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 21-1088/G4 国内刊号
  • 1002-1981 国际刊号
  • 1.0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农业教育是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农业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发展研究
从我国城镇化建设需求看高等农业院校社会服务的转变6-9

摘要: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步入转型时期,高等农业院校的社会服务理念、社会服务内容、社会服务模式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这不仅会助力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带动高校的科研创新,扩大社会影响。

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12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农林高校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京津冀农林高校要以主动作为的意识紧抓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升发展能力,以协同发展的机制推动协同创新,探索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关于《高等农业教育》期刊主编调整的说明12-12

摘要:由于原《高等农业教育》期刊主编、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同志已退休,依据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文件规定,根据工作需要,经沈阳农业大学党委研究决定,自2016年1月起,由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刘广林同志担任《高等农业教育》期刊主编,特此说明。

认识论哲学视野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反思13-16

摘要:以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为参照,反观当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过分功利、"高等性"缺失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单纯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去行政化,努力实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

岗位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的思考17-20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自主创业者,更多的是要培养岗位创业者。当下,岗位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一条新路。岗位创业教育体现了教育受众的全员性,它是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通过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创新,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以及创业能力的目标。

大连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强市战略研究21-24

摘要:大连市人才强市战略离不开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针对大连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要在注重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战略与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上不断探索,注重国际化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突出教学实践与应用性教学模式、加强高校与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合作、积极培养应用型外语专业技术人才、营造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优质环境和科学评估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

关于《高等农业教育》由“月刊”调整为“双月刊”的说明24-24

摘要:为更好的遵从办刊宗旨,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办出刊物特色,经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审批,《高等农业教育》期刊从2016年1月起,由"月刊"调整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高等农业教育》期刊将一如既往地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系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管理干部,以及农业院校的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特此说明。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德育研究
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25-27

摘要: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井喷式爆发,网络信息技术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已全面覆盖到人们的衣、食、思、住、行各个层面中。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事物的追随者和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青年消费群体,网络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认知习惯、交友理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网络的全方位、全覆盖、便利化等特点也不可避免的给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彰显的问题入手,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网络时代下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人才与队伍建设
基于组织特征的创业型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研究28-33

摘要:创业型大学是一种追求知识资本化的高等教育新模式,逐渐被教育界所关注和接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其他大学相区别的特质。从创业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组织特征要素出发,认为创业型大学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知识传播能力、创新知识创造能力、基于合作的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跨学科交流与整合能力、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能力、创新创业文化塑造与传承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独特的创新能力素质,并从政府、高校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提出培养和提升策略。

创新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发展的运行机制34-36

摘要:高校无党派人士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切实发挥其群体作用,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需要。根据新形势下高校无党派人士的新特点,分析当前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发展运行机制的新思路。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教学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37-44

摘要: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方法,从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诸多因子入手,对某大学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最优集合理论优化了该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梳理出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为教务管理部门考核等提供了数据支持,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从而为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提供保障。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大学英语慕课建设研究45-48

摘要:研究用自组织理论指导校本大学英语慕课建设,提出促进该慕课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期促进和推动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以沈阳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53-57

摘要: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改革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首批实施大类招生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分析改革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大类招生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程度、学生志愿专业与意愿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学生入学后的成绩较往年提高明显但生源质量并未有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梳理大类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制度、完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宽大类招生口径以及做好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学生引导及管理等建议。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课程与教学
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62-66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分析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探讨会计学专业研究性理论教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和研究性教学考核等三个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教学模块的构建和实施,认为应该从调整规章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搭建资源平台等方面来保障和促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学专业基础课程成绩相关性分析——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67-71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电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选取沈阳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农电专业13级二班为分析对象,以三个学期电学基础课程成绩为样本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成绩进行预测建模,提出学生成绩的相关性、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及知识传授的连贯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提供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部门可以根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相关性影响,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72-75

摘要:通过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构建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班级观摩与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充分肯定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农科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三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对于提升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相近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学生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理论分析与对策选择76-79

摘要:古典学派不承认存在失业问题,认为市场会创造充分的就业;凯恩斯虽然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但认为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国家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实现充分就业;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使失业成为一种常态,只有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通过对就业理论的梳理,对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失业问题,不能过于依赖市场机制的被动调节功能,而应充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进行积极干预,从制度、政策层面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

依托学术团队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80-82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的形成与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结合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的实际,提出依托学术团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并在农学专业进行了两年实践,结果显示学术团队与学生培养可以实现良性发展,育人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科研与教学结合,学术团队与就业能力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