实性与理论的指导性之间缺乏有效桥梁纽带,新媒体传播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成为制约因素。通过培育先进农业文化、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和新媒体传播引领作用、以"三农"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等途径,在农业高校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形势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2-54

摘要:高校担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教工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构成单元,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山东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通过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目前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内涵,提出创新组织设置、创新理论学习、创新党建载体、创新保障机制等新实践。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教学管理
高校大类招生中的专业分流实践及启示55-60

摘要: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分流方案的科学合理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国内高校实践的比较,文章总结归纳出专业分流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关键要点构成和实施流程。基于实践经验的剖析,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中普遍出现学生专业选择错位、教师和学生对大类招生模式缺乏认同、学生专业选择趋从性明显、专业生源质量分化加剧、配套改革跟不上及大类招生改革与"二次转专业"政策缺少衔接等问题。

涉农高校农村科技服务评价问题分析及建议61-64

摘要: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实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以来,涉农高校农村科技服务工作日益得到重视,但与其相关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分析我国涉农高校农村科技服务评价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农村科技服务评价在思想认识、体系构建、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高校主管部门、高校以及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农村科技服务的作用和意义,高度重视农村科技服务评价工作;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规范评价管理工作;进一步探索构建农村科技服务评价机制。

高等农业院校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经营模式研究——基于校企互动工学结合视角65-68

摘要:在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旅游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观光农业旅游经营模式的必然性,该模式有助于提升校园旅游管理水平、迎合社会旅游需求、提供专业实训平台、获得实践机会,并对校园观光旅游经营提出政策建议。

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初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分析69-72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农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动力不足等现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育人为本,注重"双创"意识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创业实践;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校内、校企协同。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学生工作
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对就业的影响73-78

摘要:基于广东、江西、安徽等省460个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维度构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感染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工作技能构成。且大学生就业能力正向促进其就业。应帮助大学生做好人格特质塑造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着力点,推进其就业。

生态学视阈下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维异化及引导策略79-83

摘要:网络新媒体是一个虚拟社会系统,各种形式的网络流行语构成了网络语言生态系统,其形成、发展、流行、淘汰或传承,也有其自身成长发展规律。从生态学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竞争性、开放性、多样性和演进性等自然生态系统属性特点。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维的异化作用,并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

基于扎根研究的大学生社团卷入理论构建84-88

摘要:运用扎根研究,对大学生社团卷入度进行质性分析。研究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94名有一年以上社团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使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和饱和度检验,得出大学生社团卷入理论包括社团定位、目标指向、过程投入、持续强度和成就收获五个因素,在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得到大学生社团卷入度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