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德育研究、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2-1981
  • 国内刊号:21-1088/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3
  • 综合影响因子:0.468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农业教育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高校领导论坛

促进人才培养:高校科学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疏离、“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从高校科研的特殊性、教育性和教学性等视角,着力论证促进人才培养是高校科研义不容辞的责任,指出高校科学研究不仅要出科研成果,而且还要培养人才,进而探讨高校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出路.
3-6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发展研究

大学学院制改革依据探析——基于我国大学学院制改革乱象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我国近百年来大学学院制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文本内容的分析发现,建国前30余年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建国初期30余年大学进行学系制改革的依据是国家政策;1985年后的最近30年大学学院制改革不仅法律依据缺位,而且国家政策也不再具体干预.建议加强学院制改革规律的深入探索,尽早制定《大学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以规范学院制改革行为.
11-14

高校“质量工程”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

摘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作为国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实施成效显著.由于责任主体多元,目标与任务的类型及层级多,项目管理在政策执行、立项评审、过程监管、绩效评价及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制约了管理效能的发挥,需从政策引导、评价导向、监督模式、绩效激励和效能发挥等方面予以完善.
15-17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工程的有效途径,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出现质量下降、学生满意度低等问题.将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嵌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要素管理的质量管理运行新模式,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产品”意义重大.
21-25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德育研究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保障和谐校园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阐述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意蕴,剖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着重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破解路径:严格组织程序,创新党建载体,丰富活动形式,选好配强班子.
30-33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教学管理

实施本科专业评估 构建校内自我评估体系

摘要: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是促进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在对开展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必要性,以及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以吉林农业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为期三年的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实践为依托,从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总体设计、实施过程,及其对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促进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校内自我评估体系.
34-37

语义网格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

摘要: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是高校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整合,高校可以全面优化教学资源应用环境,为实现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奠定基础.针对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孤岛、资源超载等问题,通过详细论述语义网格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的系统框架及实现机制,探索其在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新思路,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38-42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提出由学生、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四个子系统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搭建了体系运行的基本逻辑框架.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各子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体系内外、体系内部各要素协同发展两个角度,阐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效果的途径.
43-46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课程与教学

农林综合性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提高农林院校生物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需要加强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其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服务于专业建设进而保证适应新时展要求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立足于农林综合性院校的特色,在近年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中,探索了从教学目标到具体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优化的路径.
54-57

混合学习模式实证研究

摘要:混合学习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两种典型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综合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在线教育的优势,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一种模式.利用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开发建设的网络课程,对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考试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学生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实践证明,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58-61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学生工作

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基于内省文本的质性分析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目前在学界还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运用内省法,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技术,对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学生的内省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对大学生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产生全面而均衡的影响.其中,合作意识、自我挑战、果敢性、集体观念、自信心和自我定位受到的影响最大.对高校来说,应通过开设选修课、公共必修课等方式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设计;通过深入挖掘自身已有的资源,来拓宽素质的拓展渠道,开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拓展项目;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应注重项目的多样性,做到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相结合,以充分发挥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
62-6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66-69

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摘要: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基层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等多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随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党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基于对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党员质量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当下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索构建了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坚持党员标准,统筹质量关系;创新工作方式,拓宽教育管理平台;把握重点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考评体系,实行预警退出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培养“联动”机制等.
70-73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高等职业教育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创新

摘要:河南省农业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责任,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省级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校企合作的探索,认为加强校企合作的服务意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吸纳新的合作主体、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保证校企长期合作、构建合作长效机制所必须做到的几个方面.
78-81

辽宁高职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摘要: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教育资源遵循市场原则在各国和各地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化的内涵为逻辑起点,对高职教育国际化进行界定;通过分析辽宁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经济全球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深化高职教育改革,从完善法律法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生构成、学生就业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辽宁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82-85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与“三农”

统筹城乡发展中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价值功能和内容体系研究

摘要: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的难点.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社会多元主体对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科技文化价值和哲学价值.要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对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行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
90-9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素质结构研究——基于冰山模型视角

摘要: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是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确立新型农民的内涵构成,提出新型农民的本质为农商,不仅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农产品再加工的组织者或加工者,以及农产品经营者.进而依据冰山模型理论,从外显素质、临界素质、内隐素质三个层面来研究农民素质结构.
94-96

新时期农民道德问题的思考

摘要:新时期,农民道德现状存在着道德信仰多元、道德价值消退、道德行为冷漠、道德心理分化等重大问题.利益冲突、教育不足、干部作风、舆论问题等是造成农民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从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基层干部素质,优化农村社会舆论等多角度来构建农民道德教育系统.
97-100